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国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办学模式

2019-04-02张志和

关键词:双元制行业协会职业教育

张志和

摘 要:2018年3月,笔者随考察团赴德国参加现代学徒制专题培训,期间深入多所院校、企业及政府部门交流学习,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培养体系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角度分析其产生背景、运作模式等,并从构建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作用、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跨企业培训中心;行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087-2

德国跨企业培训是随着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模式,它是指对一些双元制企业不能完成的培训内容,则由其所属行业协会的跨企业培训中心负责进行,目的是为解决一些中小型企业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问题。它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企业与学校双元之外的德国职业教育的第三元,具有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地点特征的教育与培训机构。

一、跨企业培训中心运作模式

德国大范围地兴办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在上世纪70年代,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范围广泛的跨企业培训中心网络,以消除由不同区域、企业规模及职业领域造成的教育质量差别并促成在职业教育领域内的教育机会平等。

1.办学主体

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办学主体主要为各领域的行业协会,包括手工业协会、区域手工业工会、手工业同业公会、工商业协会等。他们作为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所有者同时也对其进行管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地区政府、职业教育协会、宗教机构、业余大学,私人团体、基金会组织等承办跨企业培训中心。

2.培训内容

概括来说,传统的学徒制职业教育与培训仍然是跨企业培训中心所提供的培训服务内容的主体,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指导等其他类型的培训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包括承办一些具有教育及社会意义的项目,例如与劳动部门合作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转行培训、承担难民的技能培训、对学习成绩不佳的青年提供特别培训措施等。因此跨企业培训中心也越来越超越原有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补充学习地点的定位,逐渐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场所。

3.经费来源

跨企业培训中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培训企业。大多跨企业培训中心由联邦政府投资新建、扩建或更新设备、增加学习岗位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一定程度的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属性。作为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管理者,行业协会也负责其一部分经费。具体负责的数额依据各行业协会所颁发的管理条例。大体来讲,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行业协会各负责培训企业参与跨企业培训所需经费的1/3。

4.管理体系

行业协会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管机构,它对企业内培训负有管理、监督和控制的职责,自然也包括对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管理、监督及控制。由于德国法律对企业加入行业协会有强制性,所以各行业协会可以对本区域内企业的需求进行预测,并在培训中心内设置相应专业,可以说行业协会的存在,是跨企业培训中心存在的前提。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培训师执教资质的考核;培训中心培训师、企业培训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三方沟通的督促:教学成果的评估等方面。

二、对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几点认识

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满足了中小型企业进行职业教育的需求,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于企业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补充作用充分反映了现代教育治理的理念与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主管

从跨企业培训中心多数由行业所属的商会来组织、管理及承担部分经费这一点可以看出,培训中心是特定行业中的企业自我管理和经营的事务,正是这种经济界的自治保障了培训中心的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使其培训内容能够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2.共同治理

国家并没有将教育与培训事务纯粹交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即使在企业培训及继续教育的领域,也运用国家权力,将公共资源注入由行业主导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在培训内容的安排设计、培训学徒的收入等多个方面,则是由经济界、工会与政府等多个部门共同协商确定。

3.行动导向

一个行动导向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是自我监督式学习的基础,而行动导向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习成就。受训者可以很快的融入企业工作过程,学习内容在集中时间段内进行传授,不受企业工作流程的打扰,以公共的教学计划为基础,削减不同培训企业之间的培训差别,使得培训成果更透明,保证职业教育取得统一的效果。

4.全面发展

在跨企业的学习环境中,培训内容完全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学生可以接触到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从而可以收获额外的专业知识、行动能力和实践技能,学生可以在正常的工作之外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同其他受训者和跨企业培训教师共同工作、学习,学生可以学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受教育者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综上,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组织管理、经费来源以及教育与培训内容的安排等多方面都有值得学习之处,我国的职业教育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学习和借鉴德国的经验,并与我国国情结合,从而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跨企业培训中心为构建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我国可以借鉴“政校企”共同参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办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学校为企业一线员工提供系统的技能培训,特别是众多小企业所不能进行的新技术培训,为小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政府、企业为学校提供了设备、资金和需求,为学校改善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提供更多企业所需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两种资源互为补充,互为利用,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机制,无疑为我国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如何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供了一条可借鉴之路。

2.跨企业培训中心为发挥行业企业办学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我国职业教育应吸引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并赋予企业等办学主体更大的自主权。职业培训及继续教育并非完全的公共产品,全部由政府来提供和管理难免会出现效率低下且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情况。吸引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投入到职业教育的办学行为中,并赋予其更大的自主权,从而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

3.跨企业培训中心为实训基地制度与机制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因为企业逐利的性质,仅由企业主导的教育与培训有可能过于功利化,因此,政府也应以合理的方式介入实训基地的开发及运营中,尝试引导其在提供市场需要的培训的同时照顾到公共利益,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在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之间掌握平衡。一方面有助于实训基地所提供的教育与培训服务的质量的提升,使其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使实训基地的运营更加市场化、更加高效。

4.跨企业培训中心为提高教育投入效益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政府整合资源管理,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可以突破学校围墙的隔阂,避免整个教育与培训服务的过渡重复供应,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跨企业培训中心不仅可以利用和实施本行业内最新技术,面向整个行业开展员工培训,而且还可以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成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中介,职校教师也可以在培训中心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并与已有的学校教育体系及企业培训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样可以真正有效地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由于技能培训不足而导致质量不高的问题。

笔者认为,借鉴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建设理念,可充分调动政府、学校、企业的积极性,可有效扭转我国职业教育因企业参与不够、缺少实践等原因导致学生技能训练不足、脱离生产实际等发展困境。依托跨企业培训中心,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提供优质平台,有助于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双元制行业协会职业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行业协会腐败
行业协会改革方案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