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放飞隐形的翅膀
2019-04-03郑剑秋
摘 要:想象力是保持人类自身活力和创新活力的文化基因,是指引人类从有限现实世界走向无限可能世界的动力源泉,是贯穿人类精神生活始终的伟大力量。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浅谈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活动,而当前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更显重要了。既然如此,怎样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 教给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办法
学生联想力、想象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怎样去想,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联想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有:相似联想,即由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出发,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如:由在戈壁滩挺立的白杨树联想到边疆建设者;由凌霜傲雪的梅花联想到顽强不屈的革命者。相关联想,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关联的事物,如:由鲜艳的红领巾想到烈士的鲜血,想到革命事业、自己的职责;由种树联想到育人。对比联想,即由事物的特征联想到与其相反的方面,如幸福与苦难、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黑暗等。再造想象,即根据文字语言描述,再创造新的形象,如:根据古诗画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根据课文《清明上河图》想象其画面。把这些联想的方法教给学生,至少为他们提供了想象的方法与思路。
二、 积极思维,调动想象
阅读教学常常需要披文入情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想象,扩充丰富文章的内容。小学课本选入了不少名篇佳作,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之一是含蓄,这就需要在阅读时激发想象,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深入领会,想象力越丰富,理解也就越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语句进行扩想。例如,《灰雀》一文第二自然段只有男孩和列宁的几句简短对白,却寓情于言,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男孩开始说:“没看见,我没看见。”可以想象出男孩慌张不安的神态。“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是肯定地说。最后的“一定会飞回来!”是坚定地说。从男孩语言的变化,可以想象出他心里充滿矛盾,但当他最终被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所打动,知道自己做错了时,就决心把灰雀放回来。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男孩天真、诚实的心理跃然纸上。这样伴随着对语言的领会而迭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为丰富、具体。
三、 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小学低、中年级的教材都具有文图并茂的特点如果能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课文主要介绍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的外表美和心灵美,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简单引入课题之后,就出示课文插图:“瞧!夜幕降临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小露珠,你们知道这些小露珠是怎么得来的吗?”瞬息间,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图画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接着,笔者让学生观察小露珠的形成图,问:“学生们,小露珠来到这个美丽的大自然会遇到那些朋友呢?”这时,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抓住时机展现的四幅图画,将学生带进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通过品词品句体会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情境,最后通过图画的再现使文章内涵得到升华。
四、 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说明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情促读,以境促悟,学生在读中生情、悟中创造,真切、扎实地学习语文知识。《海底世界》是一篇海洋知识性文章,作者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奇异景色、丰富物产。新课伊始,提出紧扣课题的问题:“你可知道,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瞬间学生的探究热情被调动起来,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畅所欲言,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目的地朗读课文。在分析课文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优美基调,让学生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妙与神奇。在品读海底世界中各种美妙的声音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如果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对这一问题兴趣特别浓,演示各种动物的声音:有的像小牛一样“哞哞”,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猪一样“吭吭”。
五、 运用延伸知识启发学生的联想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语文知识、课本知识与生活、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这样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例如: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用自己身上的汗毛变出无数个小孙悟空可以看出:从古代起,人类就有了克隆复制自身的幻想。所以,学习课文《猴王出世》时,可引出“假如我会克隆”这一话题,让学生讨论。学生们热烈讨论,展开了联想和想象:有的想克隆人类的翅膀,减轻交通的压力;有的想克隆树木、河流、新鲜的空气,改善地球的环境;有的想克隆人类的各种器官,减轻病人的痛苦……同学们在这丰富的想象中,都会有新的发现。
六、 结语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有很多方法和途径。这里还需指出的是,离开生活本身的胡思乱想不是创造性想象,只有与生活愿望本身结合并指向未来,开拓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才是特殊的创造性想象。所以,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时候,要善于调控把握,不可没有逻辑、过于荒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永恒的主题,并非朝夕之功即能奏效,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只要我们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将来就一定会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刘纪玲.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29).
[2]赵霞.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新课程:教研,2010(05).
作者简介:
郑剑秋,重庆市,重庆市垫江县凤山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