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了日本国宝的中国画家

2019-04-03宋梦寒

读者·校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泼墨仙人雪景

宋梦寒

20世纪初,一位名叫亨利·马蒂斯的法国画家在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之后,开始探索如何尽可能地简化物象,以达到最单纯、最强烈的视觉效果。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术界公认的20世纪美术巨匠。如何简化并不简单,是当代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实,早在13世纪,也就是我国的南宋时期,一位水墨画家就已经做过这种尝试,并且对后来的中日绘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就是被称为“梁疯子”的南宋画家——梁楷。

关于梁楷的文字记录不多,他的生卒年份也没有确切的记载。只知道他是南宋时期的画院待诏。待诏是宋代国家画院里级别最高的画师,成为待诏对画家来说也是极高的荣誉,是对其专业技能的极高肯定。据说看过梁楷人物画的人都对他十分叹服,皇帝还亲自赏赐他金带。可是,对梁楷来说,金带意味着束缚,意味着今后的创作都要迎合皇帝的喜好,这实在是一种人生的痛苦。他便把金带挂在院子里,云游四方去了。

梁楷生活的年代,正是禅宗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时期。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中国的禅宗却不像印度禅那样追求“精神的集中和有层次的冥想”。中国的禅宗被认為是以庄子的思想为核心,强调“自我的顿悟”。特别是梁楷参悟的南禅一派,认为佛祖自在人心,日常的行走坐卧、担水劈柴均能悟道,繁杂的宗教仪式毫无价值。梁楷放浪形骸、不拘法度,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名人济颠和尚,也同样是行为放纵、举止特异。梁楷的代表作《泼墨仙人图》就颇有济颠和尚的味道。

梁楷虽没有出家,但与许多高僧过从甚密,也画了许多有关参禅的画,这幅《泼墨仙人图》可以说是南宋文化的产物,充分体现了禅宗盛行时人们的精神面貌。画中的仙人大头鼓腹,五官挤在一起,袒胸露腹,憨态可掬,像极了民间流传的布袋和尚。画家用洒脱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笑眯眯、醉醺醺、步履蹒跚的仙人形象。虽然同为泼墨,但梁楷的“泼”法与后来民国画家张大千的“泼”法完全不同,张大千先是用钵泼完墨再用笔调整,梁楷的“泼”则是用大笔饱蘸墨水,以“写”代“泼”,加上笔头的墨和水并未完全混合,留在纸上的浓淡痕迹自然渗开,既有书法的笔意,又有水墨的酣畅淋漓。因此,梁楷的泼墨,只是有泼墨之意,并没有泼墨的动作,这种表现手法极具视觉冲击力,在技术上又有极高的难度,因而受到许多文人画家的追捧,明清时期的徐渭、八大山人、金农等名家都对梁楷推崇备至。

梁楷喜欢通过作品体现禅宗对于“绝对精神”或“真理”的认知态度。《六祖斫竹图》表现的就是六祖慧能在砍伐竹子的过程中悟道的故事。画家用笔爽劲粗率,人物与竹节的线条顿挫有力,笔笔见形,竹枝和竹干逸笔草草,甚至直接用飞白的淡墨皴出。梁楷画的人物虽然造型概括简练,但生动传神且笔墨变化丰富。更重要的是,他总是以深远的意境表现哲思,所以有人说观他的画不仅是一种笔墨体验,更是一种心境的体验、禅意的体验。梁楷对水墨人物画的革新给日本绘画也带来了影响,这与日本的佛教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梁楷的画在日本非常受重视,他也是深受日本藏家喜爱的中国画家。

14世纪中叶,当时日本室町幕府的足利将军家族得到了梁楷的《雪景山水图》等多幅真迹。《雪景山水图》是梁楷的山水画代表作,也是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经典作品。画中描绘了两个身着白披风、头戴冰雪帽的人骑着驴在山谷间行走的情形。梁楷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老树的枝叶,又以墨点表现密林。虽然山体用笔寥寥,但在淡墨渲染的天空映衬下,白雪皑皑的冬山显得格外寂静而清冷。这幅画后来从足利将军家流出,几经辗转,在1948年被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购,并于1951年被确定为日本国宝。东京国立博物馆这样介绍《雪景山水图》:“作品以雪山为背景,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巨大山水空间,而骑驴人和雁群等微小的存在也得到了精细的表现,可谓是一幅显示了梁楷也同样擅长精密画风的力作。”

梁楷的作品不雕琢、不造作,对于人物神韵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人物画自梁楷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泼墨仙人雪景
挥毫泼墨
寻找中国最美雪景
开卷有益
《大坂山雪景》《高原平湖》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唐诗赏读——仙人
6月,鸟语蝉鸣绿树成荫
给仙人的信
山中雪后
给仙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