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律能力

2019-04-03陈军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浅谈低年级培养

摘 要:本论文探究了自律即自觉遵守纪律,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要求,而不是依靠外力的强制,是在学生对于纪律的认识和自己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是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浅谈;培养;低年级;自律能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行为习惯的心理机制是强化后的条件反射链接系统。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比获得这个反射闲难得多。“禀性难移”“积习难改”就是很好的说明。所以,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自律行为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 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律行为的理论依据

(一) 低年级学生大脑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培养自律行为的生理前提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以脑的发育为物质基础的。发育正常的成人脑重平均为1400克,3岁儿童脑重约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而17岁儿童脑重约1280克,9岁儿童为1350克。小学低年级6~9岁儿童脑重增加非常显著,而脑重量的增加是和脑神经细胞的增大、脑细胞纤维的增长相联系的,这就使得神经兴奋的传导更加精确、迅速。同时,在皮质抑制机能方面,儿童约从4岁以后内抑制就蓬勃发展起来,在学习、生活条件的作用下,特别是随着言语的不断发展,以及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内抑制机能也发展起来,表现在儿童细致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且更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行为更有组织性。大脑皮质抑制机的发展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

(二) 低年级学生年龄阶段特点有利于自律行为的形成

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自律行为的形成也必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只有当学生心理发展到特定的年龄阶段,具备了形成的基础与条件时,这种习惯的形成才具有可能性,或者是更容易形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张梅玲研究员谈到习惯形成的阶段性时说:“低年级孩子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可塑性,尤其6~12岁期更是这样,因为他正处于发展当中。这时您可以给他作很多规定,他虽然不懂为什么,但因为是在形成中,所以就不费劲。另一个是模仿性,小孩子的习惯、形为有很多是通过模仿形成的。比如多数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比较喜欢买书看,其实父母未必有意培养孩子这个习惯,而是因为他的父母平时爱看书、买书,这样孩子渐渐地模仿而形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教师、家长抓住有利時机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律行为将事半功倍。

(三) 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是形成自律行为的非常有利的心理条件

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8岁)、可逆性阶段(8~10岁)和公正阶段(11~12岁)。低年级儿童(6~8岁)品德发展正处在“权威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儿童尊重道德的权威,认为服从有权威地位的人是正确的。这样,他们把学校、教师、家长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的,因而能顺利地接受并努力执行,这是形成儿童自律行为的非常有利的心理条件。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认识到,教师、班集体、家长的要求、规则等是共同约定的,倾向于公正、平等,外部规则的控制作用在降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会阻碍儿童自律行为形成的速度与质量,成为形成自律行为的不利条件。

二、 培养低年级学生自律行为的策略

(一) 进行科学的日常教育训练是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前提

教师要在讲清楚遵守纪律重要性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全面、明了、朗朗上口的规定、规范与规则,切实搞好课堂纪律和常规训练,让规定、搞好课堂纪律和常规训练,让规定、中。同时要注意,规定、规范与规则一旦提出,执行要坚决,及时检查,及时强化,强化手段要多样化(“代币”与精神相结合),奖惩要一视同仁,切忌朝令夕改,对学生亲疏不同。

(二) 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根本途径

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活动常依赖无意注意。在教学中学生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内容和手段只要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研究表明,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如果教学内容没有趣味,教师又不能运用有趣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上就会出现“开小差”、摆弄玩具、做小动作等现象。此时,他们的学习活动往往需要教师或家长的督促。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所以,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律行为。

(三) 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自律行为的形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来完成的,习惯、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由于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做老师喜欢的学生。同时他们很喜欢模仿老师表扬、喜欢的学生的言行。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守秩序的学生,并树立他们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这样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能力。

(四) 家校教育要求一致是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必要保证

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与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向家长说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及其重要意义,以得到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与教学的认同、理解与支持。目的是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间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热爱劳动与勤俭节约等习惯。

从低年级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行为,无论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上,还是儿童的个性发展上,都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个时期,教师的任何疏忽大意,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参考文献:

[1]学生自律能力习惯的养成.

作者简介:

陈军,重庆市,重庆市潼南区新胜镇民生小学校。

span lang=EN-US>2014(4):194.

作者简介:

陈红,重庆市,重庆市酉阳县双泉乡中心小学校。

??

作者简介:

徐承东,重庆市,重庆市丰都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浅谈低年级培养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