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在政教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9-04-03徐伟

读天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重要性德育现状

摘要: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缺失;教育目标假、大、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互脱离的现状,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政教工作中,教师应当立足岗位职责,加大德育的宣传和监督管理,改变学校德育现状,促使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德育;政教;现状;重要性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在第一位。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坏,纵使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甚至可能成为人类发展的败类。因此,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传统“重教轻德”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在强化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深入把握教学中德育因素,不断塑造学生人格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在学校政教工作中,德育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模块。作为教师,应当借助政教工作的契机,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功能,有效地改变过去学校德育教育缺失的现状,推动学校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当前学校德育现状

(一) 应试教育,重教轻德

在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许多年,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对每个教师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明确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的重要性,而核心素养理念,则将培养学生的“品格”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但是,实际的教学呢?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试教育依然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模式,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重教轻德”的教育现状比比皆是,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考试成绩以外的教学内容,导致学校德育教育缺失,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 “假、大、空”的教育目标,说教式的教育模式

在德育教育方面,无论是学校领导人员、班主任教师以及科目任课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假、大、空”的教育目标,说教式的教育模式,让原本就处于从属地位的德育教育更加难以发挥实质性的效果。首先,在教育目标方面,存在着“假、大、空”的问题,学校管理者、教师在制定德育目标时,根本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体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和引导,這种忽略学生主体的德育教育,根本不能发挥实效;其次,在教育模式方面,纯理论的说教模式,使得教育内容也存在“假、大、空”的问题,脱离实际教育案例、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内容空洞、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种理论化的说教模式,也难以让学生有效地吸收知识,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三) 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笔者认为:德育教育,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一些客观的案例为依托,让学生在“听别人的故事、找自己的答案”中学习到德育知识,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实际的教学并非如此,教师在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中,依然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离,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

二、 德育在政教工作中的重要性

结合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当把握政教工作的契机,加强德育工作宣传、监督和引导,让各年级班主任教师、学科任教教师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 德育是政教工作的主要职责

政教处是校长领导全校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学校对学生的常规管理、思想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政教处是学校推行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在书记的领导下带领班主任完成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任务,如制定爱国教育计划等。由此可见,德育是政教工作的主要职责,在政教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政教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国家和学校的德育目标,立足学校的德育现状,积极带领班主任、各学科任教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有效地改变当前学校德育的现状,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二) 积极的德育宣传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校德育氛围

结合以上分析可见:在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无论是重教轻德还是德育教育假、大、空,都与政教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关。政教是推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职能机构,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校德育现状,立足国家德育目标,制定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引导和督促教师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的职能部门,政教积极的德育工作,有利于改变学校德育缺失的现状。首先,政教工作中积极的德育宣传,有利于在全校营造德育教育的浓厚氛围,让各级班主任教师、学科任教教师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其次,政教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如德育工作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等,有利于给任课教师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参考,改变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假、大、空”的问题,切实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三) 德育教育的监督引导,有利于改变学校德育缺位的现状

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监督引导,有利于改变当前学校德育缺位的现状,让各级班主任教师、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德育的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德育工作,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很好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在整个学校形成很好的德育教育风气,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德育应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缺失;教育目标假、大、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互脱离的现状,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政教工作中,教师应当立足岗位职责,加大德育的宣传和监督管理,改变学校德育现状,促使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嗣悌.浅谈小学学校德育管理[J].读写算,2015(40).

[2]葛先林.浅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J].科学咨询,2015(1).

作者简介:

徐伟,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城关镇河边小学。

猜你喜欢

重要性德育现状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