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观察

2019-04-02万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疼痛感硬膜外剖宫产

万芳

553400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 六枝

当前,剖宫产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对于产妇会造成一定的创伤,产妇术后疼痛感明显。如果产妇疼痛感剧烈,则会影响催乳素的释放,进而导致乳汁减少,另外,疼痛感还会刺激产妇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发其他并发症,对此,必须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有效的镇痛方式[1]。2018年1-12月收治剖宫产产妇200例,对不同镇痛方式在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式以及镇痛效果进行详细探究。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2月收治剖宫产产妇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体重指数(BMI)≥30 kg/m2。年龄23~36岁,平均(28.9±2.5)岁;妊娠周期37~41周,平均(39.1±0.6)周。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产妇分为3组,A组66例,B组66例,C组68例。3组产妇在年龄、妊娠周期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产妇术前及术后均予以常规处理,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均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对于A组产妇,使用硬膜外镇痛方式,给予0.75%罗哌卡因10 mL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00 mL[2]。对于B组产妇,使用静脉镇痛方式,给予芬太尼0.8 mg加生理盐水注射液至100 mL[3]。对于C组产妇,使用多模式镇痛方式,间断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50~100 mg/次,24 h内肌内注射不超过3次[4]。

观察指标:①记录3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1、2、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VAS评分标准:0~10分制,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无法忍受。镇痛效果评价<3分为优,3~5分为基本满意,>5分为差。②记录3组产妇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恶心、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

统计学处理:对于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对于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以及%表示,同时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3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A组和C组术后1、2、6、12、24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镇痛效果较好。见表1。

3组产妇不良反应比较: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A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多,包括运动神经阻滞、神经并发症、导管脱落等,见表2。

讨 论

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会对产妇造成一定的伤害,产妇疼痛感主要来自于子宫收缩以及腹部切口,产妇长期受到疼痛感的影响,容易出现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还会诱发产妇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等等,影响产妇术后恢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药物种类逐渐增多,只有选用科学合理的镇痛方案,才能够降低产妇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生活质量[5]。

表1 3组产妇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分,x±s)

表2 3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比较[n(%)]

2018年1-12月收治剖宫产产妇200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产妇分为3组,A组66例,B组66例,C组68例。A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镇痛方式,B组产妇采用静脉镇痛方式,C组产妇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对3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1、2、6、12、24 h)的VAS评分以及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

本次研究中,硬膜外镇痛方式和多模式镇痛方式术后1、2、6、12、24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镇痛方式和多模式镇痛方式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硬膜外镇痛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A、B两组与C组相比,A组效果确切,但是并发症多,包括运动神经阻滞、神经并发症、导管脱落等,而B组镇痛不全,VAS评分较高。由此可见,剖宫产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方式,镇痛效果明显,产妇痛苦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疼痛感硬膜外剖宫产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