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美术味道
2019-04-03汤伟萍
摘要:营造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以趣味教学为辅助手段,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营造;挖掘;拉近;倾听
课堂,是学生每天生活的场所,也是教师价值体现的场所。实现美术课堂的灵动,则是我们都在追求的理想。理想的美术课堂,不仅应该有美术味,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味到教师调出的美术课堂的多种滋味。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說:“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课堂活跃,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必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使得美术课堂有它独特的“美术”味道,而不是变成“语文课”或其他的“劳技课”。
一、 在教学内容的挖掘与整合中寻找美术味
“理想的课堂应对知识进行整合,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美术教材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基本素材库,但往往没有详细的文字引导,只有很多“花花绿绿”的画,学生不容易理解教材中所蕴藏的丰富美术知识和审美情愫。比如《边吃边看的艺术》虽然是苏少版中的一堂设计课,教材上丰富多彩的饮食用具,带给学生的是色彩的丰富、造型的新奇、装饰的漂亮等审美体验,如果没有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挖掘和整合,他们的课堂收获仅仅如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审美体验,梳理出一条有关饮食用具“话题”的树形目录,再从美观性入手,在材质、造型、装饰等方面进行挖掘整合,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美术味。
二、 营造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以趣味教学为辅助手段,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次公开课中,我教学苏少版第七册“情感的记录”时是这样利用课前三分钟与学生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的:预备铃一响,我就问学生:“孩子们,请大声告诉我,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孩子们兴奋地回答“喜欢!”我接着逐一说出三个要求:①“请喜欢吃苹果的同学举起你的右手。”②“请很喜吃苹果的同学举起你的左手。”③“请非常喜欢吃苹果的同学举高你的双手挥舞起来!。”立刻全班的学生都快乐地舞动着他们的双手向我示意,并且十分开心。这时我又说:“很好,能和这么多喜欢吃苹果的同学们一起上美术课真开心。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题目叫《我说、你猜》。”通过这个小游戏引出了本课课题——“情感的记录”。随着光影的变化,让学生猜一猜苹果在光的照射下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不仅灌输了素描的基础知识,也把这种枯燥的知识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开来。这样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游戏引入课堂,创设出有趣、快乐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三、 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四、 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地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五、 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六、 从技能提升到文化学习
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第1课《中国古代花鸟画》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基础知识、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由于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美术课才有它独特的“美术”味道。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3]孙云晓.孩子,抬起头[M].海燕出版社,1990年出版.
作者简介:
汤伟萍,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窦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