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2019-04-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的基本要求,包括产地条件、茶园基地建设、茶树品种选择、茶树种植、树冠管理、土壤管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鲜叶采摘、加工要求、包装、贮藏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在江西省行政区域内绿色食品 茶叶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4881-2013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20014.12 良种农业规范 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NY/T 1999 茶叶包装、运输和贮藏 通则
NY/T 288 绿色食品 茶叶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1054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绿色食品茶叶
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茶叶的总称。茶叶产品质量应符合NY/T288标准的规定。
4 产地条件
4.1 基地环境要求
绿色食品茶叶产地的基本条件应满足GB/T20014.12和NY/T391标准的规定。
绿色食品茶园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周边500m以内无工矿区和公路干线,无工业和城市污染源,茶园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茶园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 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应有200m以上宽度的隔离带。可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种植果树、林木和作物为隔离带。
4.2 茶园空气质量要求
绿色食品茶园基地空气中各项污染物含量应符合表1所列的指标要求。
表1 绿色食品茶园空气质量标准
注:日平均指1日的平均浓度;1h平均指任何1小时的平均浓度。
4.3 茶园灌溉水质要求
绿色食品茶园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含量应符合表2所列的指标要求。
表2 绿色食品茶园灌溉水质要求
4.4 土壤质量要求
绿色食品茶园基地土壤中各项污染物含量应符合表3所列的限值。
表3 绿色食品茶园土壤质量要求
4.5 土壤肥力要求
土壤肥力按照表4划分,种植绿色食品茶叶基地土壤肥力应达到Ⅰ、Ⅱ级指标要求。
表4 土壤肥力分级指标
5 茶园基地建设
5.1 建园规划
根据绿色食品以及标准茶园建设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合理规范设置茶园道路、排灌系统、行道树、防护林。
5.2 茶园开垦
坡度15°以下的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50cm;坡度15°~25°的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梯面宽应在2m以上。开垦时山顶应保留一定的自然林,山底种植林木,建立隔离林。
5.3 道路设置
茶园道路由主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组成,道路设置应根据茶园大小规模确定。面积60hm2以下茶园可不设主干道。60hm2以上茶园主干道设置路宽8~9m;步道与茶行垂直或成一定角度衔接,路宽1.5m,以10~15行茶树设一条为宜;环园道设在茶园四周边缘,为茶园与农地分界。
5.4 排灌系统
茶园排灌系统设置时应统筹安排,合理设计,平地茶园以排水沟为主,坡地及梯地茶园以蓄水沟为主,做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路路相连,沟渠相通。每2hm2左右茶园附近应修建一个积肥坑;生产者平时可将各种有机物料(如杂草、秸杆、畜粪、绿肥等)堆积于坑内,经堆制腐熟后、供茶园施用。
5.5 绿化、防护林建设
在人行道、主渠道、陡坡和沟谷边水土易冲涮的地方种植绿化树。树种要选用常绿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经济型和观赏型树种为主。为了适应茶园机械化操作,种植绿化和防护林将绿色食品茶园分隔成以3hm2左右为单元相对独立的区块。
6 茶树品种选择
6.1 种苗选择
茶树种苗应符合GB11767的规定,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
6.2 种苗质量要求
种苗质量符合表5要求的一、二级标准,且茶苗规格基本一致。
表5 种苗质量要求
7 茶树种植
7.1 定植时间
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1月中下旬至3月初。
7.2 定植规格
7.2.1 单行条植
一般缓坡平地茶园和梯形茶园以单行条植为主,行距150~165cm,丛距20~33cm,每丛2~3株。
7.2.2 双行条植
双行条植,一般大行距160~180cm,小行距和丛(株)距均以30~35cm为宜,每丛2~3株,两行茶株交替种植。
7.3 定植要求
茶苗定植要尽量做到“五不栽”,即:地不平不栽,土不细不栽,土不湿不栽,病苗弱苗不栽,晴天烈日不栽。
7.4 定植方式
移栽时,先用黄泥浆蘸茶苗根部,然后把茶苗分放在穴中,一边分发一边种植。种植时要把茶根系舒展开,盖上细土,再用手将茶苗轻轻向上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并与土壤紧密相接,然后再覆土,覆土时将须根覆盖好后,将土压紧,使茶苗根系和湿土接触良好。浇足定根水,在茶株两边覆松土。移栽定植后最好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材料可用青草、稻草、秸杆等,每hm2用量15~20t。为减少新栽茶苗叶片水分蒸腾,提高茶苗成活率,茶苗栽植后要留3~5片叶修剪。
8 树冠管理
8.1 定型修剪
8.1.1 修剪时间
时间宜在春茶后5月上中旬、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秋剪利于翌年春茶早萌芽。
8.1.2 第一次定型修剪
修剪标准为80%的茶苗达到茎粗(离地表5cm处测量)超过0.3cm,苗高达到30cm,有1~2个分枝的树干要求,方可对该茶园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修剪用整枝剪在离地面12~15cm处剪去主枝,侧枝不剪。凡不符合第一次定型修剪标准的茶苗不剪,留待第二年达标后再剪。
8.1.3 第二次定型修剪
一般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次年进行,此时树高达到40cm,剪口高度为25~30cm,也就是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基础上,提高10~15cm。如果茶苗高度不够标准,适当推迟修剪时间。
8.1.4 第三次定型修剪
一般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的次年进行,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左右。用篱剪或弧型修剪机剪成弧型树冠。茶树经三次定型修剪后,茶树高度一般在50~60cm,树幅可达70~80cm。
8.2 轻修剪
用篱剪剪去树冠面3~5cm的枝叶,把冠面突出枝、晚秋新梢剪除,刺激茶芽萌发,平整冠面,控制树高,便于采摘。每年可进行1~2次,时间宜在春茶后5月上中旬、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秋剪利于翌年春茶早萌芽。
8.3 重修剪
用篱剪或修剪机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的枝条剪去1/2至1/3,重新培育树冠,一般在晚秋、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8.4 台刈
用台刈铗或锋利柴刀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10cm以上部分全部刈去,重新全面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9 土壤管理
9.1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9.2 土壤保养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杂草、修剪枝叶还园;采用合理耕作改良土壤结构;杂草人工或机械清除;中耕除草时间及要求按表6规定。土壤pH值低于4.0的茶园,宜施用白云石粉等物质调节土壤pH值至4.5~6.5范围。土壤pH值高于6.5的茶园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值至适宜的范围。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应节水灌溉。
表6 中耕除草时间安排
注:幼龄茶园根部周围杂草应用手工拔除。绿色食品茶园不得使用除草剂。
10 施肥
10.1 基本要求
绿色食品茶园肥料使用应符合GB/T20014.12和NY/T394标准的规定。
10.2 施肥原则
持续发展原则。绿色食品茶叶生产中所使用的肥料应对环境无不良影响,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或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
安全优质原则。绿色食品茶叶生产中应使用安全、优质的肥料产品,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茶叶。
化肥减控原则。在保障植物营养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减少化肥用量,兼顾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茶树需求量的一半。
有机肥为主原则。绿色食品茶叶生产过程中肥料种类的选取应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
10.3 可使用的肥料种类
a)农家肥料:就地取材,主要由植物和(或)动物残体、排泄物等富含有机物的物料制作而成的肥料,包括秸秆肥、绿肥、厩肥、沤肥、沼肥、饼肥等。
b)有机肥料: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经过发酵腐熟的含碳有机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营养、提高茶叶品质。
c)微生物肥料: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及茶园生态环境。
d)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含有一定量有机肥料的复混肥料。
e)无机肥料:主要以无机盐形式存在,能直接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
f)土壤调理剂: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或)生物性状的物料,功能包括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碱危害、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修复土壤污染等。
10.4 不能使用的肥料种类
a)添加有稀土元素的肥料;
b)成分不明确的、含有安全隐患成分的肥料;
c)未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粪尿;
d)生活垃圾、污泥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10.5 施肥方法
10.5.1 基肥
茶园在施基肥时必须做到“净、早、深、足”。“净”指施用的肥料符合卫生标准,“早”就是施用时期要早,一般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深”就是施肥要有一定的深度,成龄茶园深度25cm左右,幼龄茶园最浅不低于15cm,“足”就是基肥量要多,基肥施用量一般每hm2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3 000~6 000kg,或农家肥(畜栏肥、堆肥等)15 000~30 000kg。
10.5.2 追肥
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施追肥,追肥使用应符合GB/T20014.12和NY/T394的规定。第一次追肥为催芽肥,一般于采春茶前20d施,第二次追肥于春茶结束后,以补充春茶的营养消耗,第三次追肥在秋季,追肥具体时间应依土壤墒情而定。
11 病虫草害防治
11.1 防治原则
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的环境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抗病虫品种、种苗检疫、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土、清洁茶园、间作套种等。
尽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如用灯光、色泽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释放害虫天敌,机械或人工除草等。
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如没有足够有效的农业、物理和生物措施,在确保人员、产品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按照11.5条的规定,配合使用低风险的农药。
11.2 农业防治
从国外或外地引种时,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随种子或苗木带入。
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和高产优质的茶树品种,注意品种合理搭配种植,重施有机肥、生物肥,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
分批多次采茶,摘除小绿叶蝉、茶蚜、螨类、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
合理修剪、疏枝,剪去病虫枝条、茶丛下部过密枝条,保持茶园通风透光,抑制茶园茶煤病、粉虱、蚧类等病虫害。及时清除病虫枝,集中烧毁,减少病虫源。
秋末深翻茶园土壤,将表土越冬的害虫虫蛹(尺蠖类、刺蛾类等)、螨类等病原物深埋入土,同时将深土层越冬的害虫如地老虎、象甲等暴露在土表,降低土壤中越冬害虫的种群密度。
秋冬季将茶园中的枯枝落叶及根际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可有效防治叶部病害及表土中越冬的害虫。并实施封园,封园可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0.6%~1.0%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合理有效的肥水管理。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要做到氮磷钾合理配置,提高茶树抗病虫害能力。
在茶园周边种植防护林、茶园合理间种遮荫树改善茶园环境,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发挥茶园的自然调控能力。
11.3 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茶毛虫、茶尺蠖、茶蓑蛾、茶丽纹象甲等具有群集性、移动慢或假死特点的害虫。
利用害虫的趋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每1hm2挂1盏;用黄色、蓝色等粘虫色板诱杀,每1hm2挂300~375块;用糖醋诱杀地老虎和白蚁等。
11.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
11.5 药剂防治
11.5.1 基本要求
绿色食品茶园使用的药剂须符合NY/T 393规定的要求,可用于绿色食品茶园的农药及其使用方法见表7。
表7 绿色食品茶园允许使用的植保产品
石硫合剂石硫合剂30%粉剂、45%晶体云纹叶枯病、炭疽病、轮斑病、芽枯病、螨类、介壳虫、黑刺粉虱、蓟马100~300倍215d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BT8000IU /mg可湿性粉剂16000IU/mg`可湿性粉剂扁刺蛾、茶毛虫、茶尺蠖300~400倍3韦伯虫座孢菌韦伯虫座孢菌菌粉黑刺粉虱250倍3小檗碱小檗碱0.2%可溶性液剂云纹叶枯病、炭疽病、蚜虫、螨类、粉虱1000倍2印楝素印楝素0.3%乳油叶蝉、蓟马300~600倍2鱼藤酮鱼藤酮2.5%乳油茶毛虫、茶尺蠖300~500倍27~10d
11.5.2 主要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茶炭疽病、茶煤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茶饼病、轮斑病等。茶叶采摘期可喷施微生物源或植物源杀菌剂进行病害防治,如喷施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可防治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茶饼病、轮斑病等。常年发病的茶园,冬季封园时可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0.6%~1.0%的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11.5.3 主要虫害防治
11.5.3.1 假眼小绿叶蝉
5~6月,8~9月若虫盛发期,百叶虫口夏茶5~6头、秋茶≥10头时防治。可用2.5%的鱼藤酮300~500倍液,或50亿~70亿个孢子的白僵菌制剂50~70倍液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5d。常年发病的茶园,冬季封园时可喷施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11.5.3.2 茶橙瘿螨
在5月中下旬、8~9月个别枝条有为害状的点片发生,叶子变红暗时防治。非采摘期用45%石硫合剂晶体200~300倍液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25d。
11.5.3.3 茶毛虫
幼虫3龄前,在每100m茶蓬有卵块5个以上时,喷施茶毛虫病毒制剂防治。
11.5.3.4 茶尺蠖
3龄幼虫期前,喷施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Bt)制剂,安全间隔期5d;或喷施植物源农药鱼藤酮、清源保,安全间隔期5d。
11.5.3.5 茶蓟马
在春茶结束后第1个发生高峰到来前,每百叶虫口数100头以上,虫梢率大于40%时,用白僵菌50~70倍液,苏云金杆菌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喷施石硫合剂封园,安全间隔期25 d。
12 采摘
12.1 采摘原则
鲜叶采摘应用符合GB14881的规定。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成品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树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采摘。
12.2 手工采摘要求
手工采茶宜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
12.3 机械采摘要求
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提倡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12.4 鲜叶盛装工具
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符合食品要求材质的竹篮或篓筐盛装,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制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12.5 标识
采摘的鲜叶应有合理的标签,注明品种、产地、采摘时间及操作方式。
13 加工要求
13.1 鲜叶原料要求
用来加工的鲜叶原料应来自按本标准要求管理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茶园。
鲜叶原料在验收、盛装、运输、贮存等操作均须避免机械损伤。
鲜叶原料应品质正常,在贮运过程中必须保持清洁、透气、无污染。
鲜叶原料应具有正常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嫩度、匀度、净度和新鲜度。
13.2 加工厂房要求
绿色食品茶叶加工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绿色食品茶叶加工厂应符合GB14881的要求。
茶叶加工场所不应选择在有显著污染的区域,周边不能有有害废弃物、有害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扩散性污染源。厂区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排水系统通畅。茶叶加工中的直接用水、冲洗加工设备和厂房用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的要求。
加工厂区内应有与加工产品、规模相适应的厂房用地。厂房面积应不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整个厂区应按加工区、办公区、生产区进行合理设计。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成品和半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放置,不得混放。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
厂区设置应充分考虑人流、物流、产品流的方向,避免生产加工过程的二次污染和交叉污染。
13.3 加工设备和工艺要求
加工厂应为绿色食品茶叶生产专用。
茶叶加工厂应配备与其加工产品类别和数量相适应的茶叶加工设备。
茶叶加工设备中与茶叶接触的部位不宜采用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金属及合金材料。应采用不锈钢等清洁材料。
茶叶加工设备中的炉灶、热风炉等应设置在加工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应另设锅炉间。燃油设备的油箱、燃气设备的钢瓶和锅炉等易爆设施与加工车间应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新购设备须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应对设备进行清洁、维修和保养。茶季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并做好设备清洗、维护、保养记录。
常规茶叶、绿色食品茶叶不能混合加工。
做好加工设备清洗记录,清洗用水需满足GB5749的规定。
13.4 加工人员要求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与茶叶直接接触的人员(包括生产操作人员、质检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上岗前应经过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需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能上岗。
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戴帽。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衣、帽、鞋,存放在更衣室内。加工、包装场所不能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进食食品。
加工人员上岗时不得化妆,涂抹有异味的物品,不得佩戴首饰。包装、精制车间工作人员需戴口罩上岗。
13.5 加工厂有害生物防治
应优先采取以下管理措施来预防有害生物的发生:
a)消除有害生物的滋生条件;
b)防止有害生物接触加工设备;
c)通过对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环境因素的控制,防止有害生物的繁殖。
可使用机械类、信息素类、粘着性的捕害工具、物理障碍、硅藻土、声光电器具,作为防治有害生物的设施或材料。
可使用下述物质作为加工过程需要使用的消毒剂:乙醇、次氯酸钙、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消毒剂应符合GB/T20014.12规定的要求。不应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消毒剂。
在加工或储藏场所遭受有害生物严重侵袭的紧急情况下,提倡使用中草药进行喷雾和熏蒸处理;不应使用硫磺熏蒸。
14 包装、储藏和运输
14.1 基本要求
绿色食品茶叶包装、储藏和运输应符合GB/T191、GB7718和NY/T1999的规定。
14.2 包装
提倡使用由木、竹、植物茎叶和纸制成的包装材料,可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其他包装材料。
所有用于直接接触绿色食品茶叶包装的材料应是食品级包装材料,考虑包装材料的生物降解和回收利用。可使用二氧化碳或氮作为包装填充剂。
不能使用含有合成杀菌剂、防腐剂或熏蒸剂的包装材料。不能使用接触过禁用物质的包装袋或盛器。
14.3 储藏
绿色食品茶叶在储藏过程中不得受到其他物质的污染;储藏仓库(或冷库)应干净、无有害物质残留。
应在仓库内划出特定区域储藏绿色食品茶叶,应单独存放,不能与常规茶叶混放。
14.4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与常规茶混杂或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