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优质教育资源“飞”起来
2019-04-04王振惠
王振惠
北京市海淀区学区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试行学区制”要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抓手。海淀区学区制改革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新型关系为核心,更好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激发每所学校的办学活力,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其中,中关村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正式启用,就是在“互聯网+”时代背景下,在学区制改革理念引领下,在海淀区教育“两委一室”指导下,发挥学区委员会各委员单位的资源效能,创造性地走出的一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之路。
教育资源统筹的理念与基础
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各学校各委员单位资源互联互通,“互联网+”成为资源共享的有效载体。
学区组织机构加强统筹,促进各委员单位互联互通
时代发展到今天,教育治理主体涵盖多元:政府、学区、学校(园所)、委员单位(专业机构),都将参与到区域教育治理中来。如何激发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各方力量协同作战、共同参与、民主对话、合作共赢,变以往“一元管理”为“多元治理”是至关重要的。
中关村学区自2016年1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海淀区学区制改革极富特色与创新的组织架构优势,在政府统筹规划下,使学区委员会和学区管理中心成为凝聚各方力量的纽带桥梁。学区为大家共议教育发展搭建了汇聚智慧、跨界交流、合作共赢的平台,使原本散落在各处的力量有了凝聚的途径和动力。
学区设置学区委员会和学区管理中心。中关村学区委员会是一个议事机构,由39家委员单位组成,来自这些委员单位的近50名委员从事各种行业,包括地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道、派出所、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单位负责人和家长代表等。学区管理中心是一个实体机构,下设发展规划部、教育教学部和资源统筹部,接受区教委的领导和学区委员会的指导,是学区委员会的秘书处,定位为区教委的助手、学校的帮手,其最终目标是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中关村学区资源丰富,为建设平台提供坚实的基础
中关村学区位于海淀区东部,对应中关村街道,辖区集中了中科院物理所、自动化所、力学所、电子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33个科研院所,有130余位两院院士,科学家云集,联想、腾讯等高新企业密集,是中国的科学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圣地和创新源地,科技教育资源极为丰富;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有影剧院、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众多文艺团体;公共设施齐备,公立独立医疗机构4个、体育场地100余处,商业设施完善;学区内有2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这些学校发展历史悠久,办学主体多元,软硬件资源丰富,师资力量相对雄厚,发展愿望强烈,社会影响力较大。
如何让优质的科教资源惠及辖区内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师生,这是学区委员会委员们经常在一起热烈研讨的话题。中关村学区委员会在成立后的前三次例会上,来自街道社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各中小学校的委员都热情表达了地区学校协同发展、提供资源服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意愿。大家积极贡献场馆、人力、课程和在线资源,热切盼望能为地区教育做点实事。学区委员会依托专家,聚焦学校教育发展重点领域和问题,设计了资源调研课题和需求量表,通过实地观察、访谈交流、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多种途径,开展了扎实而有效的资源调研,为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源平台构建的内容与功能
1.深入开展资源调研,为建设平台奠定物质基础
结合调研情况,我们形成了资源盘点的“三个一”,即撰写一份调研报告,编辑一本资源共享手册,搭建一个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经过艰苦细致的整理筛查,我们认真梳理了教育系统内外可供统筹共享的资源,撰写了详实的《中关村学区教育资源调研报告》,全面盘点了地区教育资源现状和各学校需求分析。我们把委员单位提供的资源盘清了底数、建立了台账,编制了《中关村学区教育资源共享手册》,首批资源项目汇聚了学区委员会委员单位可共享的教育资源219项,包括“场馆资源”46个、“人才智库”58个、“课程资源”68个、“在线资源”43个、“定制资源”4个;手册图文并茂、信息全面,标明了每个可共享资源项目的所属单位、适用范围、开放时间、使用要求等。这本“资源共享手册”为教育提供了全方位、多维度、丰富立体的资源库。其中有一部分在线资源,面向社会公众是需要付费的资源,而面向中关村地区的师生则可以免费使用。还有些是科技领域最前沿的资源,是经过很多院所专家和科研人员精心录制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深受师生喜爱的优质科普资源。
互联网信息技术,让现代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变各种“不能”为“可能”,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高效、快捷。如何让静态的呈现在书册上的资源真正地“飞起来”,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统筹整合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资源统筹深度融合,产生放大效应,大力提升学区教育资源统筹的效果?我们在区教委领导和智慧办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专家专业指导,运用“互联网+”搭建了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取得了很好效果。
2.开发平台功能,精准服务地区单位和学校
资源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有“精准查询、快捷预约、空间管理、在线播放、智能推荐、决策支持”等。平台建设以理念先进、功能齐备、结构优化、操作便捷为基本原则,以应用为核心,动态展示了学区资源的供给和使用情况,促进线上线下资源的融合与重构,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平台上提供了丰富的可共享的场馆资源、人才智库、课程资源、在线资源和定制资源,并于2016年10月25日正式发布启用。截至目前,已上线三批优质教育资源项目379个。多种教育资源呈现方式直观形象,排序合理便捷,用户可以快速检索筛选,同时进行应用成果记录,有效地打破了资源孤岛现象。举办科技活动月,师资不足怎么办?开展学生足球赛,场地受限怎么办?随着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启动上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学区内中小学校、街道、科研院所共享资源,可以在平台上网约课程、教师及场馆。学区内所有学校和委员单位,无论规模大小、资源多寡、发展先后,大家均可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建成,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智慧和教育理想:领导、专家在调研工作中进行科学、专业的引领与指导;街道、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委员辛勤付出、不计回报的教育情怀;区教委智慧办的同志带领团队多次现场办公和专业指导,有关公司的总裁带领工程师们构思框架、驻场办公,与学区工作人员共同切磋、磨合、反复修改;学区管理中心全体工作人員对每条资源的分类、标签、文字、图片进行精细审校、把关……平台建设历程中的点点滴滴都汇聚了各单位和每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精神,体现了中关村学区各委员单位和教育工作者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
3.发挥平台作用,构建发展共同体
平台的建立秉持着“融合各方力量、盘活资源存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服务教育发展”的预期目标,在校际之间、委员单位之间初步建立起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学校与科研院所的发展共同体。
资源整合与平台的搭建促进了委员单位对地区教育发展需求的深入理解,激发了委员单位关注教育、参与教育治理的热情。各委员单位从最初的被动了解需求到主动调查研究,为教育提供助力,形成了同心协力助推学区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
依托互联网,把静止的资源存量变成流动起来的可利用资源,资源“整合、融通、共享”真正落实到了操作层面。学区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建立了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实现教育资源统筹的机制,切实打通了学校与社会间的资源壁垒,改变了学校各自为战的状态;汇聚了地区内高端资源,为学校精准对接教育资源、发挥教育资源效益、丰富教育供给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了学区教育教学质量整体的提升。
资源共享平台的应用与展望
1.资源只有应用才能彰显其价值
当教育资源写在手册里、发布在平台上,而没有被大家所应用的时候,资源充其量只是一种资讯、一种信息。“资源”应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资源无界,资源只有被广泛而充分地应用,才能体现出资源的独特价值。
中关村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成,对于学校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丰富教育资源的补充将为学校特色发展插上翱翔的翅膀。学校师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快速查找自己需要的素材,了解各学校的特色亮点,了解科技前沿最新发展的动态。同时,资源平台的建成对学校以外的委员单位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场馆资源是开放共享的,这为学校设施场馆的开放也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建立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平台预设了“精准查询、快捷预约、智能推荐、决策支持”等功能。学区每个委员单位都成为资源的生产者和贡献者,也成为资源平台共享使用的消费者和受益者。
2.资源平台内容只有持续更新才能发挥效益
平台永远是一个动态建设的系统,资源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迭代和充实完善,以此更多元、立体地满足各类教育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虽然首批上线的各类资源达到二百条之多,但是与各委员单位的多样需求相比,这些资源还远远不足以满足学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各个委员单位和学校,还要充分挖掘内部资源,贡献资源,为资源平台源源不断补充供给新的资源;同时,我们还在平台的使用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资源,大家努力应用平台的过程,就是补充和生成资源的过程,而持续生成的新资源也将有力推动平台发展。比如,人力资源,我们的教师在不断成长,成长中的名师陆续可以补充进平台;课程资源,在使用中不断生成,教师们创造的新优秀课程和课例不断补充到平台中。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平台的生命力,增强其可推广性。
3.线上线下的深度整合,增加教育资源供给
资源平台建设旨在建立服务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统一战线,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成长不再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供给,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专业资源和智力支持,是学区委员会的重要工作领域和责任使命。
教育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的方法与路径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突破: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践活动、人才培养等。我们要借助丰富的地区教育资源,通过与各单位合作,编制中小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建设具有学区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优质课程开发、共享和输送机制,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穿越资源边界,把教师培训的触角伸向社会,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多角度、全方位培训教师素养,形成育人合力的正能量;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科研院所的“在地游学”等活动,更好地让学生体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理念;研究学有特长学生“学区协同”培养机制,建立中小学课程、教学、活动、社团等一体化协作机制,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名成长在中关村学区的学生。
目前,中关村学区依托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中的人才智库专家资源,成立了学区安全治理专家顾问团,为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进行专业培训指导;与中科院团委合作,青年科学工作者和学校科学教师联手开发中关村科学特色课程,并逐步在学校课后一小时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开展试点实施;科学家、院士进校园、“SELF格致论道”科学家讲坛等品牌活动都在学校落地生根,深受师生喜爱。
凝聚八方智慧,荟萃区域资源,共建共享中关村优质教育资源,是中关村学区教育发展的目标、方向和使命。我们憧憬,“互联网+”让中关村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飞”起来——未来,中关村学区的资源平台将会成为一个内涵丰富、操作便捷、内容优质的大型数据库,依托中关村创新示范核心区的资源优势,为学校、师生发展提供精准服务,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朱凌雪,朱晓磊.网络教研: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2018(7):80-81.
陈慧媛等.双师课堂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的实践[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