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诊治中脑电图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9-04-02艾雪梅朱秀丽张莹马伟虎张亚平通讯作者
艾雪梅 朱秀丽 张莹 马伟虎 张亚平(通讯作者)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科1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儿科2
热性惊厥是3个月~5岁儿童发生惊厥事件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我国儿童的发病率2%~5%,18~22个月为发病高发期。热性惊厥预后良好,但6岁以前发病率高、复发率也高,首次发作后约1/3的儿童有再发风险,伴有高危因素的复发率更高,可达75%[1-2]。如果不能给予患儿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有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进而影响长期预后[3]。脑电图是临床诊断脑细胞异常放电的有效方法,可用作热性惊厥疾病的监测手段,具有高度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小儿热性惊厥患者287例。纳入标准:发热原因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测,且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正常组男103例,女92例;年龄1~9岁,<3岁27例,≥3岁168例;体温37.5~42℃,<38.5℃ 20例,≥38.5℃175例;首次发作177例,有家族史30例;持续时间2~16 min。异常组男48例,女44例,年龄1~8岁,<3岁41例,≥3岁51例;体温37.5~41℃,<38.5℃32例,≥38.5℃60例;首次发作55例,有家族史28例;持续时间2~18 min。
方法:采用动态脑电监测仪,电极安置参考国际10/20系统,固定电极后,套上医用网状头套,交代注意事项,并记录项目。设定高频率波60 Hz,时间常数0.3 s,纸速30 mm/s,灵敏度1 mm=10μV,监测时间18~24 h,将脑电信号回收后,结合患儿的基础资料加以分析。
表1 两组患儿基础资料比较[例(%)]
表2 脑电图改变与患儿基础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儿脑电图检测结果分析:脑电图正常195例,脑电图异常92例,脑电图异常率32.1%。
两组患儿基础资料比较:异常组年龄≥3岁患儿比例、体温≥38.5℃患儿比例、首次发作患儿比例、无家族史患儿比例均低于正常组(P<0.05)。异常组持续时间长于正常组(P<0.05),见表1。
脑电图改变与患儿基础资料的相关性分析:脑电图改变与年龄、体温呈负相关性(P<0.05)。脑电图改变与发作次数、家族史、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2。
讨 论
脑电图与热性惊厥的关系是非常复杂多变的。多数学者认为热性惊厥患儿不需要进行脑电图检查,但有癫痫高危风险的热性惊厥患儿哪怕是首次发作后,2周后还是建议进行脑电图检查[4]。随着热性惊厥次数增加,脑电图异常率随之增加,首次热性惊厥脑电图异常率约12%,再次热性惊厥则21%,再发3次以上可高达35%~53%。脑电图异常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异常率越高,<3岁21%,而>3岁则升至56%。此外,单纯性热性惊厥脑电图异常率约10%~20%,而复杂性热性惊厥则增至31%[5]。患儿的年龄越大,身体功能的发育越完善,调节体温的能力越强,热性惊厥的发生风险越低。在较低体温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中,提示机体对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差,更易发生热性惊厥。发作次数越多,热性惊厥的诱发阈值也会降低,会增加发病风险。具有家族史的患者,热性惊厥的风险更高。由于热性惊厥的持续时间较长,耗氧量会显著增加,将导致脑组织缺血性改变,这是造成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因而认为,脑电图适用于小儿热性惊厥诊治,具有高度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此次研究的样本量及变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后,再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