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2019-04-02符俊妍
符俊妍
摘要: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这里的生物多样性特色明显,生态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生态旅游热度越来越高,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结合当地特有的且不易被复制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共识。本文便基于对鄱阳湖生态旅游开发的情况进行探究,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旅游
一、引言
生态旅游(ecotourism) 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把其定義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生态旅游最新的定义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这些定义都传达出了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开发好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保护好生态环境,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鄱阳湖涉及的区域面积大,且生态资源、人文资源都很丰富,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显而易见。发展好生态旅游能够反哺于鄱阳湖地区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生态的保护以及周边经济的发展。
二、鄱阳湖生态旅游开发状况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入,流域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对长江中下游的调洪蓄洪作用巨大。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非常明显,是中国最大的“大陆之肾”。湖区有41个岛屿和7个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区内鄱阳湖候鸟达300多余种,近百万只,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利用这个资源,鄱阳湖举办了“鄱阳湖国际观鸟周的活动”;周围山区众多,植被覆盖率非常高,除此之外,鄱阳湖的水生动植物也非常丰富;保护区还有大片的沼泽地和湿草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4A级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鄱阳湖发展生态旅游,除了这些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外,人文资源也非常充足,附近有吴城古镇、鄱阳文庙,双港塔等等古文化遗产。
鄱阳湖还打造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制造业重要基地和中国三大创新地区之一,这为发展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经济支持与政策支持。
现今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开发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资源受到较大程度的破坏,这也让政府慢慢地意识到鄱阳湖在开发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三、鄱阳湖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生态环境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
开发生态旅游,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开发与保护需要双管齐下。但是长期来,鄱阳湖周边的工业农业生产变得越来越频繁,并且没有进行合理地规划开发,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平衡。主要表现有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鄱阳湖水有富营养化的倾向,水质下降,这又导致湖泊附近的湿地受到污染以及湖泊的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破坏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极大挑战。再者,鄱阳湖周边地区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农药化肥使用过度,水产养殖无节制,采砂等等行为对鄱阳湖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生态环境受损。
2、开发程度失衡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其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南昌、抚州、上饶、九江等等多个市及其县区。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南昌作为江西省省会城市,是江西省最发达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因而靠近南昌这部分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受到的资金支持力度远远大于其他地方,无论是交通、餐饮还是其他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开发程度较高。
其他地方因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生态旅游开发程度也有高低。加上各地的开发政策以及开发方向的不同,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开发程度参差不齐。鄱阳湖生态旅游开发程度较高的当属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庐山风景名胜区以及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其他的景点景区等的知名度相对低了很多,开发程度也较低,这也就导致当地的生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开发的力度有待提高。
另外,除了在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上存在较大欠缺之外,鄱阳湖地区大量的人文资源的开发也存在巨大的弊端。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坚持一种对当地文化予以高度重视的态度,而鄱阳湖周边的白鹿洞书院、吴城古镇、毛主席诗碑园等等文化资源,知名度很低,基础设施也很不完善,购物点、交通、餐饮等等皆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
3、专业人才较为稀缺
我国生态旅游起步晚,近年来才慢慢地受到重视并进入探索发展时期,鄱阳湖的生态旅游更如此。由于其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显而易见。发展好生态旅游能够反哺于鄱阳湖地区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生态的保护以及周边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周边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大量人才流失,真正投身于鄱阳湖生态旅游的人才少之又少,这对今后发展生态旅游都是非常不利的。
四、鄱阳湖生态旅游开发建议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要想加大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法律手段最为有效。关于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这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缺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江西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条例》是为数不多的涉及鄱阳湖生态保护的条例,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详尽的规章制度。一方面,需要制定关于经济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用于指导相关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督促其改进自身的发展方式,严惩违反环境保护规定的行为,杜绝污水乱排放、围湖造田、过度捕捞等破坏生态的现象。另一方面,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还必须体现发展生态旅游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便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具体如何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方面,能够有可行的方案指导,并且各方效益能够有所保障。
2、联合开发
鄱阳湖涉及的各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对鄱阳湖进行整体的统一的规划与开发。各地的资金投入、发展方向和条件等方面均出现较大的差异,加上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不一,地区发展不平衡,生态旅游开发依旧处于较低水平。这就要求鄱阳湖周边地区各级政府培养起全局意识,联合起来,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鄱阳湖生态旅游进行整体规划与开发,将生态旅游资源以及人文旅游资源统筹起来,进行联合开发,打造环鄱阳湖旅游精品路线。通过这种路线,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让庐山风景名胜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这类的知名景点带动周边小景点的发展。与此同时,应加大对当地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白鹿洞书院、吴城古镇、毛主席诗碑园的文化内涵深厚,要注重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并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比如制作宣传手册、宣传视频,增加广告投放量,打造专属的微信订阅号等等。
3、加大资金投入
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鄱阳湖很大一部分景区景点所在的地方是一些经济活力不足小县城,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景区景点的开发。大部分的景点开发还停留在单纯的观光性景点开发,并不能够带给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因而丰富景区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而开发新的项目,资金的支持必不可少。只有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引进大量的人才进行景区规划,以期提高景区质量,吸引更多游客。
同时,若是想要打造环鄱阳湖精品旅游线路,相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同步起来。各个景点之间的交通设施应该得到完善,只有交通设施完善起来,景区的通达度才能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餐饮、客服中心、购物场所等等这些也需要相应地得到开发与完善,这样才能够激发出更大的生态旅游潜力。
参考文献:
[1]张伟,陆忱.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博弈研究——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06):111-115.
[2]赵英杰,明莉.鄱阳湖南矶湿地生态旅游法律问题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4):245-246.
[3]余志科,雷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0(05):18-20.
[4]黄细嘉,周青.鄱陽湖生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初探——以生态旅游建设为视角[J].企业经济,2015(04):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