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
2019-04-02史爽
史爽
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因退行性病理改变而导致的,主要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膝部酸痛不适等症状[1]。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出现骨性关节炎后极易对整个关节组织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出现关节功能的丧失[2,3]。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8例, 女12例;年龄45~73岁, 平均年龄(55.46±6.5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46~74岁, 平均年龄(56.67±6.9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包括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监测指标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后第1周 科学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 有利于维持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 以免患者出现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同时在术后对患者局部进行冰敷, 并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踝部关节的伸曲练习, 对于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可预防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的现象。术后24 h需告知患者进行适当的肌力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法训练等, 并考虑患者实际病情, 逐渐增加训练力度。术后第4天需要重点训练动力稳定和主动伸曲膝关节。
1.2.2 术后第2周至出院 逐渐提高患者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指导并鼓励患者早日下床进行适当的锻炼, 使屈膝度达90°。并通过压腿、蹬腿、站立以及主动屈膝等练习方式提高患者的站立与本体感觉。但需注意不可负重练习, 需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训练量进行调整。
1.2.3 出院至患者完全康复 此阶段一般在6周左右, 患者在行常规康复运动的基础上, 还需进行平衡训练、负重训练及耐力锻炼, 可显著增强患者自身的平衡力。当患者出院后3周左右, 鼓励其独立行走, 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①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无效:患者炎症无明显改善, 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增加<30%;有效:患者炎症取得明显改善, 膝关节功能评分增加30%~90%;显效:患者炎症基本消失, 且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增加>90%,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膝关节功能, 总分100分, 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的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43,P=0.044<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85±7.76)分, 明显高于干预前的(64.12±8.48)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0.32±7.93)分, 明显高于干预前的(63.58±8.04)分;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x-±s, 分)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发病时会表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且临床疗效显著。虽然该术式治疗可有效清除游离体,缓解患者肢体疼痛症状,而且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术后必须实施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促进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本院根据康复护理要求及术前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了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计划,并严格遵循计划与规律来实施,与以往的常规护理相比,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重视患者术前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并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后康复方法与步骤。术后积极配合给予患者进行冰敷处理和膝关节屈膝训练等,考虑患者实际康复情况对训练的次数及频率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实现缩短康复时间的治疗目的。术后早期给予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应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肿胀为主,中期康复训练主要是为了扩大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后期主要是完成平衡以及负重等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渐将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4-8]。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