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区域文化差异的时空演绎分析

2019-04-04王继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区域空间

李 媛 王继田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主席习近平发出了“加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伟大号召。文化产业作为民族文化的基本形式,不仅是提升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软实力”之一,而且日益成为一个强大的产业实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文化建设发展迅速,全面发展,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社会各界和我国人民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稳步增强,文化建设引领当代价值观,提高公众素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优化社会氛围,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得到了显著提升。艺术创作和生产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得到改善,文物保护现状明显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继续为国民经济,文化市场做出贡献。监管能力大大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外国文化产业的研究始于1947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产业理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的结构性变革发挥了独特作用,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应用理论逐渐形成,主要从经济效益,就业特征和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角度出发。进入21世纪,《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的出版,使得文化产业被各国政府和学者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有关文化产业的研究是从对文化经济的研究开始逐渐发展来的,仅有少数文献会对文化产业的空间时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进分析。张曾芳、张龙平(2002)对文化产业及其运作机理进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文化物化形态由产品、商品直至产业的内在逻辑过程。徐萍(2007)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认为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普遍低于东部和西部,呈现出“中凹,双头”的特征。王家庭等(2010)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发现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赵喜仓等(2012)从文化资源,文化环境和政府支持六个方面对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顾江等(2013)研究了中国31省市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造成文化产业空间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是中国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原始数据是1949~2004年在大陆31个省新建立的文化机构(包括独立法人实体和非独立法人实体)及其文化机构的数量。本文采用统计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来衡量各省份间文化产业发展程度。标准差s 计算公式为:

当统计单位大小差异大或数据具有不同维度时,适合使用变异系数来测量统计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变异系数消除了数据大小和统计总体大小对差异的影响。v越大,相对差异越大。计算公式为:

聚集指数和全球空间自相关系数用于解释中国文化产业结构的空间演化特征。集聚指数能解释研究现象的空间集聚程度,计算公式为:

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用于验证整个研究区域中不同区域的观测的空间相关性。它是衡量地理数据基本属性的常用指标,能够直接解释一个空间地区同其他空间地区的数据上的空间互相依赖程度。Moran's I的计算公式如下,本文使用邻接标准来确定空间权重。如果区域和区域有共同的边界,那么=1;否则,=0。

3 中国文化业结构的时间演绎特征

文化产业结构是文化产业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本文采用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和影像业,文化艺术业,体育产业和娱乐业的机构单位数量与文化机构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根据1949-2004年中国文化机构单位数序列可以看出:1、自1949年建国以来到2004年,中国的文化机构在数量和行业结构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文化产业迅速扩大规模,1949年到2004年增长了150多倍。文化产业结构随着总量的增长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娱乐业与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这种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2、从数据上来看1978年与1992年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拐点,改革开放为我国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带来了春天,1992年后伴随着国际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我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产品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产出具有物理形式和文化内涵的文化商品,并用于交换,如绘画,摄影,音频和视频,以及工艺品。二是通过直接交换为社会提供服务。它包括传统的艺术表演以及文化服务,经纪,规划,咨询,公共关系,代理和其他文化服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化产业一直以文化艺术产业为主,其他产业的比例相对较小。从1949年建国以来到70年代末期,我国的文化产业结构相对稳定,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是我国文化结构开始调整的时期,伴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等作为新型产物逐渐进入到普通大众家,与此同时娱乐业的增速加快了我国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入90年代后,中国文化产业结构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广播电视业和娱乐业所占比例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为了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产业结构的时间演变特征,本文比较了1949年至2004年新成立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视听,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机构的结构。中国文化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伴随着跳跃性,非同步性和非平稳性特征同时存在。

4 中国文化业结构的空间演变特征

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区域上绝对差距逐年扩大且发展极不平衡。 31个省的文化机构数量从1949年的87个增加到2004年的2756个。55年间文化产业的绝对差异扩大了30倍,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相对较多的文化差异文献。中国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文化资源相对稀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是中国文化产业相对稀缺的地区。虽然中国各地区文化机构的空间分布截然不同,但相对差异正逐渐减小。由于文化发展水平的发展受到区域经济规模,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计算文化机构单位数量的相对差异,即制度数量的变异系数。每个地区的单位,见表1。

表1 中、东、西部变异系数

为了更明晰地表现各地区文化机构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本文可以看出每年31个省份新文化机构数量变异系数的趋势图。 1978年以前,中国新文化机构的空间差异较大,1978年以后,新增机构的相对地区差异逐渐变小,表明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差异存在趋同趋势。各个地区。就各地区文化机构的总数而言,相对差异的程度也趋于趋同。

建国初期,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以及文化艺术业都呈现出高度的空间自相关,从Moran’s I指数图中发现,建国初期我国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严重匮乏。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文化产业的聚集程度一直在降低,各行业的聚集程度也有所改变,传统的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以及文化艺术业聚集程度逐渐降低,而体育业与娱乐业的聚集程度不断提高,55年间我国文化产业高度聚集的区域也从中东部地区转向了东南沿海,产生了新的集聚。

图1 文化业 Moran′ s I散点图

由Moran's I 指数(表2),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做出文化业的空间分位图和Moran's I 散点图。假设H代表高观察区域单位,L代表低观察区域单位。图1显示,在1949年,文化产业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邻近效应。HH型地区分别是吉林,辽宁和河北。北京,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上海。LH型地区是内蒙古,天津,江西,福建和海南。LL型地区有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四川,广东,广西,云南,重庆和贵州。HL型地区是黑龙江,陕西和湖南。1978年市场化改革开放后,文化产业的空间相关性有所减弱。

表2 文化业空间集聚度指数及演变趋势Tab.3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gglomeration index and trend

就分行业Moran′s I指数来看,五大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明显地差异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以及文化艺术业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特征,是由于建国之初我国实行“大一统”的经济文化制度影响下形成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市场化改革使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更加以市场化为特征。总的来说,文化制度的空间分布发生了空间集聚向空间扩散过程变化,但不同文化产业的空间演化过程却截然不同。

表2的集聚指数显示,在1949年至1980年间,新闻出版业的集中度增加,其他行业的集中度下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多样化和市场化发展的需要,文化业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文化机构在空间上呈现不断扩散,各地区依据其固有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业。在新成立的文化机构中,文化艺术产业在1990年和2004年最为集中,分别达到0.97和0.83。体育业与娱乐业的聚集度呈协同发展的态势,构成了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中部地区应充分意识到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效果,同时理解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持续,快速,有活力地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同时制订好相关古驰文化产业政策,同时鼓励社会投资与民间机构投资,加强渠道多样化,减轻政府压力。

在关注经济振兴的同时,西部地区也应该探索本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区域文化交流,宣传西部地区特色文化活动,提升整体西方文化的影响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内在动力。

5 结论与建议

纵观我国六十多年来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上经历了集聚—分散—再集聚的过程,各省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与目前经济发展策略一样,文化产业也应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宏观层面上,东部地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区域,应该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快达到文化产业结构的转型。要创造一个实现创造力的平台,如文化产业学习研究基地和创意基地,以支持新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 文嫮,胡兵.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2):101-107.

[2] 刘桂荣,鲍曙明,佘金凤等.中国金融产业结构的时空演绎分析[J].地理研究,2016,35(11):2153-2166.

[3] 苟小菊,许锐,扶元广.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5(05):416-421.

[4] 张曾芳,张龙平.论文化产业及其运作规律[J].中国社会科学,2002(1):98 - 106.

[5] 徐萍.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及特征[J].统计与决策,2007(1):75 - 76.

[6] 王家庭,张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的区域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2):79 - 81.

[7] 赵喜仓,范晓林.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子研究— —基于区域的比较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14),9 - 11.

[8] 顾江,吴建军,胡慧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征与成因研究— —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J]. 经济地理,2013,33(7):89 - 95.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区域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分割区域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创享空间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区域发展篇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区域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