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发展当代诗词创作

2019-04-03陈云海

读天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承诗词思考

摘 要:当今社会,读古诗和创作诗词似乎成了一种时尚,诗词创作人群正在不断扩大,中华诗词正走出低谷,从复苏走向复兴。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紧扣新时代主题,深入新时代现实生活,在思想内容和语言上勇于创新,运用诗词的智慧、力量和形式,维持一颗真诚的心灵,展示新时代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繁荣发展中国当代诗词创作,贡献我们当代诗人的赤诚之心和绵薄之力。

关键词:传承;发展;诗词;创作;思考

当今社会,读古诗和创作诗词似乎成了一种时尚,诗词创作人群正在不断扩大,中华诗词正走出低谷,从复苏走向复兴。

人人可以写诗,但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真正的诗人。这就像是人人可以打乒乓球,但是不可能人人都是运动员;人人可以唱卡拉OK,但不可能人人成为歌唱家。

孔子主张“小子何莫学乎诗”,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没有写诗,他们只是一群很有诗性的人。只有成为有诗性的人,才会有诗人的襟怀,才会有对好诗的识别力和鉴赏力。

当代人写了很多诗,却大多还不是诗性的人,所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写诗需要“清气”,最忌“浊气”和“俗气”。诗人能通过形象思维或者叫诗性思维把汉字组合到鲜活,不能把字组合活就只能做死学问。所以叶燮在《原诗》中说:“世固有成诵古人之诗数万首,涉略经史集亦不下数十万言,逮落笔则有俚俗庸腐,窒板拘牽,隘小肤冗种种诸习。”这样的当代学者不乏有之,学问很渊博,但是所写之诗甚是板滞,毫无灵性。

南开大学叶嘉莹教授认为:“现代人不懂格律平仄,没有写古诗的质素。”她还为现代人不懂平仄而感到悲哀。我有几位学平仄的老年诗友,他们对我说:“原来李白也不懂平仄。”我听了感到很悲哀。我劝他们先不要学平仄,要读李白的诗读出诗味来,然后再学平仄写诗。

难怪南宋诗人严羽主张“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他还说:“先须熟读楚词,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读诗先要读出诗味和诗感并为之动真情,感动读者的首先不是格律。不像当代有些人(包括有些诗词刊物的编辑)一读诗先检查格律,有一字出律出韵即认为诗不合格。当然大多的诗不但格律不合,而且本来就不是好诗,问题并不仅仅出在格律上。

平仄和韵律是写旧体诗词的手段,像是一个门槛,好像很高,把多数人挡在门外。但是有的人一入门,就把门槛当作梁柱,以为得了诗词创作的真谛,这实在是有些自欺欺人了。

严羽说:“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

现如今,许多诗词作者的诗集铺天盖地,似乎大多是处于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的“信手拈来”与第一阶段的“肆笔而成”似乎极为相像,但是如果不经过“羞愧”“畏缩”“透彻”,绝对上升不到“头头是道”。真想“七纵八横”,谈何容易!

我读过不少的诗集,然而,汪国真经典诗文鉴赏《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读来朗朗上口,亲切感浓,郁意味隽永。

王国真的诗文贴近生活,主题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我觉得诗词的高境界是“意深词浅”,也叫“深入浅出”。这个“浅”,不是浅俗到俗而不雅,不是浅白到毫无意蕴,也不是浅淡到淡而无味。这浅乃是千锤百炼,化繁为简,出于自然,毫不留雕琢之痕,让人回味无穷。

清代诗人袁枚《随园诗话》云:“‘詩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求其精深,是一半工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工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

当然“意深词深”也可,但是读者不喜欢“意浅词浅”,更不喜欢“意浅词深”。

遣词造句应该“雅不避俗,俗不伤雅。”语言随时代而变。最能广泛和长久流传的语言,最有生命力的语言,是“口语化的书面语”,是“带书卷气的口语”,例如唐诗。太口语化,就太熟,而且口语未必“长寿”,例如元曲。太书面语,就太生,反而不易流传,例如汉赋。

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写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来。

当代诗词创作要不要体现当代?目前好像还存在不同的看法。

严羽说“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已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则真古人矣。”这是一种标准。我觉得如果当代作品放在唐诗宋词中可以混为一体,那也只能放在三四流的唐诗宋词一起,如果放在一流的唐诗宋词中我们一定一眼就能看出来。当代诗词的立意和情感全是古人的,那就是假古董,是唐诗宋词的山寨版的赝品。

清代诗人袁枚认为作诗“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着。”胡适认为“所谓务去烂调套语者,别无他法,惟在人人以其耳目所亲见亲闻所亲身阅历之事物,一一自己铸词以形容描写之;但求其不失真,但求能达其状物写意之目的,即是工夫。其用烂调套语者,皆懒惰不肯自己铸词状物也。”这又是一种标准。写诗的目的不是混在唐诗宋词中去乱真。当代优秀诗词放在唐诗宋词里应该依然能够闪耀着当代思想的光辉。写诗只求酷似唐诗宋词,就没有了诗词创作的当下发展。

唐诗登唐代巅峰,宋词登宋代巅峰,当代诗词登当代巅峰。都要反映当下。生活在当代,连当代的好诗也写不出、写不好,不可能反而写得出优秀的唐诗宋词来。

当代诗词创作,不能复制古人。叶燮说:“诗,末技耳,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而后为我之诗。若徒以效颦效步为能事,曰:‘此法也。不但诗亡,而法亦且亡矣。”明代诗“言必盛唐”,结果很少读者,人们读明诗,还不如直接读唐诗,这是明诗创作失败的重要原因。

当代诗词创作有没有读者,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在旗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白居易在旅途中听僧侣歌女村民吟他的诗,白居易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柳永的词只要在有井水处就可听到传唱,可见那时读者多于作者。

当代却是作者大大多于读者,基本上读者就是作者,而有些作者还不愿当读者。这是个厨师多于食客的时代。没有读者的诗人,写了诗何用?就像没有食客的厨师,开不了饭店。

凭什么人家要读你的诗?你为诗付出了多少?屈原把命也赔上了,李白吃过官司被流放,杜甫几乎一辈子颠沛流离,苏东坡、黄庭坚被贬谪到蛮荒之地,黄仲则更是穷病而死……唐人选唐诗似乎还不大肯选杜甫的诗,杜甫生前没有出过诗集,死后多年才出第一本诗集。我们很幸运,饱食终日,游山玩水,品茗谈诗。读者是买不来的,他们精明得很,诗人应该老老实实写诗,争取有读者,一有读者就应该感恩。

诗词创作有三個层面:技术层面、艺术层面、思想层面。想从心所欲表达思想层面的“意”和艺术层面的“象”,不能逾技术层面“音”的矩。人的气通过笛子的孔才能转化成美妙的乐曲。

创作诗词,第一要写得“通”(顺),这是体现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二要写得“实”,这是体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第三要写得“美”,这是体现作者审美情趣;第四要写得“妙”,这是体现作者的思想和智慧。只有写到妙,读者才会拍案叫绝。

当代诗词应该用旧瓶装好酒,否则就成了“瓶装水”。所谓旧瓶,就是旧体诗词的形式和格律;新酒,就是有时代特征的思想、内容和文字。我们只有酿出当代的好酒,装入严守平仄韵的传统典雅的瓶子也好,装入时尚新颖的新声新韵乃至新诗的瓶子也好,都会有广大的品尝者。

有些当代诗词,“泪痕”,“伤心”,“断肠”“青衫湿”,等等词语俯拾皆是,情绪很是低沉,却并不感人。屈原为“民生之多艰”而“掩涕”,杜甫是因为“国破山河在”而“感时花溅泪”,李煜是因为亡国后“垂泪对宫娥”……如果仅仅描摹伤心,却写不出伤心的理由,或者说出的理由一点也不充分,读者就会觉得你在无病呻吟。

毛泽东诗词紧扣时代主题,对中国革命有着独特的诗意表达。从“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欲与天公试比高”,用“问天”“比天”到“翻天”“换天”的不断演进,展示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目标;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不到长城非好汉”,“要向潇湘直进”“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一个“直”字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义无反顾的“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精神;从“人间正道是沧桑”到“红旗跃过汀江”“红旗漫卷西风”“壁上红旗飘落照”“红旗卷起农奴戟”,指明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和目标;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到“炮声”“枪林”“鏖战”“弹洞”等词汇频繁出现,艺术地勾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的历史长卷,真切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人民“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历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

陈云海,陕西省安康市,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传承诗词思考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