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019-04-03陈思吉胡雪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大学生

陈思吉 胡雪

摘 要: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素质,随着我国普通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迅速增加,对普通高校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与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共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引导高校大学生合理规划学习生活,从而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一、 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大学是学生时代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承前是因为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他们的知识达到了一定水平,德智体美劳都有了一定发展;启后,是因为几年后,经过大学的生活、学习,他们将走向社会,独立地学习、工作。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一) 大学生缺乏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许多大一新生在入学后不久,感觉大学的自由时间太多,闲得不知道做什么好;有的上课时捧个书本,听完课后,就觉得自己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下课后就再也不用学习了;有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计划,不会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社交活动和上网上,到了下一节上课时才发现自己该做的作业还没完成。这些都是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现。

(二) 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生理心理阶段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

在年龄上,我国大学生大多二十岁左右,正处于青年时期。在这个阶段生理发展已接近成熟,已具备成年人的体格,但心理尚未成熟,具体表现为: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有独立自主意识,但有些事情还不能独立完成,缺乏判断力,有时还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也是有些大学生总是“常立志”而不是立“长志”的原因之一。

(三) 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要更加注重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中国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这样的学生从小到大生活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里,处处有父母和父母双方老人的百般呵护,在生活中,得到家庭成员帮助的多,很少自己独立动手做事情,因此表现为依赖性强,自己动手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差,这种状况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也没有很大改善。有些学生到了大学面临着生活自理的困难和学习缺乏监管的境。

(四) 实现最终教育目的也要加强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即“以人为本”。当今社会里,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飞速发展,仅仅凭借大学里所学不能迎接将来工作中的种种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学校的教育目的就是把教师的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学习成为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培养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二、 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

(一) 自我认识能力不足

自我认识是指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及特点的感知和了解,即主体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学习生活现状,寻找自身优势,发现自身劣势,从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扬长避短。一个人只有客观、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约束自己和激励自己,才能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从而合理地进行自我管理。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是存在问题的。

(二) 学习、生活目标不明确

目标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导、激励、调控、制约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就已经完成了任务,以后就不用努力学习了,不知道将来的目标是什么,就算有目标,也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掌握专业知识、考试不挂科或者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上,只有在考试来临或者需要考证的前期,才会强迫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三) 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受到百般呵护,父母凡事都包办、替代,致使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退化。上了大学后,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又过分依赖老师,他们已经习惯由别人帮助处理问题,并且心安理得地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完全没有自我管理意识。

(四) 缺乏自控能力

當代大学生自尊心强,希望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渴望独立,但又缺乏自控能力,在学习上,逃课、迟到和早退现象频频发生,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总是不由自主地玩手机“开小差”;在生活上,上大学后,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支配权,时常没有节制地花费,铺张浪费,缺乏正确、理性的消费观,而自控能力的缺乏导致各种目标都流于形式。

三、 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一) 加强学风建设

学风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首先,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该为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以身作则,勤于研究;精于教学,作风严谨,这样才能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二) 开展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开展学生间的互动学习,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径之一。具体来讲,可以鼓励学生多交流,遇到问题,多向周围同学请教,这样能促进学生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加深自我认识,认识到自我和别人之间的异同,明确努力方向,促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或课后的小组活动,如: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小组角色表演等。这些小组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间互动学习的过程。

(三)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大学生处于校园和社会之间,参加社会活动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适当的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所学和社会所需进一步了解,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增强学习动力。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习成为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培养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四) 完善学生组织制度建设,增强能力素质

严格学生干部选拔制度,摒弃不正之风,确保品学兼优、踏实肯干、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乐于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当学生的领头人。加强学生干部教育与培训,开展党课、团课教育,以学期为单位,结合时事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培养学生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工作灵活性和责任感。完善学生干部考核和任免制度,在学生刚任职时,明确提出对其职责要求,期末结合学业排名、工作实际、工作态度进行考核,据考核结果确定学生干部的任免。

四、 结语

总之,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家庭、学校、大学生自己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通过学校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和大学生个体层面的多种举措来提升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为社会获得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为祖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黎鸿雁,邵彩玲,安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1):85-87.

[2]陈小军.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和途径浅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0(1):68-71.

作者简介:

陈思吉,胡雪,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