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术与钬激光治疗膀胱侧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对比研究
2019-04-02杨厚伟
杨厚伟
401326重庆西南铝医院泌尿外科,重庆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该肿瘤通常从盆腔淋巴结开始,经淋巴结转移,同时具备复发与浸润的生物学特征[1]。膀胱癌包括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70%~75%[2]。现阶段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既往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主要以尿道膀胱癌电切术为主,效果满意,但随着远期疗效的观察,患者出现了高复发率,同时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收治膀胱侧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9例,对比经尿道电切术和钬激光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8月收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9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电切术组20例与钬激光组19例,且经病理组织确诊为移行细胞癌,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电切术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4~85岁,平均(56.5±8.5)岁;肿瘤直径0.8~4.2 cm,平均(2.5±1.1)cm;移行细胞癌分级:Ⅰ级10例,Ⅱ级6例,Ⅲ级4例。钬激光组男11例,女8例;年龄42~88岁,平均(56.1±8.8)岁;肿瘤直径0.7~4.4 cm,平均(2.4±1.2)cm;移行细胞癌分级: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发病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电切术组患者行TURBT治疗,行硬膜外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在电切镜直视下对膀胱肿瘤进行检查,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与范围,随后给予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充盈,首先对周围正常黏膜组织进行电灼处理,随后切除瘤体,对肌肉层进行切割,术后常规三腔气囊尿管导尿冲洗。钬激光组患者行HOLRBT术治疗,麻醉方式、体位与电切术相同,经尿道置入操作镜到达膀胱,以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冲洗,随后判定肿瘤的位置、大小与范围,经膀胱镜操作孔置入钬激光光纤,将钬激光的能量参数调整为1.5 J,调整功率30 W,调整频率18 Hz,在距离肿瘤基底部1 cm的部位进行切割,采用推进式对肌层进行切割,并以水流作为辅助将肿瘤掀起,最后还要将肿瘤周围2 cm内的膀胱黏膜都切除,术后将切除的组织冲出,术后常规三腔气囊导尿冲洗。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后疾病复发率[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钬激光组患者出血量、留置导尿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均显著低于电切术组(P<0.01),见表1。
两组并发症率发生与1年复发率比较:钬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1年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电切术组(P<0.01),见表2。
讨 论
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整个恶性肿瘤中占3.2%,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具有复发性高、多中心性的特点[4]。现阶段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既往的开腹手术创伤性大,患者恢复慢,术后易复发,导致了患者需要反复手术,不仅增加痛苦同时还会提升手术难度。随着近年来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各种微创手术在临床中广泛运用,其中最常见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方式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深得患者的青睐。但两种手术方式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术后效果说法各异,我院对两种术式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x±s)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1年复发率比较[n(%)]
本次研究中发现,行HOLRBT治疗的患者出血量相比行TURBT治疗的患者更少,分析原因是因为TURBT手术需要术者具有较高的操作能力,若在术中未对电极汽化效应调整到最佳,就容易造成出血[5],而本次研究中就有2例患者因该因素出现大量出血。另外我们还发现,HOLRBT术式的患者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留置导尿管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有研究指出[6],TURBT手术容易造成患者术后低钠血症、膀胱穿孔和闭孔神经反射等,研究人员也指出上述并发症与术中使用电切时因高频电流造成膀胱组织被穿透,引发周围组织损伤;再加上高频电极中夹杂低频电流会引发神经刺激,导致神经损伤,尤其是闭孔神经。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因持续冲洗导致低钠血症,HOLRBT手术患者就较为少见(P<0.01)。
综上所述,经尿道钬激光治疗膀胱侧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满意,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经尿道电切术带来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