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2019-04-03涂涵

读天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宽容尊重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社会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人们肩上的压力也日益沉重,渐渐便会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使其丧失活下去的勇气。这种压力不仅仅是成年人有,连小学生也有。从各种媒体报道,甚至是我们生活周边可以看到,小学生选择自杀的事例屡见不鲜,并且数量还不少。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重灾区,急需拯救。当前我们很多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似乎只是摆设,小学生不会自发去咨询。要挽救那些脆弱的生命,我们通过“润物无声”式的教学渗透去消除学生心理疾病,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尊重;宽容

打开网页,输入小学生自杀数据,得到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小学生自杀率竟然达到31%,并主要集中在五、六年级。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迫切。近年来,各级领导部门都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心理疏导室等等,但却收效甚微,基本是无济于事。我在学校搞过一次调查,了解小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认识及心理有困惑时会不会主动去心理咨询室。得到的答案也是令人出奇的,低年级的学生不明白心理咨询室是做什么用的,高年级的同学给出的答案是不会去心理咨询室,因为怕同学笑话。仔细分析也是有道理的,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初期,心智也还不成熟,不能够清新意识到有心理问题要找心理医生,要找人疏导,他们采取的都是闷在心里的方式,任其慢慢恶化。

从当前学生的现状来说,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心理咨询室进行是不理想的,也许还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包袱,担心同学给他戴上“有色眼镜”,此情此景,进行学科整合,挖掘课程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在学科中渗透,我们可以做到不留痕迹,润物细无声。可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课文中的事例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可称得上是“一石二鸟”之计。在我们小学的课程中,最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是语文和品社两个学科,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学提几点认识。

语文教学的目标中有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就是最好实施这一教育的路径,如何结合这一维度对学生潜移默化、浸润教育,我觉得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学生进行“把脉”,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进行教育的前提。中医用药必先切脉,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也得先对学生进行“把脉”,弄清楚学生当前的“病症所在”。凡事得有目的,没有目的的劳动终会徒劳无功。了解学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明白产生问题的原因,也可研究对策。

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采用观察法。比如发现个别学生和其他同学不合群,经常孤僻自己,或者是情绪低落等等。还可以观察是个别现象还是群体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我们就要了解情况,搞明白原因。在原因探寻上可以向他身边的朋友了解,还可以像家长了解,必要时可以直接与学生谈话进行了解。

要了解整体学生的状况我们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法。结合本年龄段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精心设计一份问卷,让学生作答,通过学生的答卷,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诊断,他们是否存在本年龄段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或者是已经产生了其他的问题等等。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得有针对性进行,了解清楚全班的状况便能对教育的倾向提供理论依据。

二、 挖掘教育资源,对症下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教育

了解清楚学生情况,分析清楚原因,我们就要找到解决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回归到我们的教材,在教材中寻找教育资源。在哪些单元、那些篇目中进行那些方面的教育,我们要找准切入点。找到切入点,就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教案。要如何引入、怎样升华、如何收结都要精心策划,不要漏出说教的嫌疑。

最好的渗透效果就要像王维笔下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要善于迁移,由文中人、书中事巧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在何种心理疾病之下该如何应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决不能落入说教的窠臼,一旦学生发现是在对自己教育,或者让其他学生知道老师是在说那个学生时,教育就失去意义,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了,这一点是千万要注意的。

三、 课堂内外紧密结合,关注重点对象

课堂中的教育是片面的,缺少针对性,要做好课堂上下的衔接。课堂上教育了,在课后我们要观察效果,了解学生是否学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学到的方法是否会用到自己身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于个别问题严重的学生在课外还要重点关注,要关注他们是否在转变,转变的程度等等。对这类学生还要单独进行疏导,防止他们一旦无法自拔采取极端行为。

四、 创设宽松语文课堂环境,尊重宽容学生

很多针对学生自杀事件的研究指出,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源于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及师生关系。确实如此,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出息,为了不上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报这样特长班、那样补习班,孩子的童年、童趣完全被抹杀,他们没有快乐,只有永远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在重压之下,怎会不产生心理疾病呢?师者,父母也,作为老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总是严格要求学生,一不小心过了格,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也会促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要体谅学生、亲近学生,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尽量尊重和宽容学生,让他们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教育是一项树人的宏伟工程,树人要树健康之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已是迫在眉睫之事。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必须要引起重视,落实于行动;作为教育人,必须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参考文献:

[1]王鹤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三途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

[2]纪飞霞.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人生十六七,2017(33).

[3]许丽.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小作家选刊,2017(8).

[4]刘虹.小學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读与写,2017(35).

作者简介:

涂涵,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纳雍县化作苗族彝族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宽容尊重心理健康教育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