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

2019-04-03龙明

读天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情境创设小学科学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注意事项,指出教师应当巧妙地设置悬念,把困难的问题变得简单,并注重寓练于乐,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科学知识。然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以此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情境创设;课外活动

俗话说,“生活即教育”。教师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有助于建立起“知识、生活、教育”于一体的高效课堂。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当把生活中的科学当作逻辑支撑点,加强科学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所以,针对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要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教师应当着重关注如下几点。第一,要巧妙地设置悬念,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对一些常识、经验或科学现象进行举例说明。另外也可为学生讲述有趣的小故事,给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模拟现实生活情境等。要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使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感受科学并主动探究科学。比如让学生分小组玩电磁铁吸回形针这一游戏,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小组所吸回形针数量不同,磁力的大小也有所不同。第二,教师要尽量把困难的问题变得简单,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把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导入课堂中,运用生活当中的科学元素给学生举出实例,让其能够真正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比如让学生认识土壤,观察并分离出土壤中的成分,用手捏的方式进行鉴别,再联系生活讲述应如何保护土壤。第三,教师要注重寓练于乐,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小学科学教学旨在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作为教学重心,给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在课后多加练习,做到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二、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逐渐普及后,小学科学也开始运用新的教材。目前的新教材内容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更为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采用新教材进行科学教学时,就需要把实际的生活内容加入其中,把生活化理念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构建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课堂。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现在的教材已十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但由于小学生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没有积累足够的生活经验。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有针对性地把教材内容同实际生活连接起来,让二者妥善搭配,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到《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时,可以先给学生们唱一首《人有两个宝》的儿歌,以此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大致了解人体的外部器官。之后,教师再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人体内部消化器官的位置及名称,这样学生就会在心里有一个明确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再以趣味性的方式,给学生讲述食物在人体消化器官中的“旅程”,使学生对器官消化食物的过程产生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拿出事先给学生准备好的小点心,让学生吃下之后感受食物消化的奥秘,并依照食物的消化流程图,想象食物在自己体内的变化情况。如此一来,原本枯燥的科学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跃,学生也能以生活化的形式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二) 给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教学有一个主要特征,即联系学生周围的普通事物,设计有趣的科学学习活动,如此才能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得与自然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刚开始学习科学知识时就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与实践。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为小学科学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与开端。

比如,教学《加速溶解》时,教师可以先用提问的形式来构建趣味性情境:“同学们,现在老师口渴了,很想喝一杯糖水来解渴。请问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快速泡出一杯糖水呢?”大多数小学生都对糖水十分熟悉,听到教师的话以后,就会马上联想到自己平时喝糖水的情形。这时有位学生举手回答说:“可以拿双筷子在糖水中反复搅拌,这样水里的糖就能很快融化。”还有一位学生回答说:“老师,如果是用热水来泡的话,糖就会溶解得更快。”通过交流与讨论,不少学生都讲出了自己所知的方法。待学生们说完以后,教师再作出引导,让学生开始学习《加速溶解》的相关知识。因为有了教师所构建的生活化情境作为引子,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更加容易,仿佛科学随时都在自己身边,和日常生活十分贴近。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科学学习中。

(三) 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探索真理,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探究精神。而学生要了解更多科学现象,并掌握更多科学知识,就不能仅仅是被束缚在课堂中,而是应当走出教室,走到课外,寻求更加广袤的科学知识探索空间。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可以对课内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将其延伸至学校、家庭、小区甚至整个社会当中,并把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如此方能充分满足小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比如,教师教学《让灯泡亮起来》一课时,就可以先给学生讲授简单的电路连接方法,当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后,教师再鼓励學生利用课后时间展开进一步探究,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连接电灯的方法。此外,还可以让家长陪同学生,尝试着自己做出一个简易的开关控制电路,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其科学素养。有了此前教师的讲解作为基础,再加上家长在生活中的指导,学生就能高效完成课外探索任务,在生活化的氛围中学到实用的科学知识。

三、 结束语

综上可知,教师以生活化的方式展开小学科学教学,需要注意相关技巧与事项,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让科学知识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陶涛.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8(32):34-36.

[2]张玉学,邱晓静.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62,65.

[3]王晨光.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改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0):61-65.

作者简介:

龙明,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三合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情境创设小学科学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