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2019-04-01高亦飞张季
高亦飞 张季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实践成果与总结,蕴含着丰厚的德育价值。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德育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载体,对红色文化德育功能合理转化,结合时代发展加以创新,使红色文化资源德育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利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德育;价值应用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52-02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新时代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工作,“推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优秀精神文明活动的创建”。目前国内对将红色文化引入高校德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如何将左右江老区精神融汇于高校道德教育的构建以及百色起义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融合研究,仍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
一、红色文化与德育相辅相成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主要阵地,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高校能否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甘于奉献、坚持不懈等精神融入高校德育课程,将红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融入德育实践课程,例如: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烈士公墓等红色文化资源,更具有直观,更易产生情感共鸣。理论联系实际,红色文化贯穿始终,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德育课程也得以完善。
(一)红色文化为高校德育提供丰富资源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一同创造出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是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源,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有的优秀文化成果。其蕴含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等革命精神,也成为当代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广西老区精神融入广西高校德育工作中,能够使大学生对百色起义与左右江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而得以传承,同时将老区精神置于高校思政新的发展传播平台上,使革命老区精神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而与时俱进,永葆生机。
(二)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依赖于道德教育
新时期的高校德育课程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红色文化的融入有不少的争议,红色文化的传承危机渐趋严重。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离不开主体与客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道德教育同样由施教者与受教育者构成,根据德育所针对的对象不同,可以把德育大致分为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等类型。高校德育对象相对而言较为单一,但是个体对象具有多样性特征。在新时期对红色文化进行创造性传承,就需要将红色文化的精髓要义与新时代中的德育内容相结合,使大学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时,切身感受到蕴含中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的巨大鼓舞力量,才能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最终使老区精神得到进一步地传承与发展。
(三)道德教育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为思政工作重要基础
“文化决定教育,教育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德育需要红色文化内容来充实自身的理论基础,红色文化则需要道德教育来解决实际发展与传承的难题,德育与红色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将承载着“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团结奋进、艰苦奋斗”的百色起义与革命老区精神与广西区高校的道德教育建设相融合,为广西区高校德育建设提供新的精神动力支撑,焕然广西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广西区高校不同民族间大学生的团结互助。“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百色起义精神曾鼓舞了一代年轻人义无反顾投身于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革命斗争”,如今,亦是高校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支撑。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历史印证价值功能
红色文化作为无数革命者为建设祖国进行长期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中华民族独立的产物,极具道德教育意义。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是在百色起义与龙州起义发展演变而来,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在革命战争时期,由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领导发动的百色起义与龙州起义,后建立“西南边疆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包含的革命文物与老区精神能够形成一部广西区红色文化史,能够使所有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亦能使高校的青年牢记历史,勇往直前。
(二)文化传承价值功能
缅怀过往是为了展望未来。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传承人类文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实践成果与总结。”在革命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批判性继承的过程,总结出了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二是,“红色文化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提炼并将其运用于祖国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百色精神……这些精神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政治教育价值功能
红色文化倡导缅怀革命先烈,培养崇高的革命道德素养,其传播核心与主旨都有利于提升高校學生的道德素养,具有政治教育功能,亦是高校德育的有效载体。“用鲜活的历史告诉青少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建立在他们对祖国深厚的爱之上。”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新时期高校德育课程融合,使人们在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时,受到革命精神的鼓舞,充分发挥老区精神的现代价值,最终能够使高校思政课程质量提升,实现红色资源的政治教育价值。
三、红色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一)融合于德育课程开发以发挥主课堂作用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离不开主体与客体。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在德育课堂中的所感所受,直接决定着高校道德教育的效果。对于部分大学生理想错位与信念迷失的问题,依靠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已是捉襟见肘。将广西左右江老区精神融于德育课堂,例如思政课程中对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原因、过程、意义进行详细分析,并围绕广西老区精神为主题让学生进行演说,说明老区精神对于自身影响及感触。由此加强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对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砥砺大学生品质、深化大学生情感大有裨益。
(二)结合于社会实践以发挥主体性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仅仅将红色文化融入德育理论中,依旧不能克服传统高校德育课程实践与理论脱节这一难题。将红色文化中物质文化部分物尽其用,充分利用广西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资源,引导高校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并深入其中。如参观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旧址、百色起义纪念馆、与工农红军第七军旧址,采访老一辈革命家,等等。让学生切实走进历史深处,在当年革命家所处环境中身临其境地感悟百色起义精神的难能可贵,切实体会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高尚的品格精神。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当地群众,宣传广西左右江老区精神,并且为困难人民群众提供帮助服务。“以百色起义精神践行者的身份身体力行,投入社会实践,更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情感,使百色起义精神潜移默化于他们的意识之中。”
(三)融汇于新媒体以发挥主传播作用
在新时期应运而生的网络教学平台,也是提供课程教育、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新媒体网络平台是服务性网站,除了社交、微博、论坛等互动性板块,其包含资源共享内容,各高校之间的公开课程、社团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为使思政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西高校德育课程在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后,便可以与其他地区高校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共享,使其他地区高校了解广西左右江老区精神,通过网络平台互动线上参观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对革命先烈的红色精神理解更为深刻。类似于易班的新媒体还有中国大学MOOC、课堂派等学习平台,将广西百色起义与左右江老区精神融汇于新媒体并借助和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创建广西红色网站、论坛、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等,增进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增强大学生对老区精神的了解,深化大学生对革命精神内涵的感悟。借助新媒體的优势,使广西老区精神有机渗透在高校德育课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在大学生乐于其中的同时,思想道德素养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