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的法治建设历程和经验

2019-04-02刘文庆

活力 2019年4期
关键词: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改革开放

刘文庆

【关键词】改革开放;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也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既产生了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迫切需求,也形成了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强大动力;依法治国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提供制度规范和法治保障,促进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改革开放的40年,是依法治国不断深化、法治中国走向成熟的40年。

一、40年法治建设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法治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和重构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7党的第十五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在董必武同志提出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基础上,增加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了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总方针。

这一时期我国的法治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7部法律,这在世界立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大规模立法工作的序幕。这一时期还通过了《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一批基础性法律,使刑事、民事、行政、商事等领域逐渐实现了“有法可依”。

1997年我们党的法治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其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纲要》,但是用的“制”,是“制度”的制。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改了一个字,“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度”的制变成“治理”的治。

第二阶段法律体系形成期(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

这一时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期,这个时期我们最大的法治成就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赋予依法治国在党治国理政事业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和制度性战略地位。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又法治国家。

从立法来看,1978年全国生效的法律总共只有8部,包括宪法在内。到2012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时候,我们的法律就到了250部。今天我们的法律262部,行政法规680部,地方性法规8000部,政府的规章是11000部。我们形成了一个覆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的以宪法为基础,以七个部门法为分支的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用300年甚至400年才能走完的立法道路,堪称人类法制史上奇迹。

第三阶段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时期(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至今)。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依法治國,更加注重法治在现代化建设和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全面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并把依法治国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高度,开启了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在我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二、40年法治建设的根本经验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怎样实现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呢?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四个方面:

“一个根本”: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两个必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三个统一”:第一,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统一起来。第二,把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与各方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统一起来。第三,把党领导立法和保证法律的实施与中国共产党也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四个善于”:“四善于”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处理法律和政权关系的四门艺术。第一,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要善于把自己的政策上升为法律,通过法律来领导国家。这一点是世界通例。第二,要善于把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这也是世界通则。政治学的基本原理,谁执政谁管干部。第三,要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的意志就是通过在国家政权机关里的党组织得到贯彻的。第四,要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的法治是以人民为主体的法治。在目的上要为了人民,在实施上要依靠人民,在功能上要造福人民,在运用上要保护人民。要把公平正义始终作为法治的一条主线。不仅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还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法律制度当中、在每一项执法决定当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这条道路有三个核心要义: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条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建立起来的。第三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条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猜你喜欢

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改革开放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揭开人情交往的面纱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