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坦洋工夫品质 壮大福安茶产业
2019-02-16林清菊
林清菊
(福建省福安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 355000)
福安市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红茶之都,是久负盛名的闽红“三大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也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全国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市、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市、全国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茶业是福安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
1 茶产业已有规模与基础
1.1 生态茶园成效显著
全市茶园面积2万hm2,其中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200hm2,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 133hm2。拥有全省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年出圃良种苗木4亿株,全市茶树基本实现良种化,良种化率达98%,茶树品种丰富,推动了多茶类生产发展,形成以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和工艺茶等多茶类并存的生产格局。
1.2 加工生产条件改善
积极组织实施现代茶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共完成初制厂房清洁化改造7.25万m2,初制厂改造升级167家,引进各种先进茶叶生产加工设备249台(套),大幅度改善了福安市茶叶加工企业的卫生环境和装备条件。
1.3 质量安全稳步提升
积极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点67hm2。全市茶园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是福建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市)。加强茶叶农残监控,率先在全省茶业系统建立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定期对各乡镇春、夏、秋茶叶进行例行抽检,有效监控全市茶叶农残。近年来农业部、省农业厅对福安市茶叶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均达100%。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国家标准、《坦洋工夫红茶综合标准》、《绿茶标准综合体》、《工艺花茶》省地方标准先后获得批准发布实施,坦洋工夫实物标准样通过审定并颁发使用。《绿茶(A级绿色食品)综合标准》、《乌龙茶》、《特种工艺茶》等10项企业标准经批准发布实施。全市有28家茶叶企业的40个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加快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组织农垦茶业、隽永天香等五十多家茶企开展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隽永天香、城湖、满园春、天荣、世纪源等5家茶企实施宁德市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
1.4 销售网络不断拓展
依托现有城北茶叶市场商户一百多户,在年交易量八千多吨、交易额达6亿元的基础,兴建龙芝·富春茶城,建设总用地面积近3万m2、总建筑面积约14万m2,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发挥福安茶叶销售大军作用,鼓励支持遍及全国各地茶叶市场三万多茶商销售福安茶叶,在上海、太原等重点销区建立了“天山茶城”、“坦洋工夫茶城”等茶叶专业市场,在北京成立北京市茶业协会福安分会、济南成立坦洋工夫北方联合会,设立坦洋工夫推广中心,开设专卖店、连锁店和专柜达二千多家。发展茶叶电子商务,建立中国红茶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制定福建省地方标准《电子商务交易产品信息描述规范——茶叶》,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茶叶电子商务工作组设在福安市,引导规范福安市茶叶电子商务发展,全市现有茶叶电商企业约150家,网店约300家,年交易额约4 000万元;支持开拓美、日、韩、俄、东南亚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市场,2017年全市出口茶叶572t,产值1 790万美元。
1.5 品牌推广持续开展
2006年以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持续开展“坦洋工夫”品牌打造,鼓励茶企培育品牌。全市有“坦洋工夫”、“新坦洋”2件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13件,福建名牌产品14件,宁德市知名商标22件。历史名茶 “坦洋工夫”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福建十大名茶”、“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茶叶区域“最具经营力公用品牌”、“中国名茶百年荣耀金品牌奖”等荣誉称号,2017年独家冠名央视戏曲频道《梨园闯关我挂帅》栏目,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100+100”的中方地理标志产品清单,“坦洋工夫”成为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指定用茶,代表中国茶叶品牌,向世界弘扬展示中国茶文化。
2 近年茶产业发展新变化
2.1 提质增效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
茶产业是福安市农业主导支柱产业,全市百分之六十以上人口从事与茶叶相关的产业,加之茶农、茶商以及茶企的增加,茶产量稳增不减。随着消费者所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态、安全的消费理念。据统计预测,全球健康饮料将以高于普通饮料增长速度的1倍以上在增长,而具有自然、保健特性的茶叶更受欢迎。为此,在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的情况下,切实提高全市的茶叶质量,实现产业链价值增值,将成为福安市茶产业发展的新常态。
2.2 电子商务带动产业营销新模式
现在是互联网信息化时代,适应现代社会技术变化,利用网络功能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方式,是目前绝大部分行业快速发展手段以及发展趋势。随着近几年电商平台兴起,福安部分大型茶企业已将电商销售纳入其营销手段,天猫商城、微店、易购、中国红茶网等平台都已有一些售卖坦洋工夫红茶的企业入驻。电商平台的发展、传统销售平台的激烈竞争都促使电商成为福安市茶叶营销新模式。
2.3 茶旅融合形成产业发展新业态
社口镇是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红茶的发祥地,被誉为“福建名茶之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全镇有六千多个家庭从事茶叶种植和生产,省茶科所设在当地,具有良好的茶叶发展基础。福安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坦洋工夫智慧茶谷”红茶小镇项目,分为产业加工园、智慧茶谷、坦洋村茶文化基地等三个区域,为全面打造社口特色红茶小镇提供示范样板。同时,福安市南方佳木茶庄园、天湖山茶庄园、坦洋工夫茶庄园等三个茶叶庄园,将茶旅融合作为目标定位,引入欧洲葡萄酒庄园模式及物联智能灌溉技术进行建设,发挥带动效应。
2.4 坦洋工夫赋予公共品牌新内涵
坦洋工夫红茶品牌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百年前即享誉海内外,在丝绸之路及海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近年来,“坦洋工夫”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福建十大名茶”等荣誉称号,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组设在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被省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品牌价值24.38亿元。随着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历史品牌,坦洋工夫的品牌号召力正逐渐增强。
3 存在问题
3.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总体上全国茶叶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形势良好,面积扩大,产量继续增加,产品结构优化,产值较快增长,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尤其是国内红茶市场竞争激烈,红茶生产可谓从福安的“一点红”到全省的“八闽红”,再到全国的“一片红”,给福安市“坦洋工夫”红茶拓展市场空间带来很大压力。
3.2 茶叶品质存在隐患
目前国内外对茶叶质量要求愈加严格,而茶叶种植涉及千家万户,统一管理存在实际困难。同时市场上出现一些在茶叶生产制作过程中添加非茶类物质等现象,直接影响了福安市茶叶品牌形象。
3.3 龙头带动力不强
福安市茶企规模小、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仍较低,产业链以松散型为主,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产业集群规模和综合效益低下,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受经济下行大气候的影响,茶企融资难、贷款难,流动资金严重缺乏,影响正常生产。
3.4 公共平台基础薄弱
缺乏行业公共技术研发或服务平台,难以满足茶行业共性技术提升需求。目前,福安市多数茶企没有技术储备,研发人才匮乏,技术工人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对产品开发投入少,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3.5 市场体系配套滞后
目前福安市茶叶市场仅有城北茶叶一条街,规模小,管理不规范,配套设施落后,富春茶城建设进度缓慢。
4 对策与措施
4.1 发挥优势,加大良种繁育推广力度
继续保持福安市在品种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向农业部申报“全国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进一步扩大全市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在福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依托省茶科所、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力量,深入开展共建福安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在提高茶叶质量效益技术示范推广、茶树良种繁育标准化示范基地、茶叶实用人才培训、坦洋工夫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共建活动,提升全市茶产业科技水平。
4.2 突出重点,提高生产加工质量效益
一是推广《花果香坦洋工夫 闽科红》团体标准,积极应用于市场推广,以便在今后的市场营销中更好地向消费者诠释花果香型坦洋工夫这一新产品。
二是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原则,继续推进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深入各乡镇开展茶叶质量技术服务,指导茶园合理施肥用药,努力消除茶叶质量安全隐患,营造健康的质量环境。继续加强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引导企业规范示范茶园基地建设,参照出口卫生企业的标准,进行加工厂清洁改造,规范厂区车间布局。
三是加强生态茶园建设。以改园、改土、改树、改肥、降药为重点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严控化肥、农药使用,鼓励种植茶园绿肥,支持使用商品有机肥、新型肥料,推广配方施肥、缓控释肥等高效新型肥料和水肥一体化。对适度规模连片的茶树生产基地茶园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开展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试点,提高防治效率,提升防治效果。示范推广茶园机械化栽培管理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四是建设茶叶公共服务平台。首先加快社口坦洋工夫城建设,统一建设茶叶加工标准厂房,并配套茶青交易市场和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形成标准化集中加工区;其次依托省茶科所、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力量,深入开展共建福安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全市茶产业科技水平。
五是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建设坦洋工夫城,打造集茶叶加工、研发、展示、电商、技术、人才、以及茶青市场、仓储物流、企业孵化为一体的省内一流现代茶产业园,引导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和诚信企业入驻20家以上。
4.3 加强引导,提升市场流通竞争力
利用福安市茶叶经销商遍及全国各地的优势,以企业为主体,在销区设立“福安茶叶推广中心”、“坦洋工夫文化推广中心”。完善富春茶城设施,重点配套市场管理服务中心、茶叶电子商务中心、茶艺中心,以及茶叶价格信息发布、众创空间、仓储物流等市场公共设施,使之成为闽东北、浙南的区域性茶叶市场。创新宣传推介模式,推广“互联网+”模式,巩固原有销售区市场,开拓新市场,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发挥茶业协会作用,优化配置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要素,实现优势互补,激发行业活力,减少企业间的内耗,积极引导茶企整合抱团发展,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形成紧密、相互依托的利益整体,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赢。
4.4 建好平台,全力打响坦洋工夫品牌知名度
继续在中央、省电视台及国家级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坦洋工夫品牌,并进行网络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学习西湖龙井、武夷大红袍等案例的推广经验。委托有资质有影响力的机构开展坦洋工夫功效研究,并出具权威研究报告,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坦洋工夫的健康文化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深度挖掘坦洋工夫红茶的历史底蕴,积极组织申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开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认证的工作,烘托产业文化氛围,提高产业文化内涵,增强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茶事活动,到山东、北京、广州等重要销售区举办“坦洋工夫”推介会,进一步提升“坦洋工夫”市场知名度。结合本地多茶类优势,注册福安绿茶、白茶等地理标志产品,扩大市场影响力。深入挖掘坦洋工夫茶文化内涵,推进茶旅融合、建设一条茶文化旅游路线,将茶文化、茶产品与白云山旅游产品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坦洋工夫大文化格局,并以创建省级现代茶业产业园工作为契机,重点结合创建坦洋工夫智慧茶谷,构建产业融合体系,延伸茶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扩大茶叶机械生产,加快发展茶叶深加工,加快发展休闲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