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水文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19-04-04白凯华
白凯华
摘要:高校大学生具有阅历浅、好奇心强、世界观尚未定型等特点,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及全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极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的影响。高校是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水利事业是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水文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水文专业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水文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国家安全形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与严峻性。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意识形态通过各种方式对我国当代社会文化进行渗透,试图分化、西化中国。高校大学生具有阅历浅、好奇心强、世界观尚未定型等特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的影响。如果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文化自信,往往会轻易接受和认同这些错误的观点,从而妨碍其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接受与认同。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使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远大抱负,对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水利产业的重要专业领域之一,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水文水资源工作(如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等)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水文水资源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能规范、熟练、准确地完成工作,还应具备风险意识和风险分析能力,充分做好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的利益。由于水利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水文专业大学生,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增强其担当意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强化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励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奋斗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认为,水文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工程教育”认证和“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持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和“成果导向”为基本理念和出发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水利高级专门人才。
一、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的育人格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意识形态色彩鲜明,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将既定的思想观点、理论体系、法律规范等内容传输给大学生,这对大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国史国情,树立理想信念,形成优良品德和良好社会责任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道德法律知识、形势与政策知识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采用大班教学,教学内容固化,课程设计及授课安排不具有针对性,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课程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应针对本专业特点建设“课程思政”,深入挖掘专业课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综合素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明确课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方面课程目标并融人教学全过程,有效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培养过程中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学生的价值认知、文化共识和精神素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二、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文化承担着塑造国家形象、服务国家政治和经济目标的重要使命。一代代水利工作者在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给灿烂的中华文明注人了生机与活力。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人的奉献精神、都江堰巧夺天工的工匠精神,今有千千万万水利工作者勇于担当、一往无前的家国情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经历尽磨难的中华民族正以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崭新形象屹立于国际舞台。
高校教师特别是水文专业课任课教师,应树立民族自信心,坚持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争做“四有”教师,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只有学生拥有文化自信,才会产生文化认同,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民族自卑的心理困境,客观地、实事求是地了解中国国情,还原真实的中国形象。
三、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制订和安排适应教学对象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和实际需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注重其对学生认知、情感、价值和行为获得的提升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并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将时政热点问题导人课堂教学中,既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也符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培养其抵御外来思想冲击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其正确参与网络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单纯讲授、说教式教學为交互式、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首先,高校可以聘请非限定领域的学者、企业家、工程师做专题讲座,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其次,教师采用调研、社会实践、辩论等形式,使学生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评判、解决复杂问题和矛盾,提高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再次,教师要重视网络教学,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源、图片资源和故事资源等,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教学效果。
四、重视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学生党员是党员中的生力军和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他们热爱祖国,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在广大学生中有较强的带头作用。发挥好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带头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要将人党动机端正,具有坚定信念、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作为发展对象,严把党员质量关;加强人党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和思想教育,推进“两学一做”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学生党员为群众服务与工作的能力,使他们争做引领科技进步、推动党建发展的优秀党员;搭建学生党员服务平台、组织党员志愿活动,对先进党支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并通过校报、宣传栏、网站等途径宣传推广党员的先进典型事迹,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这样的举措有助于形成一股无形的凝聚力,激励其他学生及党员积极进取,营造一种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充分认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关系到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大思政”格局,创新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水利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产业,是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水文专业的大学生既要扎实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也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具备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水利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孔珂,贾冠昕,韩延成.面向行业发展的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
[2]谢文娟.论转型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9).
[3]蔡秀梅.塑造高校课堂正面中国形象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5).
[4]肖勤新.大学生党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探究[J].长江丛刊,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