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2019-04-03张季萍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而是将教学重点转变到以素养教育和促进高中生认知教学上来。新课改的要求中,教育者不再只是侧重于知识内容的不断的、大量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循序渐进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养。
关键词:创设情景;合作探究;价值观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教育中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也是现阶段中学基础教育和高考改革的必然需要。对于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政治的认同感、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去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我们继续潜心地研究。以下是我对如何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些见解。
一、 高中政治教学的核心素养简述
在现阶段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谓的思想政治素养指的是学生可以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从中得到相关的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也包含有情感、观念以及品质等等的素养。基于此,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就要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所讲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来对社会和人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形成具有当代青少年的责任品质。
二、 创设情景,角色扮演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老师在培育学生核心素质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景中的需求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此,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学生也会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体会知识内容的实际价值,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原本枯燥的知识就散发了鲜活的生命力,能够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比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老师在讲解政府权力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成农民、政府官员等不同的角色,然后针对土地使用的问题进行探讨,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来进行发挥,充分表达出应有的感情,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老师还可以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内涵,从而更加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三、 融入生活,提炼有形教材
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都有值得去思考的地方。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要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学到知识后,还懂得从生活中有所感悟,利于学生思想上的完善。比如,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高中政治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老师可以引導学生对时下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进行探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看法,之后由老师对探讨过程进行总结,得出高中生应当学会理性消费,要量力而行的结论,也可以进一步联系到学生的父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四、 实施合作探究,形成法治意识
要想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也可以组织其进行合作探究,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学习当中,以在帮助其理解知识的同时,也使其的核心素养得以相应地提升。例如,在讲解“权利的行使”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讲一些由于贪污而被剥削权利或触犯法律的案例,以增强其的法治意识。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适当性的设问,比如“为什么要依法行使权力呢?”“政府权力究竟需不需要监督?”,等等,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并得出观点及结论,进行一一阐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施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识等得以强化,也能够使其自觉地成为一名懂法遵法的优秀公民,将核心素养及政治教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五、 展开辩论活动,培育理性精神
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教师也可以将辩论活动有效的引入到政治教学当中,通过独立探究、分组答辩及合作探讨等模式,以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其可以明辨是非,使其逐步地形成一种理论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选择辩论问题时,应选择一些具有可辨性、争议性的话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得辩论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例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选择这样一个辩题:目前,贷款买车、买房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那么这种行为属于“超前消费”,还是“适度消费”呢?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点,划分为两组,开展辩论活动。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理性精神,也能够加深其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可谓是一举数得。
六、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它还是做人的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世界观的核心;影响人们价值观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此外,价值观还会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慢慢确立,并且在确立之后就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容易形成不易改变的价值取向。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刻的理解。如在学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节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并且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可以引用名人事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如给学生讲解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故事,如红军长征、卢沟桥事变等,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铭记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要充分认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独特地位,在利用现有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加强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教育,为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着力点,同时为学生今后踏入社会做一名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真正落实国民教育,公民教育。
参考文献:
[1]周燕.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选择和运用分析[J].散文百家(下),2017(11).
[2]赵彩麟.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8(21).
作者简介:
张季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罗甸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