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0多个孩子的美术老师

2019-04-03曲兵

读者·校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画展美术课学期

曲兵

2017年9月4日,我到支教学校第一次参加教师会议。校长拍着我的肩膀说:“曲老师啊,以后学校的美术课就交给你了。”我当时没想到,这句话让我成了全校21个班的美术老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800多个孩子见到我都会咧开嘴笑。

突如其来的重任让我有点措手不及,不知从何处下手,但我知道这是开展艺术教育的最好机会。对孩子们的绘画水平进行摸底后,我发现,虽说大家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在画创意画的时候,竟然画得都一样,完全没有孩子应该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不太一样的美术老师

对于艺术教育,我的想法可能和别人不一样,我从小就喜欢胡乱画,更希望一直胡乱画下去。眼前的孩子们让我很惊讶,为什么他们上美术课那么安静?为什么他们的画都一样?为什么不但画得一样,他们的习惯也是一样的?

第一周,我按教材来上课,把教材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绘画,一部分是做手工,学生的反应有点不痛不痒。

那就搞点刺激的。我问学生:你们为什么学习?艺术到底是什么?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爱美了?问了一节课,有点用了,孩子们在课堂上不那么安静了,动起来、吵起来了。

但这些问题是不是孩子们自己的问题呢?我能不能把看似离孩子很远的艺术和生活联系起来呢?如果回到小时候对世界的最初体验,这些孩子是不是就敢开口了?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打太阳运动”,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同时纠正孩子们的坏习惯。一开始孩子们只会看,不会观察,我就带着孩子们说,先开口描述,讲述自己喜欢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仔细描述,要有细节。

描述是第一步,真的打开了孩子们的嘴巴,让他们找到了成就感。孩子们会描述了,对物体产生了形状的概念,进一步让他们学会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最后才是拿起画笔。

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学习,后来,我总结出了一套“1分钟扫描式观察法”。具体来说,就是把1分钟的观察时间,分成30秒、20秒和10秒三个阶段,30秒用于整体观察事物,比如说观察人,从头到脚地看,形成整体的概念;20秒用于观察细节,比如头发的颜色、长短、疏密、卷直等,从头到脚再熟悉一遍;最后10秒,是查漏补缺的阶段。1分钟后,孩子们就开始画画,画的时候不能看实物,实在画不出来,再进行一次1分钟的扫描观察。

经过一个学年,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学会了描绘物体,越来越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一个最唠叨的老师

在我们学校,超过80%的孩子从二年级开始住校,很多问题随之产生。

美不仅在课堂上,也在生活里。我想把美术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与个人习惯和个人卫生相结合,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可能忘了怎样画画,但习惯可以影响他们一生。

第一个学期,我不仅是美术老师,还是一个最唠叨的老师,每天对孩子们唠叨,上课要穿鞋子,下课要向老师说再见,睡觉前要洗脸、洗脚、刷牙……唠叨得多了,孩子们也慢慢改变了。

第二个学期,给孩子们做思维的训练。有了观察的基础,第二步要让他们画得不一样。让孩子们根据大脑收集的原始素材,开始建立关联,联想再创造。

我希望我教出来的是800多个鲜活的孩子,而不是像一个老师的孩子。所以,我要变懒,不能给孩子们做示范,让他们自己画,画长的、短的、大的、小的、胖的、瘦的。我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表达自己,因为这是你自己感受到的。每个人的感受都是属于自己的,没有对错之分。

这个学期的任务主要就是让孩子们放得开、表达自己,我做了很多尝试。学期末,我带着孩子们的画参加了展览。2018年4月26日,画展在杭州举行,学生们的作品真正走出了大山。

为什么要参加画展?主要是因为家长觉得艺术教育可有可无,而其他老师也觉得美术课不重要,学好主课才最重要。既然孩子们画得那么好,给他们带来了成就感,那我就想办法带他们参加比赛和展览,改变家长和老师们对美术课的看法。

参加画展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

接到画展的消息后,我就想带孩子们去参加。展览的主题是“海洋”,但山里绝大多数的孩子没有见过海,问他们什么是海,不少孩子回答我,海就是“洱海”。

我挺头痛的,没见过海,要怎么画,没有源头,哪来的创造?和当地老师聊天,我听说孩子们很喜欢老师放的短片,我就去找了几部海洋纪录片,孩子们看过后,非常受触动。

这个方法效果很不错,不少孩子都画出了海。第一次收稿,我用了一天半,看了800多份画稿,感觉不尽如人意,很多孩子在模仿镜头的画面,但也有孩子转换了视角,有不一样的想法了。

那我就换个思路。这一次,我让学生说出记忆里最深刻的东西,孩子们都说出来了。那就根据这个东西,画它的6种不同的变化,画小稿,当堂交。这一次,孩子们画出了不少好作品,然而时间有限。当天傍晚,吃完晚饭后,我又叫孩子們到办公室来画,一个一个地指点,突出他们自身的特点,让孩子们增加自信,把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尽可能地扩大、夸张、极度地表现出来。

有个孩子叫杨雪辉,所有老师都“怕”他。他的屁股坐在凳子上不超过1分钟就要弹起来,但是他聪明、有想法、喜欢做大家不敢做的事情,他最喜欢画各种奇奇怪怪的鱼。他常问我:“我画的是不是最好的?”我说:“你画得很好,但再认真点会更好。”

我顺便给他出了一个难题:“你能画一条很复杂的鱼吗?很难的,我估计你画不出来。”他不服气,我说那你就每天抽出3个小时来画,他果然赌气画了3天,画出了一张大作。

參加展览的画就是这样一张张收集起来的,每张画都有故事。其实过程也很辛苦,我要给每个孩子裁纸、改小稿、正稿、涂颜色、整体调整,完成后还要备注名字、拍照存档,最后快递到杭州,参加展览。

参加一场展览,孩子们累我也累,但结果是美好的,大家都很开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颜色

2018年9月,到了第三个学期,新队友川江来了,他很厉害,也有想法,我们和孩子们做了很多新尝试。

这个学期,孩子们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我想让高年级的孩子再上一个台阶。这时候,上课主要讲情感、讲思想,让他们感受自己内心的想法,把情感表露出来。情感出来了,放在画上,就是学习色彩,因为色彩是情感的最好表达。

这个学期,孩子们的画不再具象,色彩也不再单纯地表现物体,虽然看起来怪怪的,但很有意思。这个阶段,我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打破常规,一个是传承历史。

在村里,孩子们画画能用的颜料很少,一般只能用水彩笔和少量的彩色铅笔。我就带着他们打破常规。

远古时期,人们收集大自然的颜色,从各种花草树木、石头土壤里收集颜料,我们也可以试试让孩子们寻找常见的颜色。有的颜色变成汁水,有的颜色变成粉末,最后都出现在了纸上。更有趣的是来自草木的颜色,刚刚做出来是一个颜色,画到纸上,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变化,但是依然很美。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颜色,做成小册子,标着植物的名字、来源以及颜色。

打破常规让孩子们摸不着头脑,当然也不能让孩子们一直糊涂,也要让他们学艺术的历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一个人的发展和艺术的发展非常像。因此,对于教学方式,我也进行了改良,和孩子们一起在课堂上读美术史,把书里的图片和重点内容做成PPT,孩子们提问,我们一起探讨,还做拓印、做陶器,很好玩。

还有一个学期支教就结束了,我想把美术史讲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帮助更多的人。最初定的那个目标——让孩子们成为独立自由的人,可能我自己都没有达到,但我坚信成长这件事,大家一起努力总比一个人努力好。

猜你喜欢

画展美术课学期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白云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美术课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笨小孩的动物画展
找蜡笔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