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2019-04-03马永刚
摘 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就像汽车的引擎,只有找对钥匙去发动,才能让他们的百匹马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尽情驰骋在知识的高山、平原。笔者就如何引导学生探究,促进他们自主发展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
关键词:自主发展;导入;探究;生活
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切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技能,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怎样才能找到这把钥匙,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让学生的百万马力得到充分发挥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思索的。
一、 精心导入,把学生兴趣激起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住。”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教学服务的。课伊始,激情导入,有助于点燃学生的智慧,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导入新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却影响着整整一堂课的成败。好的开课就像一首歌的前奏曲,它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和情感,使这堂课上的十分精彩、生动、有趣。有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学习本课的信心,启发学生明理,指导学生实践。而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谈话导入”“问题导入”“悬念导入”“名言导入”“激情导入”“歌曲导入”等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及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或经常变换导入方式,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体验探究,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去自主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去自主建构新的意义世界,让体验融于学习过程中,才能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
(一) 精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验
德国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比喻。他说,如果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将这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美味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干巴巴、孤零零、枯燥的知识,很难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我们的教学,也要把知识融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新课程特别凸显教学的情境性,跟我们强调回归生活,联系生活是有关系的。在《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了一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东西,过道上还放着几个凳子或物品,故意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学生感觉寸步难行。接着,又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然后让取书的同学说说取书的感受。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课堂上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课本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情感体验,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教学方式也促进了教学有效。
(二) 设计多样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教学中老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的品德发展,不是靠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说教来实现,必须通过活动,让学生自身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因此,在教学中,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活动中吸引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在教学《伸出爱的手——走进残疾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我设计了多样化的体验活动,有体验肢残人士的活动、体验盲人的活动,其中有全班性的体验,也有个别同学的个性化体验。而在体验盲人生活时,我设计了:让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写一首《静夜思》谈体会;一位同学蒙着眼睛在另一位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指定任务、一位同学蒙眼单独完成指定任务。全班同学用左手穿衣服、系红领巾……通过多样化的体验,学生体会深刻,从而获得切身感受,加深了对残疾人的理解、认识和关爱。教学形式上采用学生喜欢的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教学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三、 联系生活,让学生灵性动起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教学《春天来了》这一活动时,我利用春游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把学生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其次,通过學生亲自体验春天、观察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不仅美而且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寻找、体验感受到的春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春天玩。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内心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不胜枚举,但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师都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大明.引导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发展[J].成功(教育),2010(4):79.
[2]梁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个性发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9):159-160.
作者简介:
马永刚,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先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