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的土地改革与经济效率研究

2019-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台湾地区生产率要素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台湾土地改革步骤

台湾的土地改革在从正式开始到正式结束持续十年时间,即从1947年到五十年代中期。台湾社会的土地改革运动的影响深远,生活条件方面,使台湾农民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基本上把台湾的封建势力扫除,使台湾农业产量有所增加,大大巩固了国民党在台湾地区统治,为之后台湾经济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三七五减租

1947年,三七五减租开始,到1951年终结。那个时候,台湾土地很不均匀地分布,绝大多数的土地集中在12%的地主手中,大多数农民的所占有的土地数量极小,其中佃农占很大一部分。佃农要当向地主支付土地租金,支付金额是每年产量的二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了每年的七成。一般情况下,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仅仅拥有口头协议,这使得租户利益不能得到保证;预收租金,即使在遇到自然灾害的年份也不能减少,所以这被称为“铁租”。繁重的租金让农民不能忍受沉重的负担,农民开始发生骚乱。台湾当局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社会矛盾,丝毫没有延迟开展土地改革进程,所以“三七五减租”开始。

(二)总统令条例

地主无法提前收地租,如果遇到歉收理应调降。佃期应多于六年。租约期满后,只有在地主收回土地用于自己耕种的情况下可以留有土地,否则必须将土地租给原来的佃农。有意愿出售土地的地主,那么原来在这片土地耕作的佃农有优先承购权。各即地区(包括市、县、乡、镇)设置必须租佃委员会,用来仲裁和调解地主和佃农之间纠纷。农业用地的“正产物”(如稻米、甘薯等),计算依据为1947、1948两年的平均值,但不按照依每年收获量的37.5%重新计算。

二、耕者有田运动后土改基本完成

“耕者有其田”来自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一)三个基本原则内容

采取一个较为适当并有效的手段;着实多为农民的自身利益着想,不给其增加过多的负担,并且同时顾及到地主和农民涉及到的利益;地主们获得的地价引导转向到第二产业领域。行政院第二次审核《实施耕者有其田议案》。会议决定了相关原则。

(二)耕者有田议案

把地主小租耕地征收回来,地主一律保留最低水出三甲,超过三甲的部分一律征收,无论在乡或不在乡,征收来的耕地发放给有能力耕种的农民。所有征收的回收面积达到14万甲以上。把用实物作为土地债券和公营事业股票同时发行的做法作为地价补偿的方法。两方面搭配的比例,再核算研究。坚持耕地分等级以及根据肥沃与贫瘠的情况折算的标堆,接受台湾省临时省议会的建议。

应该降低、减少关于实物土地债券的发行、管理及地价征收各种费用。出售的公营事业资产价值,要求较低评估,从而增强股票的信用。

(三)照价收买

土地债券占有70%——台湾土地银行发行。大米,柠檬,土豆和其他农作物,以49%作为年利息率,本金和利息共分10年偿还。10年期限内,允许地主每年向政府领得固定量的农作物,避免因为物价上涨带来的痛苦,这归功于实物土地债券方法。与这样,卖地得到的资金转为工业投入,地主获益。允许地主保留下来的土地,原则上,台湾当局建议地主自行耕种,不可改变其农业用地的性质。

三、土地改革和地区经济效率增长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的影响

体制上创新、经济规模上扩大、产业结构方面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这些条件共同决定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无疑使经济高度持续上升。在1966-1990年26年间,台湾土地年平均产出增长率达到9.4%,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占到27%,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1%。1970年后,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台湾GDP增长速率和全要素投入不断提高,创下历史新高。而与此同时,台湾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速度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向上,这种增长持续近二十年的时间,到九十年代以后略有下降。九十年代十年时间里,台湾地区经济的年平均增长速率达到6.53%。由此,台湾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绝大部分归功于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台湾土地改革经济结构的变化

台湾地区的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技术提高,优化了经济结构,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升高,最终推动台湾地区经济情况持续迈向前。从表1中可以看出,众多因素中,技术进步对台湾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占比重最大,且随着时间比例进一步扩大。在1980年后超过了100%,在1980年以前,结构变化的影响较技术进步显著。这为从多个影响方面分析台湾地区土地改革对于台湾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科学分析方法的提供了充足依据。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台湾技术水平进步和经济结构变化,台湾地区的土地改革推动了台湾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台湾地区土地改革带动第一产业科学技术方面提升,以及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业部门技术成绩大幅提升作出贡献。通过对教育普及,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这两个要素可以直接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迈向前。台湾地区土地改革在为政治、经济、文化平稳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为台湾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利于发展社会和经济环境。而且,台湾地区土地改革促进的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些因素,都会形成对科学技术进需求度的提高。

图1 我国台湾地区经济结构变化

以上方面因素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最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向前和台湾经济大步向前。

四、土地改革的经济启示

(一)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为台湾经济持续向前的源动力,由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积淀、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扩大、产业结构整合、制度创新等要素决定。台湾地区土地改革之所以促进经济持续向前,就是利用促进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去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而推动台湾地区经济持续前进。从目标实现方式来看,台湾地区土地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主要包括: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淀;促进第二产业进程以及产业结构整合;土地所有权均等分配;推动台湾中小企业发展;以及为政治稳定和经济战略实施所奠定基础等。通过这些具体方法,台湾地区土地改革对于经济增长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二)土地改革与经济增长路径

分析台湾地区土地改革对经济增长影响,不难发现,在土地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制度改革问题等问题上,土地问题都不是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能够对经济产生大规模、持续、广泛的影响,从而影响经济的全局。所以,如果土地问题解决了,土地改革彻底成功的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都是顺理成章的。在这些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持续增长,并且对于工业化进程、国民收入分配方式、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效率提高等方面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从制度改革本身来说,制度层面是一个基础性的层面,制度改革也是基础性的方法,它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制度改革要按以下方式进行: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方式,唯有此才能达到之前预期的效果。第三,对于经济增长问题来说,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但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增长带来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是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诸多因素。

(三)土地改革对台湾农业转型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一次土地改革发挥了的积极作用首先是调整了社会关系,确保了社会稳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土地改革改善了资本积累结构,促进了工商业发展。“耕者有其田”不仅盘活了土地,还盘活了企业,农林工矿4个公司的私有化带动了民间企业的发展。土改加快了农村、农业劳动力的流出和转移,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的动力。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个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农业也必然要实现现代化大生产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应加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适时推动农业和土地政策的调整,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都十分重要和必要。

在第二次土地改革中主要着眼于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主要解决因发展工业而造成农业的不协调和落后局面。通过再次进行土地改革,实现了从自然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重要转型,生产越来越专业化和机械化作业,产品越来越商品化和市场化交易,农业人口分化为农村企业主和农村劳动者,台湾农业开始走上了专业化生产、机械化耕作和企业化管理之路。土地改革的积极作用农地市场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土地改革,是台湾经济发展步入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社会,农业以大生产为基础,重点发展创意性农业,与旅游、观光、文化及高科技等密切结合,在协调农业与非农业用地以市场化寻找平衡,在提高农民收入与改善投资环境以制度化寻求共赢,在农业创意与农地释放以多元化统筹协调,实现了农地流转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律化。

猜你喜欢

台湾地区生产率要素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机制及其启示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跟踪导练(三)4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也谈做人的要素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以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为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