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2019-04-02吴淑华苗锐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沙门埃希菌

吴淑华 苗锐

425000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对外界刺激的防御能力不强,易被病原体侵入,再者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也未成熟,无法很好地适应食物的变化,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问题的出现,从而引发肠道感染,其中以细菌性腹泻与病毒性腹泻较为常见。

细菌性腹泻是因为有害菌在肠道中释放毒素或者繁殖而导致的感染性腹泻,该疾病常年可发,发病高峰为夏秋季节,同时,其好发于儿童人群中。细菌性腹泻能够通过苍蝇、饮食、水、接触等实施传播,该疾病较为常见的致病菌有志贺氏菌、变形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对致病菌的种类和药敏性进行明确,能够为医师选用抗生素提供准确的指导[1]。

本次特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在临床诊疗上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细菌性腹泻患儿150例,其均有显著的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加情况,并且,部分患儿存在呕吐、发热、脱水、恶心等情况,通过临床诊断被证实为细菌性腹泻,并已将认知障碍、重大器官功能衰竭的患儿排除。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开展。其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4个月~6.5岁,平均(4.37±1.12)岁;病程9 h~7 d,平均(2.64±0.93)d。

测定方法:①病原菌检测:对150例患儿的粪便标本实施采集,取1滴生理盐水与等量的粪便标本混合均匀后制成涂片,染色后通过显微镜实施检验,并取可疑粪便标本分别接种于血平板、SS平板、麦康凯平板上。以35℃为培养室温,进行持续18~24 h的培养。随后对培养出的可疑菌落实施检测。在生化反应的基础上,联合血清凝集试验,对患儿的病原菌实施有效分离,最常见的病原菌有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志贺菌、气单胞菌。病原菌检测的所有过程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有关方法实施,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的微生物鉴定分析仪。②药敏试验:对临床常用的5种抗生素(氨苄西林、氯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实施药敏试验,以35℃为室温,进行持续18~24 h的培养,并且,对抑菌圈的直径实施有效测量,而后对以上药物的敏感性予以辨别和分析,分析按照全国临床检验规程进行。

观察指标:对150例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状态进行观察,并对致病菌的耐药结果予以评价。

统计学处理:借助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处理,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

表1 观察患儿的病原菌分布

表2 分析致病菌的耐药结果[n(%)]

结 果

观察患儿的病原菌分布:150例患儿检出病原菌株129株,检出率86.00%,其中,沙门菌检出55株(42.64%),志贺菌检出21株(16.28%),产毒性大肠杆菌检出20株(15.5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19株(14.73%),气单胞菌检出14株(10.85%),见表1。

分析致病菌的耐药结果:通过药敏检验发现,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志贺菌、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这些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其中,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志贺菌对氯霉素耐药性较高,见表2。

讨 论

细菌性腹泻患儿的肠蠕动过快,能够使肠道对淀粉、蛋白质以及脂肪等的消化代谢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消化功能的紊乱,并且,消化道在受到细菌的感染后,会造成患儿出现腹泻和呕吐等情况,从而使得患儿的电解质和水大量丢失,导致低钾血症、酸中毒、脱水等情况,造成酸碱和水电解质的失衡。患儿若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有害菌将会释放大量毒素,使肠黏膜受到攻击,加重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极易导致机体受到难以逆转的损害,造成慢性腹泻,将对患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测予以重视和强化,对病原微生物情况进行及时了解,能够保证患儿抗生素治疗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在患儿的治疗上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2-3]。

经研究表明,沙门菌和志贺菌是儿童细菌性腹泻所有致病菌种类中占比最高的两种,占比分别为62.6%、24.6%。而本研究中,沙门菌和志贺菌也是所有病原菌中占比较大的两种,占比分别为42.64%、16.28%,本研究数据稍低于其他报道数据,这可能是由于地域的不同而导致菌群的占比差异。同时,通过对5种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志贺菌、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其中,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志贺菌对氯霉素耐药率较高。针对研究结果,临床不但要对沙门菌、志贺菌予以注重,还要关注如产毒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其他有关的病原菌,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全面,避免由于抗生素长时间和过量的使用,导致儿童肠道菌群出现失调。另外,临床应注重对患儿家属的教育宣传,告知家长监督儿童饮食的清洁和消毒,并让儿童多洗手,以此防止细菌性腹泻的产生[4-5]。

因而,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在临床选用抗生素上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应得到重视。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沙门埃希菌
氨苄西林钠合成工艺研究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沙门菌噬菌体溶菌酶LysSHWT1的制备及抑菌活性分析
2013-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流行特征
浅谈国产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杂质谱及生产工艺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
珠海地区妇幼保健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基因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