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
——一个你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19-04-02王京
文/王京
“我儿子都两岁半了,想要什么东西,就用手指,不说话,我对他说:‘你告诉妈妈想要什么,妈妈就给你拿。’他就是不说,我坚持他不说就不给拿,可是没坚持一会儿,姥姥已经把东西递到他的手里。”朋友无奈地对我说。
邻居家小男孩刚上一年级,是个小胖墩,为了控制他的体重,妈妈控制他的饮食,并且禁止他吃零食。有一天我下班回家正好碰到奶奶接孙子放学,看见奶奶背着书包,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个吃了一半的汉堡,嘴里塞得满满的,跟在奶奶旁边。奶奶看见我忙说:“他妈妈怕他胖了,不让吃饱,正长身体的时候,不吃怎么行?”
我的儿子放学后还要参加学校的足球训练,每次训练回来一进门,奶奶就一边接过书包、帮忙换衣服,一边说:“我大孙子这一天是多累啊,吃这个吗?吃那个吗?”本来在路上还和我有说有笑的儿子,这时候立马没了精神,好像立了多大的功劳,开始提各种要求……
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大,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由祖辈照顾孩子成为好多家庭的现状。据调查,在我国有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祖辈参与孩子教育的家庭占到50%~60%,而且孩子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越高。
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了家庭矛盾的焦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着自己的想法,而老人对孩子多表现为溺爱、无条件地满足,事无巨细地帮孩子做好每件事,甚至在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充当“保护伞”。那么,隔代教育对孩子易产生哪些不利影响?作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做呢?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 祖辈的溺爱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任性的性格。
大多数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采取顺从、满足的态度,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就会无原则地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办法来改变,孩子也有恃无恐,因为他们有 “保护伞”,稍不顺心就会大哭大闹,直到愿望得到满足,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的性格。
2 祖辈的包办、替代,容易阻碍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形成依赖的性格。
就如第一个故事,孩子不用说话,用手一指,甚至一个眼神,老人就知道孩子想要什么,而且是马上得到满足,根本不用自己动手,甚至不用开口说话。我也曾看到老人追着孩子喂饭,甚至端着碗追到院子里,孩子边玩边吃;也经常看到老人接孩子放学,孩子活蹦乱跳,边走边玩,老人驼着背,背着书包在后面跟着……以上这些做法,都会限制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形成遇到困难不愿尝试着去解决,而是一味地依赖他人的性格。
3 祖辈的教育观念相对较落后,不利于孩子创新精神的形成。
祖辈们由于年龄较大、社交范围小、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接受新生事物较慢等原因,教育观念相对落后,而且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不会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比如,孩子对一件玩具好奇,想把它拆开一探究竟,这时候,老人一般会认为孩子在搞“破坏”,总是会加以阻止,这样就扼杀了孩子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好奇心,妨碍了创新精神的发展。
4 祖辈的溺爱还会导致教育方法不当,不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
孩子放学回家说:“今天某某踢了我一脚。”妈妈问:“他不是故意的吧?”儿子说:“是故意的。”妈妈继续问:“那你怎么处理的?”儿子回答:“我说‘你再踢我,我就告诉老师了。’”爷爷那边发声了:“你怎么不打他,咱们这么大的个子,不能让他欺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孩子谦让等良好品质的形成,也不利于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做。
首先,要尊重、信任、理解自己的父母。我们尊重、信任他们,他们才会做得更好;我们还要理解老人带孩子的辛苦,只是有时候教育方法不当。此外,还要感恩父母的付出,抽时间多陪陪他们,适当的时候买些小礼物,表达你的感恩之情。
其次,要和老人多沟通,尽量达成统一意见。我们在和老人沟通的时候,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注意谈话方式和语气,不要一开口就对老人进行责备,也不要用批评责备的口吻去谈问题。要心平气和地讲出自己的看法,尽量和老人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一致,因为大家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好。沟通好了,可以适时地给长辈灌输一些新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或是带老人听一些教育讲座,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这对我们和孩子都是有好处的。
最后,父母不要做甩手掌柜,要承担主要教育责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要把孩子完全托负给老人,年轻的父母工作忙,可以经常性地从老人那里了解孩子的情况,工作之余还要尽量自己带孩子,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正确引导。这样,隔代教育的很多问题自然就会化解掉,而且孩子很多情感的需求,包括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形成,都是需要父母的积极参与的。所以从孩子的心理发育角度而言,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做父母的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才能真正解决隔代教育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