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果桑品种在湖北十堰的引种表现
2019-04-02夏宏义刘巧程均欢莫荣利朱先波肖涛彭家清
夏宏义 刘巧 程均欢 莫荣利 朱先波 肖涛 彭家清*
(1.十堰市经济作物研究所 442714;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430064)
果桑,又名桑果、桑葚、桑椹,是我国第三代新颖果品之一,素有“东方神树”、“中华圣桑”美誉[1]。果桑富含丰富的果糖、维生素、氨基酸、多酚及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已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2]。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部、汉江中上游地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城市之一,肩负着一江清水北送的重要政治使命。区域性的特色优势农产品项目对协调库区水源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果桑成熟时,正值春暖花开,大批市民出行郊游,却是水果淡季,果桑作为一种富含营养和保健功能的时令水果,自然也受到人们追捧。
为此, 2015年十堰市从河南省郑州市引进无核大十、台湾长果桑、白玉王3个果桑品种,通过对其植株生长状况、果实形态特征及风味、果实产量性状和抗性等方面进行观测和评价,以期掌握所引果桑品种生长结果习性和抗性,为制定配套的果桑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3个果桑品种为无核大十、台湾长果桑、白玉王,种苗均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1.2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园位于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高岭村三组“十堰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2 ℃,极端最低积温-11.9 ℃,年日照总时数1 655~1 958 h,年降水量840~1 150mm,无霜期225~256 d。园地黄棕壤土,pH值7.5,排水灌溉条件良好。
1.3 试验设计
以3个果桑品种为处理进行试验,每个小区20株,重复3次。2014年12月进行整地、施基肥,2015年3月中旬定植,株距1m,行距2.5 m,密度4 000 株/hm2。果桑整形修剪、水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理工作参照《果桑栽培技术规程》[3]执行,树形采用“低干拳状树形”进行培养。
1.4 调查方法
2017年调查记录3个果桑品种植株生长状况、果实形态特征及风味、果实产量性状和抗性评价等。
植株生长性状测定:包括叶长、叶宽、节间、树高、枝下高、地径、产叶量等。其中叶片性状的观测参照张欣欣等[4]的方法进行,在树冠的上、中、下3个部位分别随机采摘正常发育的1个小枝,每个小枝上取3片成熟叶片,测量叶片长宽。叶形指数=叶片纵径/横径。以上各指标均取平均值。
果实形态特征及风味观测:包括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色、可溶性固形物和风味等。果形指数=果实纵径/横径。以上各指标均取平均值。
果实产量性状观测:主要包括坐果率、单株结果枝条数、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产果量和成熟期。
抗性评价:包括耐寒性、耐旱性、抗菌核病、抗炭疽病、抗褐斑病等,以3个果桑品种抵抗逆境(自然低温和干旱胁迫)胁迫或病害侵染程度进行评价。其中,将受逆境胁迫或病害侵染植株占小区植株样本总数百分比归于0~5%(含5%)、5%~25%及25%以上三个区间,分别评价为抗性优良、一般和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生长性状
由表1可知,台湾长果桑叶形最大,叶形指数1.45,长椭圆形,叶尖尾状,叶缘细密乳齿;无核大十叶形心形,叶形指数1.36,叶尖尾状,叶缘钝齿;白玉王叶形心形,叶形指数1.25,叶尖直,叶缘钝齿。节间长度以台湾长果桑最大,达7.5cm;无核大十次之,为5.2cm;白玉王最小,为3.6cm。3个果桑品种树形均不同,无核大十树形稍开张,台湾长果桑树形直立,白玉王树形开张。3个果桑品种树高由高至低依次为无核大十、台湾长果桑、白玉王;枝下高规律同树高。2017年冬调查地径,无核大十最大,达26.2cm;白玉王次之;台湾长果桑最小,为22.5cm。无核大十、台湾长果桑、白玉王果桑每667m2产叶量分别为1 760 kg、1 280 kg和1 200 kg。
表1 果桑植株生长性状
2.2 果实形态特征及风味
由表2可知,3个果桑品种果形均不同,其中台湾长果桑果形指数达12.54,果实长条状;无核大十果形指数2.84,果实长筒状;白玉王果形指数2.29,果形较无核大十略短粗。无核大十果桑果实成熟后呈紫黑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6%,酸甜适口;台湾长果桑呈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6%,甜酸,具青草香味;白玉王为乳白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23%,口感特甜,无酸味,含淡淡清香。
2.3 果实产量性状
由表3可知,白玉王、无核大十坐果率均较高,单株结果枝条数白玉王、无核大十均为6根,台湾长果桑为5根。平均单果重台湾长果桑最大,达9.82 g;白玉王、无核大十分别为3.75 g、3.53 g。单株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无核大十、白玉王、台湾长果桑。无核大十成熟时间最早,持续时期最长,可达30 d左右;台湾长果桑成熟期晚于无核大十10~15 d,可持续25 d左右;白玉王成熟时间最晚,于5月15号左右开始成熟,持续时间近20 d。
2.4 果桑抗性评价
2017年4月3日对3个果桑品种的耐寒性进行了调查,使用型号RC-4HC连续温湿度记录仪测得,2016年冬试验地最低气温为-6.8 ℃。调查发现台湾长果桑枝条受冻最为严重,枝条受冻比例达29%;无核大十枝条受冻比例为16%;白玉王枝条未受冻,均正常发芽。
2017年6~7月进行果桑品种干旱处理,桑果采收后不进行夏伐修剪,连续两个月试验地不灌水,恰逢试验地所在地6~8月高温干旱少雨。于2017年8月2日进行耐旱性调查,白玉王果桑受干旱胁迫程度较轻,所有植株均生长正常;无核大十果桑植株出现不可逆的萎蔫或死亡的比例为12%;台湾长果桑植株出现不可逆的萎蔫或死亡的比例达33%。
2017年5月12日对3个果桑品种的果实、枝条和叶片分别进行了菌核病、炭疽病和褐斑病的调查。无核大十果桑菌核病发病程度最为严重,发病植株比例达40%;白玉王菌核病发病植株比例为32%;台湾长果桑菌核病发病植株比例为3%。台湾长果桑抗炭疽病和褐斑病能力最差,发病植株比例分别达35%、28%;无核大十和白玉王枝条均未发现炭疽病,部分植株少许叶片疑似褐斑病病斑。
综上所述,对3个果桑品种抗性进行评价,结果归纳为表4。
表2 果桑果实形态特征及风味
表3 果桑果实产量性状
表4 果桑抗性评价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引进的3个果桑品种进行植株生长状况、果实形态特征及风味、果实产量性状和抗性等指标的观测,结果表明均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优良的商品性。无核大十果桑果实紫黑色、酸甜适口、早熟、采摘期长、产量高、质量好;台湾长果桑果形奇特,果实长条状,果形指数达12.54,紫红色,甜酸含青草香味,中熟,成熟时挂满枝条的长果桑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白玉王果桑果实乳白色,果肉柔软多汁,口感特甜,无酸味,含淡淡清香,适合采摘。
在抗性方面,3个果桑品种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白玉王耐寒性、耐旱性最强;无核大十次之;台湾长果桑较差。从引种地域性因素考虑,白玉王属于北种南引,无核大十和台湾长果桑属于南种北引,其耐寒性与作物引种适应性规律相符。马晓斌[5]研究发现,白玉王抗寒耐旱性较强,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从植物生物学角度考虑,白玉王具较强的耐寒性和耐旱性,可能与其树势开张、叶形相对较小、叶较多、节间较短、枝条粗度中等等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台湾长果桑树势直立,叶形大,节间长,枝条较粗不充实,因而耐寒和耐旱的能力均较差。
无核大十、白玉王抗炭疽病和褐腐病能力强,抗菌核病能力弱,易感菌核病。石旭平等[6]研究了无核大十、台果72C002、台果46C019、白玉王和红果2号等五个果桑品种菌核病发病情况,结果发现无核大十和白玉王菌核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均属菌核病易感品种;本引种试验调查结果与其一致,在生产栽培中应加强菌核病防治工作。台湾长果桑抗菌核病能力强,而抗炭疽病和褐斑病能力较差。在同等立地栽培和管理水平下,无核大十和白玉王菌核病发病情况严重,台湾长果桑发病情况轻(3%),说明台湾长果桑抗菌核病性能优良。然而,台湾长果桑易感炭疽病和褐斑病,可能与其植物学特性相关,树形直立,节间长,枝条尤其是嫩梢部分易暴露于阳光下,夏季强光可能引起局部灼伤;加之,台湾长果桑枝条生长速度较快,枝条髓部较大,耐寒性差,遇严寒引起枝条冻伤,树势逐渐衰弱,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染,从而易感炭疽病和褐斑病等病害。在生产实践中,台湾长果桑应加强水肥管理,尤其是加强叶面营养,培养高效的光合叶幕层,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引进的无核大十、台湾长果桑、白玉王3个果桑品种在果形、果色、风味、成熟期等方面均存在特异性,且采摘期均长达20d及以上,品种结构科学合理,辅以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有望成为十堰地区现代农业观光采摘的“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