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边投资协定对一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探讨

2019-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东道国跨国公司双边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6)

一、引言

正如邓小平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的主要角逐场。一国的技术进步主要包括三类:依靠自主创新所产生的技术进步;由FDI的技术溢出所引起的技术进步;由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所引起的技术进步[1]。而旨在引进和保护投资而缔结的双边投资协定既影响一国FDI和OFDI的流向,又影响了FDI和OFDI在东道国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双边投资协定对于推进一国的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当前现有文献来看,其研究方向多集中于双边投资协定对于东道国FDI或OFDI流向的研究,关于双边投资协定对于东道国FDI技术溢出或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较为缺乏。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双边投资协定这一较为新颖的角度,从理论上研究双边投资协定对一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希望能够为一国未来技术进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方向。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双边投资协定的定义及其发展趋势

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简称BIT),是两个国家或地区就投资与保护问题所缔结的条约。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全球已达成2958项双边投资协定,其中已生效2361项。双边投资协定在数量上占国际投资协定的主导地位,是保护和促进国际投资的有效方式[2]。从文本的演变来看,BIT整体上呈现出以开放市场承诺和以投资促进为目的的新趋势,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以及透明度更高,保护层次更深、保护范围更广。

(二)国际技术溢出的定义

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实现国际R&D溢出的两条重要渠道,分别称之为FDI技术溢出效应和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其中,FDI技术溢出效应是指跨国公司由于在东道国实施FDI,而引起当地技术进步的一种经济外部效应。而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则是指母国通过向东道国输出资本,进而利用当地先进的技术研发人才和研发资源,进行产品改造和技术升级,并最终将东道国的知识技术传递到母国,从而实现技术溢出的逆向传递[3]。

(三)双向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分析

当前国际上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框架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影响因素研究;及溢出渠道的研究,也即通过何种方式向当地企业溢出。

1.影响因素

从东道国角度来看,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制度因素、吸收能力及国家或地区间的投资协定。制度质量的差异直接决定能否有效地控制、减少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当制度质量较高时,不确定性因素减少,跨国公司面临风险降低,其投资意愿增强,反之跨国公司则不愿到东道国进行投资活动。制度的概念比较宽泛,现有的研究主要从对外开放度、金融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规制等角度来考察制度因素对技术溢出的影响[4]。吸收能力的概念由Cohen和Levinthal首次提出。理论上认为东道国吸收能力强,技术溢出效应越明显,反之则不明显。吸收能力强弱则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间的技术差距、东道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和R&D水平有关[5]。投资协定能够对一国的制度环境产生的交互作用,并对一国FDI的流向、进入方式、投资类型等产生作用进而影响溢出效果。

2.溢出渠道

凌丹,赖伟豪,刘慧岭(2018)认为IFDI和OFDI相互补充,通过IFDI获得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为OFDI的扩张奠定基础,而OFDI的发展为母国的发展提供战略性资源和技术保障,进而吸引IFDI的流入,两者是获取国际研发资本溢出的重要途径[6],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

人力资本流动:通过员工在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之间的流动,带动技术与管理经验在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之间的流动。

示范/模范:国内企业通过学习、模仿跨国公司的行为,既降低了自身引进新技术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同时也提高自身技术和生产率水平。利用“逆向工程”将跨国公司先进的设备和产品等进行逆向分析,归纳演绎其中的设计要素,降低了研发成本,从而实现技术的“从北向南”转移[5]。母国企业通过开展面向发达国家的OFDI,充分利用当地的研发资源优势,近水楼台,积极吸收模仿先进企业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从而弥补其前期发展落后的不足,为其日后的赶超提供捷径。

竞争效应:来自跨国公司竞争的危机感会迫使国内本土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和高科技人才培育力度,提高本土企业的生产技术或技能。同样,母国企业为在竞争激烈的东道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产业关联:无论是国内的跨国公司还是在国外进行OFDI的母国企业,其作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就不可避免的通过前向和后向一体化与本土上下游企业产生关联关系,进而产生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溢出。

三、双边投资协定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分析

BIT影响一国国际技术溢出机制如下,BIT的签订能够影响一国的FDI及OFDI,并影响技术渠道,最终影响到技术溢出效应,形成技术扩散。

图1 双边投资协定对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

(一)影响FDI和OFDI

东道国通过签订BIT,用法律约束方式承诺给予投资者权益保护,同时向缔约第三方发出东道国进行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信号,吸引缔约国FDI的同时,也为本国的OFDI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除了影响FDI与OFDI的流向外,双边投资协定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投资的进入方式、类型以及投资结构。

在进入方式上,跨国公司一般有两种选择,独资和合资。两种进入方式各有利弊,独资模式更为封闭,能够有效降低技术泄露的风险,但同时面对东道国的政治及市场风险加大。合资模式相反,本土化推进能够降低政治及市场风险,但其技术及管理经验却容易被合作伙伴掌握。跨国公司在选择以何种方式进入市场时,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其中政治风险尤为重点考虑对象。BIT的签订以政治契约形式降低了政治风险,大大降低了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出于技术保护目的,独资化倾向会加剧。

在投资结构上,一般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Kerner和Lawrence(2014)认为固定资产相对于流动资产,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更为敏感。因此,双边投资协定的签订能够影响跨国公司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投资的比例。并且一般认为,固定资产的技术发展水平相对于原材料类流动资产来说更高,其技术的外部性也就相对较强。

从投资类型来说,Sirr,Garvey和Gallagher(2017)将其区分为垂直型FDI和水平型FDI两种类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BIT对垂直型FDI的正向影响要大于水平型FDI。不同于水平型FDI面对的是同行业的投资,垂直型FDI是针对上下游企业的投资,他们彼此之间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反之,跨国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获取充足的原料及销售量,提高其生产效率,会更愿意向本地供应商及采购商进行相关的技术及管理经验指导。

(二)影响技术溢出渠道

从竞争渠道来说,BIT的签订,使得相关国家的国内市场开放提高,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来自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使得跨国公司为获得东道国的市场份额或者资源,在与本土企业的交涉中处于不利地位,本土企业获得跨国公司先进技术与经验的潜在机会增加。另一方面,BIT是东道国释放自由贸易政策的信号,这种信号会迫使本土企业面对竞争格局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而非固步自封,依靠国家保护政策发展自我。

从示范与模仿渠道来说,一方面BIT的签订使得跨国公司倾向于投资垂直型FDI,由于不存在竞争,跨国公司为获得质量水平较高的原材料等原因,不介意自身技术水平扩散,当地企业通过模仿,进而获得技术进步。另一方面,BIT的签订增加了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跨国公司倾向于实施技术封锁,示范/模仿渠道受阻,技术溢出效应有限。

从人力资本流动渠道来说,BIT营造的竞争格局会使得人力资本流动的渠道更加畅通。但同时也要注意到,独资跨国公司为实施技术封锁,会回避减少使用本土员工,而倾向于从母公司调度员工,这种情况同样不利于技术溢出。

从产业关联渠道来说,竞争格局使得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拥有垄断优势,跨国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在同上游企业的合作中,会向其提供技术支持以满足其生产需求。同样,为了争取更多的下游客户,跨国公司会尽可能的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而不会降低技术标准迎合当地企业的技术水平。这样,当地上下游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联系与互动中获得先进的技术指导与管理经验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四、结论

双边投资协定对一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进入方式、结构、投资类型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FDI技术溢出渠道,从而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影响。通过简单的理论分析可知这种影响并不都是正向作用,也有可能产生负作用,对此,我们需要对双边投资协定对于一国的技术进步的影响做实证分析,从而大致了解双边投资协定对于一国技术进步的综合影响。并且,随着双边投资协定高标准趋势进程的推进,我们有必要从异质性双边投资协定来分析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为中未来双边投资协定的签订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东道国跨国公司双边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跨国公司回任人员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