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2019-04-03朱琛
朱 琛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锦绣香江学校,广东 广州 511442)
关键字: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教学案例;应用
一、背景信息
(一)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布鲁纳反对教师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思想相反,奥苏贝尔认为讲解式教学学生可以较快的获得很多的间接知识,有利于知识被大范围地吸收和接受,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内涵
对于如何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有意地提供一些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能建立起联系的材料,这些材料有利于对新知识进行引导和巩固,帮助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就不会使学习者被动地机械地接受,所以将这些材料称作“先行组织者”。
(三)先行组织者的分类
根据组织者与学习任务之间包容性和类属性关系可以把组织者分为:①上位组织者——所呈现的材料的抽象概括程度比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高,新知识类属于所呈现的组织者;②下位组织者——所呈现的材料的抽象概括程度比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低,呈现的组织者类属于新知识;③并列组织者——组织者的抽象概括程度与新知识属于同一层次。
笔者以三个优秀教学片断为例,具体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进行教学,并分析其优势所在。
二、案例正文
【案例1】下位组织者案例
课题:《力》; 教学设计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王月硕士论文
【案例片断】
【案例描述】本课题《力》的教学目表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力,本教学设计首先举出四个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人推车、手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再进行分析:人对车有推的作用,我们说人施加了力,车受到了力等,通过对四个例子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力是一个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因为四个实例中,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都是通过接触产生,于是又引出下一个问题:不接触的物体是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呢,于是就有了后续的进一步探究与教学。
【案例分析】在这篇教学设计中,四个实例——人推车、手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是“力”这一概念的下位组织者,虽然“力”这一概念是物理中相对好理解的概念,但是由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只能机械性地记忆力的概念,这里利用四个“力”的下位组织者来进行具体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从四对作用中去寻找共同点,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进行排序归类,使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力啊”,从而概括出“力”的定义,既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力,又会使整个讲解过程富有逻辑联系,不突兀。
【案例2】上位组织者案例
课题:《自由落体运动》; 视频来源:高伟雄 《运用奥苏贝尔教学理论设计物理教案示例》
【案例片断】在新课开始前,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性质与公式,为自由落体运动提供提供一些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再通过几个物体下落的演示实验说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实验结论显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接着,根据新课前复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从而写出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完成对自由运动规律的讲解。
【案例分析】在这篇教学设计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充当了自由落体运动的上位组织者的角色,匀变速直线运动为学生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新知识提供了思维上的一个较好的固定点,使自由落体运动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向学生总结实际上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能在学生已有的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的认知结构中,建立起自由落体运动的类属者,帮助学生进一步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在提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之后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容易理解并且也有利于公式的记忆。
【案例3】 比较性组织者案例
视频来源:曾晓红《“先行租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案例片断】
【案例分析】在本节内容中,电场及电场强度的概念很抽象,又无法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说明,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呈现磁场这一比较性组织者,可以增强学生新知识的理解。如果直接抛出电场强度的定义,学生难以接受,但是有关磁场的概念和性质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有一定的认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磁场的相关性质,一方面使学生在竞争性的回答中,激起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磁场这一学生熟悉的比较性组织者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