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天借一束光
2019-04-03王丹春
王丹春
他们在谈及青春时总是给予青春无限的赞美,青春如同橱柜里最诱人的糖果,是阳光下最绚烂的色彩,是人群中最愉悦的笑容,是生命里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然而撕破那层表象后,却猛然发现,那些被无限美化的美好下包裹着的,却可能是十几岁的我们最不愿提及的苦涩和心酸。
可生活总是要继续的,我们如何在十几岁的青春期走过那些恐惧不安、彷徨迷茫?看看下面的故事,或许对你会有些启发。
坐在楼梯上哭泣的女孩
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第二次模拟考我又考砸了。班主任公布总排名的瞬间我只觉得无比可笑,过去的这个月,我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不断做题,可这一切努力,在那个最终的分数面前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下课后,我走到教学楼顶楼拐角处的楼梯,坐下,从默默抽泣到号啕大哭。
分数就是很重要,父母也好,老师也罢,他们大都是通过最后的分数来评价我们的付出的。假如听到的是“考这么点分数,你是不是没用功读书”,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个孩子只会死读书,这么努力了还只考这么点分数,大概也就这样了”。
就是这样,他们轻易给一个人的能力贴上了标签。
那天哭完后,我抬头看见了一片橙色的晚霞,它美得令人赞叹。
我诧异地发现,自己好久没有抬头认真地看看天空、看看云彩、看看周围的花草树木了。自从上了初三,我的生活几乎全被试卷和题目占据了。
就在那个瞬间,我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无论中考考得怎么样,我都要在毕业后去看海。结果那年中考的成绩没那么理想,也没那么差。我去了海边,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海。
往后的生活中,每当遇到挫折,我就转个方向看看其他事物。有时候是一棵树、一朵花,还有的时候是邻居家阳台上晒太阳的狗和马路边拎着菜等红灯的大爷。
于是我知道了,生活不止眼前的困境,还有远方的诗意人生。
走下去,会看见光
我第一次真真切切意识到爸爸喝醉酒后有暴力倾向,是在小学刚毕业的那个假期。那天吃饭时,他板着脸喝闷酒,喝着喝着突然暴怒,嫌我妈做的菜不够好,然后把酒瓶一摔,掀翻了桌子。他并没有动手打人,但他的表情和嘴里吐出来的话,比过去任何时刻都让我恐惧。满地都是零散的、沾了土的菜,我忍着泪蹲下去收拾碎片,我的弟弟妹妹在一旁号啕大哭。妈妈站在炒菜的隔间里没有出来,我看不到她那个时候的表情。
生活在这里似乎走到了一个拐点。从那以后,我开始失去儿时记忆里风趣幽默又无条件宠爱我的爸爸。几乎在瞬间我做了这样的决定:无论如何我都要在以后的生活中远离他这样的人。
10年后,我留在了外地工作。每次回家,他都尽量和我们一起吃晚餐,其间他的朋友打来电话约他打麻将,他对着话筒大声地回绝:“啊……晚上不去了啊。我女儿回来了呢,一家人要一起吃饭的。”
然后在晚上10点多时,他大声地喊我:“乖女儿,肚子饿了吗?想吃什么?爸爸新学了一种拌面非常好吃,要不要尝尝?”
我无法抹掉那个夏天傍晚的记忆,它依旧清晰,但我同样无法否认10年后冬夜里热腾腾的消夜所带来的慰藉。
生活总是这样,走下去,会看见光。
14岁的少年
2003年春夏之交的一个夜里,宿舍里的其他同学已经酣然入睡,小A静静地趴着,然后从枕头底下拿出事先藏好的刀片,一边流着泪,一边颤悠悠地向手腕伸去……那一年,他14岁,在那个深夜,他沮丧到了极点,觉得生活已然走到绝望。
15年后的同一个日子,小A在键盘上拼命地打字,双手灵活得像在跳舞。他目前就职于媒体行业,正编辑着一篇热点文章。如果你能够仔细观察他的手腕,或许还可以看到一条浅浅的印迹——但这可能仅仅是主观上的“看到”,因为过去的悠长岁月早已带走了那些伤痛的痕迹。
回顾那段遭遇,小A说:“时间太久了,我差不多已经记不清当初为什么会产生那些痛到窒息的悲怆。但直到现在,当我回想的时候,依旧能够隐约地感受到当时的那些情绪。那天晚上,我真的割下去了,不过不深,只划破了点皮。”
“在開始觉得疼痛的瞬间,一些别的念头钻进了脑海。我对自己说,我现在才14岁,我想看看自己24岁时的人生。”
“后来就到了24岁,那个时候的记忆更深刻。大学刚毕业,面临许多新的压力,心态却出奇的好。因为相较于过去,多了很多有意思的经历,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了,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我想看看以后的人生的信念,是我在那个夜晚学到的。”
以上三个故事,其实是发生在相似的人身上的事,从绝望到热爱,从耿耿于怀到释然,以时间为画笔,完成了意想不到的衔接。有些是瞬间的转化,有些是走过一段人生后迎来释然的全新的生活。无论哪一种,主人公都没有放弃在最低谷的时候种下名为“希望”的信念。“他们”都没有放弃走下去,看看下一段人生的风景。
好像每个人都会经过一段黯淡无光的岁月。它可能伴随着父母的谩骂呵斥,也可能面临学业上的沉重打击,可能是无论如何都处理不好与周围同学的关系,还有可能只是在某些瞬间,被突如其来的绝望席卷,无法挣脱。
许多在后来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处境,在那些当下却成了困扰不已的难题。
其实,许多在当下无法面对、处理的问题,只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时间、多一点技巧,将它“打包”交付给明天,自然就解决了。
就如两岁的时候,我们无法流利地表达,走路跌跌撞撞。而现在,当我们随着时间走到了十几岁后,我们可以大声歌唱,我们能够迎着风奔跑。那些过去成长中最困扰人的难题,如今已转化为再简单不过的基本生活技能。而这一切,随着成长中的磕磕碰碰也就习惯了。
向明天借一束光,照亮当下的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