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古诗的审美与鉴赏

2019-04-03于亚娇李佳映

读天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鉴赏审美语文

于亚娇 李佳映

摘要:高中语文课堂的古詩教学是审美和鉴赏的有机统一,因此古诗教学是鼎新与创造的过程。聚焦新时代,看古诗之魅力;搭建审美的精神阶梯;精创鉴赏的可视化桥梁;重视主体的启发引导;突出中心的主旨思想;巧设留白与点拨提升。

关键词:语文;审美;鉴赏

一、 聚焦新时代,看古诗之魅力

古诗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都有涉及,从教育部到习总书记,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作出了权威性和前瞻性的深刻见解。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学的学习,提高对其学习态度的紧迫性。随后,习总书记在建党九十五周年之际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民族之魂,要吮吸数千年沉淀的“文化养分”,要不断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也备受国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2017年新颁发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以往的“阅读与鉴赏”深化为“审美鉴赏与创造”,并归属于语文课程的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完成了从“阅读”的基本技能,上升到了内在审美的高度。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好或者上好一堂具有审美和创造的古诗课呢?

二、 搭建审美的精神阶梯

高中阶段的古诗教学主要是为学生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的阶梯,帮助学生理解和创造个性审美。教师在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古诗所蕴含的内在审美素养和人文价值。例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就是诗人羁留在外,眼见三峡秋景心生悲情,激发有家难回、归期渺茫的伤感之情。在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包括时代、家世、个人成就),还要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换位思考。这样一来,前者是给予学生一个“陈述性先行组织者”,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融入教师所营造的学习情境;后者是联系实际进行换位思考、沟通古与今的精神阶梯,让学生体会到诗中的“秋”与自己的内心感受而加以联系。而学生的内心感受正是《秋兴八首》组诗“秋”与“兴”有机解题,感受“秋”即是审美,“兴”即是内心搭建的精神阶梯。

三、 精创鉴赏的可视化桥梁

精创鉴赏即合理地创建欣赏的视角,就可视化而言,即要让学生看见教师所教学的知识图式,从而沟通内心。古诗是高度凝练、精工富丽的语言,学生阅读后辅以可视化手段,自会产生心中之境。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这句的意象仅有“玉露”“枫树林”以及“巫山巫峡”,皆为现实自然的景物,是秋天里的景物。故教师需要呈现具体、可视化的图像(图画、各种媒体资源),同时在鉴赏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原有的知识不仅能促进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更能使新旧的联系得到加强。例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有对“露”的解释和说明;讲到“枫树林”可以联系学过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便可以提炼出枫树的“红”这一意象,并结合诗句生成一幅夔州秋景图。由于联系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而实现了加快学生对现学古诗的理解。

四、 重视主体的启发引导

学习任务是以学生为主,知识内涵的吸收和汲取也是学生。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有一种心理畏难现象:“年级越高,学生越是没有举手发言的动力”,这种现象在大学阶段也很常见。哪怕教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可绝大多数学生宁愿被老师“点名”回答,也不愿意主动举手发表意见。古诗的学习也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灵感受。所以多给学生“读”的机会,“即是理解课文的需要,又是社会实践的需要”。由此可见“读”是“给学生引路”,通过“读”来引发主体性,“读”正好是在课堂的学习实践,同时又加快了理解课文的进程。

五、 突出中心的主旨思想

诗歌最令人感到审美愉悦的是作者化自身情感而入诗的语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深刻的诗句,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态度。例如颈联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就是诗人蕴含了复杂情感的诗。对于此类诗句的教学,教师把握基于学生自身的体会,在重视学生主体发挥的基础上应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此时,学生在读或者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疑问,例如“系”的读音是怎样的?再者会有“丛菊与泪”是怎样的情境。在不破坏整体美感的情况下,对于“系”得解答可以让学生查阅工具书或者互联网络,得出“系”是多音多意的语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孤舟一系故园心”的语境,结合学生获得的信息,启发学生“孤舟”与“系”的是怎样的关系?“系”与“故园”是怎样的联系?学生得出:诗人下船系(jì)的是“舟”这一结论,“故园”是说自己的家乡。所以学生就会感受到:心中牵挂、心系(xì)的是家乡——“故园”。教学到这里,学生便会明白:这首诗是诗人在羁旅夔州所见的秋与自己内心思念家乡的情感流露。

六、 巧设留白与点拨提升

在诗歌教学中,尾联具有缔结前三联加重情感的深化,同时也暗示进入尾声的教学环节。此时学生有了首、颔、颈三联的学习和欣赏感受,能够把握“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所带来的黄昏意境与羁旅外乡的情感融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与尾联意境相符或者相似的图片或者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加以展示。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余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消化、吸收前面所学的知识。同时可以布置带有总结性质的问题或作业,这时的教学仅需要稍加提示,让学生去发挥和填补空白,学生在遇到疑问时教师可以加以点拨,以加深与之前体会到的思想情感和个性化的审美。

高中阶段的古诗教学,应把握好教学与学生的特点。从吸收原有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鼎新,在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有效的古诗教学就有序开展了。

作者简介:

于亚娇,李佳映,辽宁省铁岭市,辽宁省铁岭市凡河新区铁岭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鉴赏审美语文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