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2019-04-07李广鉴吉瑞更
赵 利,李广鉴,袁 楠,张 冰,杨 颖,吉瑞更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中西医结合肝胆科,河北 唐山 063000)
肝硬化导致肝脏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肠肝屏障损伤,容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同时会加重肝硬化症状。有研究表明,加味胃苓汤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肠道菌群有积极影响[1]。本研究用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4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诊治患者,有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尿少、腹胀等表现。首次肝硬化腹水35例,复发肝硬化腹水29例。肝功能按Child-Pugh评分为A级。病毒性肝硬化42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药物性肝硬化2例,代谢性肝硬化3例,胆汁性肝硬化2例,其它原因所致肝硬化5例。年龄34~71岁,平均(52.36±11.68)岁。病程3~10年,平均(6.01±2.5)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2]的相关标准。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壁静脉曲张等。
纳入标准:确诊为肝硬化腹水,为单纯肝硬化腹水,年龄15~65岁。
排除标准:①与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不相符。②接受了其他治疗方法。③处在妊娠期。④身体免疫抵抗力较差,年龄低于15岁和高于65岁。⑤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疾病以及精神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①限制水盐摄入,进水量为前1日尿量在500mL以下,低盐饮食。②基础治疗:根据肝功能给予甘草甜素类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静脉滴注。③利尿剂:螺内酯片50~100mg[2],每日1次,口服;呋噻米20~40mg,每日1次,口服。④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漏出,白蛋白注射液10g或血浆200mL静脉滴注,每周1~2次。⑤用头孢曲松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抗感染。共用药4周。若有合并症发生,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处理。
研究组:用加味胃苓汤。郁金9g,陈皮12g,茯苓12g,黄芪15g,泽泻6g,白术12g,白芍6g,猪苓12g,木香12g,厚朴12g,蒲公英9g,大腹皮6g,黄连6g。水煎120mL,1日1次口服。
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腹水消失,脾肿大及门脉高压控制或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腹水减少,脾肿大稳定不变,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无效:病情改变不明显或无改变甚至加重。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 (logCFU/g,±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 (logCFU/g,±s)
组别 例 时间 金黄色葡萄球菌 双歧杆菌 乳酸菌 肠杆菌研究组 32治疗前 3.15±1.24 2.31±1.03 1.22±1.14 9.31±1.97治疗后 3.03±1.07 2.87±1.64 1.98±1.27 8.71±1.26对照组 32治疗前 3.15±1.25 2.33±1.22 1.23±1.19 9.34±1.20治疗后 2.01±1.17 3.57±1.21 2.74±1.37 8.01±1.03
5 结 论
肝硬化腹水是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形成原因是由于门脉高压的长期存在增加了后门脉系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交感缩血管系统活性增高等[3],水电解质、蛋白质大量涌入腹腔内,从而形成了肝腹水。
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是因肝气郁结所致[4],治疗当理气疏肝,健脾利水。加味胃苓汤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白术补气健脾,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白芍养血柔肝。诸药合用,共奏气机调畅,纳运协调之功效。药理研究证实,黄连具有抑制有害菌群的作用,茯苓、猪苓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作用。
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可以改善肠道菌群比例,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