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高龄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养老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

2019-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低龄高龄城乡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导言

联合国提出老人的划分标准: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者,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人。高龄老人的生活现状以及养老服务需求较低龄老人又增加了很多特点和难点。生理上,高龄老人身体机能的衰退速度快,患病率高。其次,在经济上,高龄老人自我供给的少,除了一些农村的老人只要有自理能力,就会继续劳动或者帮忙一些家务,大部分高龄老人都是通过子女的供养、退休工资或是自己的积蓄来满足生活。在精神上,大部分的高龄老人主要是通过老伴或者子女来满足,而丧偶、子女不在身边、子女已经去世的老人只能通过在社区活动,来满足精神慰藉上的需求。

二、城乡高龄老人生活现状

(一)经济状况

对于老年人生活现状上的研究,首先就是对于老年人经济供给上的考察。

第一,城市高龄老人的月均收入要普遍高于农村高龄老人,城市老人的月均收入约为1775.25元,而农村高龄老人的月均收入仅有825元左右,城市高龄老人的月均收入是农村高龄老人的2.15倍,差距相当明显,排除城乡物价等因素,城市高龄老人的经济较为优越。

第二,我们从收入层次的分布来研究城乡高龄老人的收入情况。根据图2-1和图2-2,城市高龄老人的月收入分布比较均匀,城市高龄老人中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比重最大。反观农村高龄老人的个收入层次的分布非常不均匀,最低层次也就是收入在0-1000元的占绝大部分,而3000元以上的占比高于两个中级档次的总和,收入差距大。农村老人经济来源大部分都是靠种地获得微薄的收入,所以收入上与城市老人相比会有一定差距。

根据经济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城市高龄老人的收入普遍高于农村高龄老人,而且比较平均,不似农村高龄老人的收入明显呈现水平普遍较低、差距较大的特点。

其次城乡高龄老人在经济来源这块差异不大,靠自己的工资收入也就是现阶段的劳动所得糊口的不多。经济状况能决定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是否会去雇佣保姆来提供日间照料,而农村的老人受到生活水平的局限或者周围养老环境的影响,也就是家庭养老模式思维的局限,不会主动需求额外的养老服务而是主要依靠自我养老或是家庭养老。

(二)居住状况

城乡高龄老人的居住情况也就是与谁同住,比如独居或者与子女或父母同住。城乡高龄老人与父母同住的分别有1.4%和2.5%。这是真实存在的情况,尤其是在有百岁老人的家庭。在南通这个高度老龄化的城市中,曾调查过几户百岁以上老人,都由自己的儿女来照顾的,因此儿女的年龄也很大,往往也快步入高龄老人的队列。农村高龄老人的独居比例高,为16.0%,丧偶的老人子女爷也都外出打工,难以与子女一起同住。而城市高龄老人中居住养老院比例较高,为4.0%,可能的原因有,城市中养老院整体素质较高,拥有专业的护理团队,且老人或者子女的经济条件较好拥有开放的观念,不介意将老人送到养老院。

(三)健康照料状况

1.身体健康

为了能够调查清楚城乡高龄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我们仍在问卷中提及了“您的身体状况如何?”这样的自测问题,来获得有关老人健康状况的数据。

表2-2 城乡高龄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根据表2-2数据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城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城市老人在由于文化水平生活条件等的影响,在低龄时期就具有了强烈的健康理念,早早采取了各种老年易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在高龄阶段的身体状况会表现的更为良好。此外,城市的医疗条件要好于农村,在城市有顶级三甲医

院或者专科性医院,方便老人就诊,而且社区或者社会团体组织经常举办义诊活动,及时向老年人进行反馈。而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条件主要依靠一些乡镇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条件差而且医疗保险保障力度缺乏,并没有普及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加之农村的健康观念可能存在落后的现象可能会有“能忍则忍”观点,这都是导致城乡高龄老人的身体健康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2.生活照顾

由于高龄老人的特殊性,生活照顾成了养老服务中比例极大的部分。占比最重的是子女照顾,城乡分别为56.4%和55.4%,老人的自我照顾比重也高,仍有自理能力的时候,老人仍然依靠自己。

城乡高龄老人的生活照顾包括自我照顾、配偶的照顾、子女的照顾、保姆照顾、住在养老院由护理员来照顾等。城乡的高龄老人的生活现状也从侧面反映了高龄老人的养老模式,可以是自我养老模式,也可以是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中自我照顾与子女照顾的比例更高,这也与经济条件有关,没有条件雇佣保姆,而养老观念仍然是依靠子女,所以去养老院的人数也很少。

三、高龄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一)医疗需求

高龄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中,医疗服务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216份数据中,表达医疗服务需求的,城市老人有68人,农村老人有132人,分别占各自比例97.1%与90.4%。

高龄老人由于身体功能的弱化,在前期阶段慢性病已经养成,因此在高龄阶段老人的疾病表现经常表现为突发性,除去日常照料服务,他们也需要急救服务以及术后的康复训练来逐渐恢复身体机能。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外出就医的流程,比如挂号、排队,取药,缴费等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费力的事,更何况是拖着生病的躯体,特别是在农村的高龄老人一旦有大病往往会赴先进的大医院就诊,路途的颠簸更是雪上加霜。

高龄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中,上门体检、送药上门这样的要求变得多了起来,譬如表3-1中农村高龄老人的上门体检需求和送药上门的需求分别为8.8%和17%,而相较之下城市高龄老人的需求就小得多,分别为11.4%与8.6%,这与医疗资源分布和配比有关,而老年人的身体孱弱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二)生活照料需求

由于高龄老人身体机能的退化,相对于其他的群体来说这个群体是非常需要日常照料服务的一个群体,这是其他的群体都不具备的一个显著特征。

城市高龄老人与老伴单独同住自己与保姆同住的比例较高,而在子女同住以及独居的比例上低于农村高龄老人。农村独居的老人比例较高,子女进城打工加上丧偶比例高,造成这种情况日趋严重。加之农村独居高龄老人较之城市更具有局限性,区域范围大,交通条件也没那么好,社区的照顾难以维护到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农村高龄老人可以说是养老服务需求具体就是日常照料需求比较大。在设计日常照料服务时要多多考虑农村高龄老人的需求。

(三)精神慰藉需求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空巢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可能会产生心理方面的障碍,尤其是在同时身体拥有障碍时可能会使老人饱受痛苦,精神上的伤害较之生理上的伤害给人带来的影响更大,在养老服务中,精神慰藉需求无可避免。而且高龄老人的子女往往也已经是低龄老人,可能还需要照顾自己的孙子女以及为生活奔波,也是被迫难以陪伴父母,社区,社会在精神慰藉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城乡差异性养老服务需求的实现路径

(一)政府层面

1.给予更多经济补贴

城乡高龄老人的收入情况差异较大,存在着在经济上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老年群体,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一些无保障的老年农民,市场购买能力几乎为零,收支不平衡,无法保障低收入、无收入老年人的基本需求。高龄老人机体退化,不能工作,医药费却日益增加。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政府应对高龄老年人设立高龄补贴,加大资金投入,惠及民生。

2.为高龄老人购买服务

以社区为依托,为高龄老人群体购买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建设进程推展,南通市区的社区建立基本完善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构完成。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又以投标竞标等市场竞争的方式来为老年人筛选服务优质的服务提供者,既节约成本,又能达成目标。然而,虽然南通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建构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花落各个社区,基本覆盖住辐射范围内的老人。但是,南通的农村地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仍是一片空白,农村老人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因此,在农村范围内,仍需要以社区为依托,为高龄老人购买服务。

(二)社区层面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宣传

对于农村高龄老人来说,大医院不仅遥远而且老人行动不便,除去紧急情况,老年人的常见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能够解决,方便快捷,也不浪费大医院的资源。社区应根据高龄老人的特点加强宣传力度,高龄老人的需求观念还停留在原始医疗概念上,应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其作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能有效解决高龄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医疗保健需求,缓解大医院的压力。

2.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

建立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志愿者组织形式,开展日间照料。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志愿者组织,对于城乡高龄老人都适用。社区能组织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做饭、洗衣、拖地、擦窗等家务。而低龄老人的服务时长将登记在册,设计一个服务奖励体系,换取一定的奖励。

(三)个人层面

1.提前进行疾病预防

医疗需求的解决不仅要通过政府控制,还需要老人在低龄阶段就开始预防慢性病。预防工作应当从中青年开始,或从老年期的青年段开始,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2.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是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因为高龄老人的身体限制,难以自理的可能足不出户。社会参与程度低,城市老人活动方面的参与更多,身体好的农村老人可能还有经济参与。针对城市老人已经有娱乐活动的,可以通过老年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来教育年轻人一些道理和经验,老有所为,既提升社会参与又增强自我实现感。对于农村老人,就是丰富精神生活,创建活动中心,使活动形式更多样化。

(三)家庭层面

子女多多陪伴老人,加强精神慰藉。虽然在居住状况调查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与子女一起居住的,但是如今中国越来越多的子女不得不离开父母,远赴他乡工作,使如今很多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生病或出意外时,一些老人会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以及孤苦无依的情绪。“常回家看看”条款已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高龄老人所缺乏的就是爱的需要,不一定是物质的补偿,无言的陪伴就是给老人最好的礼物。

猜你喜欢

低龄高龄城乡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低龄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
低龄晚孕穿透性胎盘植入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