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应用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19-04-03赵成清王会秋何俊鹏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9年3期
关键词:氨磺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赵成清,王会秋,何俊鹏,李 群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病因尚不明确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集合,多发于青春后期或成年早期,是临床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疾患[1],发病率高达6.5%,主要临床表现为个性变化、行为及思维、感知及情感等障碍。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临床尚缺乏根治方法及特效药物,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寻找精神分裂症优化治疗方案并确保治疗用药安全性是目前精神医学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

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是临床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前期研究结果提示,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阴性、阳性以及认知症状效果明显[3-4]。本文在氨磺必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立哌唑,观察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心理科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患者76例。诊断标准:患者诊断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6]:①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②酒精和药物滥用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⑤药物过敏者。

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7~56岁,平均(36.21±7.64)岁,首发精神分裂症平均病程(6.94±1.38)个月。观察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8~57岁,平均(35.53±7.78)岁,首发精神分裂症平均病程(7.33±1.6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首发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字。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8例):从200 mg/d开始口服氨磺必利(齐鲁制药,国药准字号H20113231),3 d后增加剂量,每2~3天增加1次药物剂量,最高至1 200 mg/d,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立哌唑(浙江大冢制药,国药准字号H20061305)口服,起始剂量为5 mg,2周内将剂量增加至20~30 mg/d。两组患者均坚持用药6周后观察相关指标;用药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心功能指标,出现并发症对症处理。

1.3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 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估患者疗效,治疗后患者PANSS减分率≥75%提示痊愈,患者减分率50%~74%提示治疗显效,PANSS减分率<50%提示治疗无效。总体治疗有效率等于痊愈+显效的例数/总例数×100%。采用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由统一培训的3名精神科医师进行评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7.4% vs. 81.6%,χ2=5.029,P<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2例,其中口干1例,静坐不能1例,发生率为5.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3例,其中心动过速2例,口干1例,发生率为7.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4,P>0.05)。

3 讨论

近年来,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精神分裂症因其迁延性以及难以根治等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经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7-8]。目前研究尚未完全阐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因此,缺乏有效的针对性预防措施[9]。临床上治疗方案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本研究中涉及的阿立哌唑、氨磺必利以及氟西汀、丙戊酸镁等[10-12]。

氨磺必利具有双重多巴胺能受体阻断作用,可选择性阻断多巴胺D2/D3受体。低剂量氨磺必利可缓解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高剂量可缓解阳性症状。前期研究者研究结果显示,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有效率近90%,且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较少[13]。阿立哌唑为高脂溶性喹诺酮衍生物,对精神分裂阴性和阳性症状均有很好疗效,研究发现,阿立哌唑可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对认知缺损也有很好疗效[14-15]。阿立哌唑用药安全,对患者糖脂代谢影响较小。

本研究76例患者分别接受氨磺必利及其配伍应用阿立哌唑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可比性良好。前期的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病程因素,病程越短的患者,治疗效果越显著[16-17]。患者的经济状况及职位情况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尚未有定论[18]。用药疗程方面,前期研究结果提示,持续用药时间也是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用药时间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和功能恢复水平呈正相关[19]。有研究者采用6个月、8个月、12个月多种时程给药[20-21],本研究纳入的均为首发病例,且药物在6个月时可发挥最大效应[22],故本研究患者给药时间为6个月。接受相同疗程的治疗后,通过对比治疗转归疗效、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显示,配合应用阿立哌唑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为一过性反应。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可在不增加用药不良反应的同时,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氨磺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MECT)、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二维液相色谱测定氨磺必利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分析
氨磺必利临床研究进展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