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干预研究

2019-04-04梁大瑾黄永泰郑思晓

科学与财富 2019年6期
关键词:孤独感大学生

梁大瑾 黄永泰 郑思晓

摘要:一项关于大学生孤独感的干预研究,该研究基于音乐治疗理论和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以干预大学生发孤独感水平为目标,制定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团体音乐治疗方法,该方法对广东培正学院10名学生样本进行为期6次的团体音乐治疗干预。干预结束,得出的结果显示:团体音乐治疗能有效干预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使其孤独感水平显著降低;它的干预机制是为大学生提供信任、接纳、轻松的团体氛围,减少其当下的孤独体验;通过音乐治疗活动,促进其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改善其应对孤独的不合理认知模式,从而降低孤独感。

关键词:团体音乐治疗;大学生;孤独感

1前言

基于新精神分析流派的代表人物Erikson创建的人格理论,大学时期正对应着成年早期阶段,该阶段需要解决亲密对孤独的冲突。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孤独感,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设想运用团体音乐治疗的艺术治疗的方法,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对大学生的孤独感做出干预。相比普通的团体辅导而言,团体音乐治疗是新颖的,且音乐在团体中的应用,可以使团体成员更容易地分享经验、情感和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团体辅导的效率。

2.研究背景

2.1团体音乐治疗的概念

团体音乐治疗源于心理治疗取向的音乐治疗,是音乐治疗的一种形式。心理治疗取向的音乐治疗的形成不仅融合了不同心理治疗学派的理论,而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了自己独具魅力的心理治疗方法[1]。在团体情境下开展的心理咨询形式即为团体咨询,是通过团体参与者之间的人际作用,使参与个体在呈现出的人际交往形态中,进行观察学习,进而认识、探讨和接纳自我,从而改善现有的人际体系,建立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2]。由此可看,音乐治疗团体是音乐治疗技术与团体咨询的结合。在音乐团体中,团体成员之间不仅依靠言语交流,更多的是通过音乐的非言语交流。

2.2研究現状

2.2.1运用音乐治疗团体对大学生的研究

就目前而言,运用音乐治疗技术对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研究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也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周巧(2005)[5]、胡涛(2007)[6]、王一卉(2010)[7]、陈海容(2010)[8]、吕洁(2011)[9]均证实了音乐治疗团体对大学生在不同层面上都有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2.2团体辅导干预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

团体辅导干预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在国内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与此相关的研究显逐年增多的趋势。韦耀阳(2010)[10]、赵淑娟(2010)[11]、何毅钦(2011)[12]、黄国平(2012)[13]、许翠(2012)[14]、张娜、樊富珉(2013)[15]等人的研究表明团体辅导的干预能够改善大学生孤独感,并且效果在团体结束之后也会有所保持。

2.3问题的提出

在研究层面上,现实情况是,艺术心理治疗仍然具有团体治疗案例少、被试样本少、研究方法单调和实证研究少等特点。前人的研究贡献中,已有研究学者从音乐的审美和欣赏等不同角度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暂未有研究者运用团体形式的音乐治疗系统地来进行对大学生孤独感干预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音乐治疗理论和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以干预大学生孤独感水平为目标,设想探索和制定出一套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团体音乐治疗方法,并且以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团体音乐治疗的干预效果和在高校中开展的可行性。

3研究设计

3.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学生为样本。对招募而来的被试进行面谈和背景信息问卷调查,将筛选而来的被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团体音乐治疗干预。在音乐治疗团体正式开始的前一周和正式结束的后一周,对实验组被试进行UCLA孤独感问卷(第三版)施测,对照组与实验组同步进行该问卷测试,但不进行团体音乐治疗的干预。

对于本研究的结论分析,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个部分。量化研究,从前后问卷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质性研究部分,以面谈交流、心得分享和理论分析等方式,探索干预效用的内在机制和对团体的整体情况做出评估。

3.2研究工具

1、UCLA孤独问卷(第三版)。该量表适用于各种人群,对大学生展开的研究a系数为0.94,对大学新生进行间隔7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62。量表组成条目为20个,评分为四级评分:从不=1,很少=2,有时=3,一直=4。20道题目的得分相加即是孤独感总分,分数越高表示孤独感越高。以常模为基准,高于44分说明孤独感很强。

2、为了考察团体治疗的效果与治疗活动的使用情况,在团体效能的测量方面,借鉴樊富珉编著的《团体心理咨询》一书,选用书中提供的《团体活动反馈表》和《团体气氛评估表》。

3.3数据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孤独感数据的差异情况。

4研究过程

4.1样本的招募与筛选

实验组被试有10名,孤独感分数在35—60之间,大部分孤独感较强。其中男生5名,女生5名。报名但未能参加团体音乐治疗的15人担任对照组被试。排除孤独感分数低于35分的低分被试,最终确定的有8人,其中女生5人,男生3人。

4.2音乐治疗团体方案的制定

4.2.1团体基本设置

1、团体名称

团体音乐治疗——心灵成长小组。

2、团体性质

结构式与封闭式的成长性团体。每个团体单元都可分为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和分享心得三个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主题活动和心得分享。

3、时间与地点

每周进行一次团体辅导,每次时长120—150分钟,一共开展六次。地点封闭、安静、气氛温馨,并且有活动桌椅与多媒体设备,有利于团体的开展。

4.2.2团体内容设计

1、团体活动方案设计

5结果与分析

5.1量化研究

5.1.1实验组前后测数据比较

由于团体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有两名实验组的成员因时间问题提前退出团体,未能达到干预效果,所以最终得到8份数据,它们的差异比较如下:

表5-1结果显示,实验组被试在经过团体音乐治疗的干预后,孤独感分数有显著的降低。

5.1.2对照组前后测数据比较

表5-2显示,对照组被试在未经团体音乐治疗干预的情况下,孤独感分数没有降低。

5.1.3量化研究讨论

从总体上看,数据分析的研究结果是符合本研究所设定的目标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数据的差异比较表明,团体音乐治疗能有效干预大学生孤独感状态,使其孤独感得分显著降低,本研究的设想得到了支持。

5.2质性研究

5.2.1团体活动反馈

1、团体活动反馈与气氛评估

《团体活动反馈表》选取四个模块13个条目,每个条目都有一组两级对立(积极和消极)的关键词,比如“温暖”与“冷淡”,“安全”与“危险”。团体成员在评估语的选择上,大部分甚至全部分选择了积极词汇,这些词汇分别是“需要的、自愿的、愉快的、参与的、有条理的、有变化的、温暖的、安全的、接纳的、有益的、有趣的、有价值的”。《团体气氛评估表》基于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互动情形而做出的评估,评估通过不同程度的语境来表示。根据最终的记录整理显示,团体的气氛是坦诚的、和谐的、信任的。整体而言,对于六次团体的反馈,团体成员报告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没有造成心理伤害等负性影响,

5.2.2成员反馈摘录与干预机制

1、促进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音乐治疗的方法的使用,促进了团体成员进入更为深层次的互动与交流,使得团体成员进一步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自我认识所带来的自我接纳,会影响旧有的人际交往模式,从而减少了孤独情绪的体验。

2、产生归属感与情感支持的获得

团体中,音乐冥想放松与音乐节奏练习等活动,给予了成员美好的内心体验,使其得到有效的平静与放松。大部分成员在反馈中提到,音乐具有的情绪宣泄和净化作用,团体温馨的气氛,让其感到了被接纳。

归属感是判断一个人对他所在的群体或集体的喜好程度的判断标准,已有研究表明,归属感与幸福感体验正相关,而如果一个人不能被群体接纳,客观生活条件上的孤立,往往就是孤独感的成因。在团体良好的氛围下,团体成员更易于放下防备与陌生感,真实地融进团体中,自由地不受压迫地表达内心情感,某种程度上,团体提供了情感支持。

3、改善不合理认知

仅仅通过具有归属感的客观条件的创立来干预孤独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团体结束,他们又会回到原有的孤独状态。孤独感体验较高的人,面对孤独,他们持有不合理的思维认知,往往采取逃避、幻想和自责等消极方式,将孤独体验螺旋式放大。在团体进程中,“节奏的世界”与“即兴演奏”活动促进了团体成员对人际交往间的矛盾冲突的讨论,总结分享中,团体成员意识到原来大家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应对孤独的经历。

6总结

6.1研究的结论

研究表明:

1、团体音乐治疗可以有效干预大学生孤独感水平,使其孤独感水平显著降低。

2、以对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进行干预为目标,以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为基础,所制定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内容和结构的团体音乐治疗活动,开展后得到了参与者的一致的好评,笔者认为,团体音乐治疗对孤独感的干预活动在高校开展具有可行性,是行之有效的。

3、合理的团体音乐治疗活动具有内外两种干预机制,外在机制是为大学生个体提供信任、接纳、轻松的团体氛围,从而减少大学生个体当下生活的孤独体验;内在机制是通过音乐治疗活动,促进其自我认识、自我接纳,改善其应对孤独的不合理认知模式,从而降低孤独感。

6.2不足与展望

虽然本研究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达到了研究设计的预期目的,但在被试样本、团体活动设计和效能评估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1、因研究条件所限,研究的被试对象均来之于同一所大学,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被试样本数属于小样本,这便存在着样本的局限性。

2、本研究对孤独感成因的探讨不够深入,仅停留在简单的量化研究和浅薄的质性研究分析,对影响孤独感的各项因子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在对孤独感的测量上,只选用了UCLA孤独感量表,量表单一,测量方法较为简单。

3、团体音乐治疗虽然内容新奇丰富,但整体上干预进程周期短,并且在团体结束后没有进行追踪研究,无法预测干预效果是否长时有效,所以本研究只得到了短时间干预的数据、资料与结论,缺乏长期疗效的研究作为参照与对比。

4、团体音乐治疗活动的设计还需进行合理的改进,一些单元团体的活动内容过多,时间分配不合理,团体成员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索和分享感受。。

5、团体音乐治疗可用于大学生的团体辅导,也可用于其他人群。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团体音乐治疗在的应用领域、方法和途径,以本土文化相结合,发挥文化优势,让团体音乐治疗活动更适用于大学生,这皆是今后进一步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勇.音乐治疗学[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Ronald M.Borczon. Music Therapy:Group Vignettes[M].by Barcelona Publishers. 1997.

[4]Mary Priestley.Analytical Music Therapy[M].by Barcelona Publisher.1985.

[5] 周巧. 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6] 胡涛. 团体即兴音乐治疗对大学新生社会交往状况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07.

[7] 王一卉. 音乐团体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

[8] 陈海容.音乐团体治疗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J].音乐创作,2010,(01):174-176.

[9] 吕洁.乐舞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影响的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10] 韦耀阳.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04):99-101.

[11] 赵淑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孤独感的实效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

[12] 何毅钦.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D].南昌大学,2011.

[13] 黄国萍.以主题班会为载体的大学生孤独感团体辅导与干预[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4(06):33-37.

[14] 许翠. 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大学生孤独人群的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5] 張娜. 正念团体干预改善大学生孤独感的效果与过程[A].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心理学会:,2013:2.

猜你喜欢

孤独感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