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生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04-03石庆华连涛

读天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有效性课堂教学

石庆华 连涛

摘要:自从2012年隆阳区推出“生态课堂”以来,全区对“生态课堂”展开了积极的探索。“生态课堂”应该是师生在课堂上和谐共融、同生共长、互相促进的课堂,当然这样的课堂也必然是有效的课堂。但部分教师仍然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生态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态课堂”;课堂教学;有效性

自从2012年隆阳区推出“生态课堂”以来,全区对“生态课堂”展开了积极的探索。“生态课堂”应该是师生在课堂上和谐共融、同生共长、互相促进的课堂,当然这样的课堂也必然是有效的课堂。“生态课堂”中,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善学,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课题,因为只有在单位时间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一、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现象一,教师对整节课的目标不明确,内容没有一个定量把握,上到哪里哪里歇;现象二,教师只注重表面现象,一节课看似热热闹闹,但实质上学生所掌握的内容并没有多少,课堂效率低下;现象三,一整节课教师都在忙,但忙不在点上,抓不住一节课的重点,常常顾此失彼,结果是瞎忙,学生收获并不多,还跟着一起忙。

二、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磨佯工”的情况呢?主要还是因为以下原因:

(一) 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有的教师,总认为自己是老把式了,这一点教学内容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不用准备也能上好。结果走课堂,教师这样忘记带了,那样忘记带了,该提前准备的材料什么也没有,教师仅凭“三个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在讲台上高谈阔论,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吗?

(二) 教师时间观念不强

一节课40钟,如何在40分钟里完成既定内容,教师教学时要做到心里有数。教学中的四个基本环节(导入、新课、练习、小结),每个环节用时几分钟,教师在课前要有预设。但有的教师没有时间观念,教学不紧凑,有的教师仅仅导入就差不多要耗时半节课,这样的课堂何谈有效?

(三) 用教的有效性代替了学的有效性

这一类教师应该是属于上课认真型的,课前也做了充分准备,但为什么教学质量老提不高呢?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关注课堂各因子之间的生态平衡,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过于强势,用教的有效性盲目代替了学生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教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效果,那么教师再有效的教也是无用的。

三、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生态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共营,各生态因子之间达到平衡状态,而要达到课堂生态平衡,教师要怎样做呢?

(一) 把功夫花在课前,充分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教师水平、教材和学生基础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能否认真备课、善于备课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无论多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前都必须准备充分,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效课堂做好保证。那么如何备课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 “吃透”教材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研究课程标准,通读教材(甚至是熟背教材),了解该内容在整册(甚至整个年段)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千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解该内容的编写意图,知道本节课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什么、能力目标是什么,确实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适当补充教材,一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二是不至于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2. “吃透”学生

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特别是要掌握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备,如在提问设计上,哪些问题是由那些学生来回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同样,在练习设计上,也要有针对性,不同水平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题,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 把精力花在课上,用心上课

课堂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生态课堂”。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并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教学中所选用的方法不一定要时髦,但一定要行之有效。

1.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40分钟的课堂要合理分配,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在前20分钟是精力相对集中的时候,所以这个时间段一定讲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最好的时间学习最重要的知識,抓住了这一点,那么一节课也就基本上大功告成了。

2. 教师要把握好讲的“度”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己应心中有数,哪里该启发引导,哪里该讲解,哪里该重点强调,教师应把握好“讲”的尺度,千万不能什么都讲,什么都问,学生能自己学懂的就不要讲,无效的问题就不要问。否则,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教师劳而无功。

3. 教师要随时调控课堂,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学生的学。要使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出现不良状态,教师就要及时调整,千万不能任其发展。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出现学生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提醒,务必使每个学生都在专心听讲,特别是教师在强调重点内容时,更要注意学生的专心度。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生态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课堂更加灵动,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保证“生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金凯.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2]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石庆华,连涛,云南省保山市,保山市永昌小学。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有效性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