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与养成策略分析

2019-04-03缪淮

读天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养成策略行为习惯小学生

摘要: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体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处于各方面发展的启蒙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其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体制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开始逐渐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希望可以抓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培养时机,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并结合现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养成策略

一、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一) 现状调查

笔者对某市小学教师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结果为:

在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认定情况中,有29%的教师认为爱护公物比较重要,有20%的教师认为保持卫生比较重要,有41%的教师认为礼貌用语比较重要,有10%的教师认为简单家务比较重要。

在对某校全体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前小学生拥有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为80%,缺乏能力的为20%;拥有主动沟通能力的为46%,缺乏能力的为54%;拥有正确处理男女生关系能力的为24%,缺乏能力的为76%;拥有人际交往障碍的为8%,不具备人际交往障碍的为92%。

在不良学习习惯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该校小学生不认真听讲的占41%,不完成作业的占9%,抄袭作业的占28%,其他占12%。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小学生在不良学习习惯中不认真听讲与抄写作业情况严重。

(二) 原因分析

首先,教师缺乏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度,因受到教师应试教师思想以及学校不科学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其次,教师忽视了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没有以身作则,而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多来源于模仿,缺乏长期坚持的动力与目标,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缺乏自我认同感与自信心,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都是制约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因。

二、 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一) 开展竞赛,激发动力

少年儿童好胜心强,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开展了“校内无杂物活动月”“争做爸爸妈妈的小助手”等活动,学生讲卫生、爱劳动的习惯得到了养成和发展。

(二) 开展系列活动,纠正不足

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时光靠空洞的教育,往往无济于事,平时可以围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爱惜粮食周”“放学路队好、出门有歌声”活动周、“说话文明、不讲脏话”活动周等基础活动。通过这些基础活动的开展,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可以得到纠正。

(三) 狠抓常规

常规是约束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准绳,是促进小学生用来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基础,是要求每名学生都应遵守的行为规矩。老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要做好最基本的常规教育,制定好符合班级特点的班规班纪。具体来讲,班规应该包括作息时间、课堂学习、课外锻炼、作业完成、值日制度、安全行为等方面。这些规则的制定,既约束学生日常的言行举止,也能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老师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必须落到实处,有理有据,公平合理。

(四) 关注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坚持,老师要有目的地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强化训练,反复督促,直到把日常的行为上升到内在的习惯。小学生活泼好动且自制能力比较差,如果不及时强化,反复训练,好的行为习惯也很容易改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内外的各种活动、各种场所关注学生行为的训练,比如在作业完成、文明礼仪、交通秩序、卫生打扫等等方面及时着手。当然,老师更不能放松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加强训练的机会,尤其在课程教学的训练中要反复加强指导,促使学生改掉不良行为习惯,让身心健康发展。

(五) 树立榜样,以点带面

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评选出各类小明星,比如“进步之星”“德育之星”“劳动之星”等称号以树立典型,号召同学以他们为榜样,通过向这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学习,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树立典型时,要注意长期性、全面性、连续性、针对性,争取为每个小学生创造行为习惯的成长空间,让团体来影响个体,让个体去带动团体。如此一来,班级里必将会形成了一种你追我怕赶的良好氛围,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从自觉模仿转变成个人的养成习惯。

(六) 建立“红领巾监督岗”,督促每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红领巾监督岗”由各班选派责任心强的队干部组成,每天轮流值岗,检查学生的言行,并认真记录,定期公布。监督岗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知才有行,要想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先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时,我们要坚持以班队活动课、品德课教学、少先队活动等为阵地,以“广播站”“班級板报”等为信息窗口,采取环境熏陶、学习渗透、专题讲座、游戏歌谣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认知。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小学教师应提升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度,将其作为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并长期坚持,抓住重点,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让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收获自信心、成就感、自我认同感,具有正确的自我审视与自我反思能力,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雪冬,郭海霞.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18).

[2]魏钧.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内容的构建及实施策略[J].环球人文地理,2014(16).

[3]张玉东.关于小学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8).

作者简介:

缪淮,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珍珠小学。

猜你喜欢

养成策略行为习惯小学生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优化幼儿午睡管理的实践研究
阅读视角下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生卫生习惯
我是小学生
中职生数学习惯养成策略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