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论述的世界意义
2019-04-01岳思宇
岳思宇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当今世界形势、时代主题以及全球问题的重要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非凡的理论创新勇气和历史担当精神,不仅具有中国价值,更具世界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2-0008-02
所谓共同体,是指人们在某种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或是指若干国家在某些方面形成的统一组织01。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全人类是一个整体,人类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其实质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世界文明
恩格斯在谈论辩证法时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成果,蕴含着宝贵的世界文明价值。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文明的发展定律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是国际社会的集体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世界其他的政党,有远大的理想,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连接在一起,努力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合作”“共赢”“普惠”的理念,是符合世界文明发展的当代智慧。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世界文明的价值追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含“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理念,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追求。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价值追求本质上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世界人民共同价值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并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发展需求,是中华文明的表达,也是世界文明的价值追求。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文明的互进共荣
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种族、地域、环境、发展历程等因素的不同,各国家形成的文化传统各有差异,各具特色。但是文化无国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峰会等多个国际场合,以此来表达同世界上的各国家合作互助、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和历史担当。这不仅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美好希冀,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倡导各领域、全方位、多层面的交流互鉴,使世界文明在兼容并蓄中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的多元共生,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促进世界文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国际关系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是中国共产党外交政策一直坚持的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高举的一面旗帜,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延续和创新,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权责共担的国际关系
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背景下,获得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世界责任,发扬人道主义情怀,不断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近年来,中国加大了“惠及世界”的力度,不断对接全球发展的深层次要求,努力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公共产品,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并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派出维和部队”等实际措施,身体力行地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了大量工作,走出了一条区别于传统大国的强国之路。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寻求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
现代国际关系中,战争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全球应该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之上,从各国共同利益出发,找到各国共同发展的目标,强化世界各国的共同体意识,通过合作达到共赢,不断探寻解决冲突的新途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营造和平、稳定、平等的伙伴关系,有利于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协调互进的大国关系框架,有利于世界的均衡、普惠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需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同样,和平稳定的国际局勢也是世界发展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重申:“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同舟共济,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展现了中国希望和各国一起守卫世界和平的博大胸怀。
中国将“共赢”提升到外交旗帜高度,通过“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丰富和深化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建设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新时代外交工作的指南,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良好国际环境的重要指导方针。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世界发展
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愈益凸显,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不平衡、不均衡的局面,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困境,全球贫富差距不断增大,恐怖主义、地区动荡等因素时刻威胁着世界。世界充满了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与挑战是传统办法不能解决的,在这种国际背景之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视野。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开创了一条有别于西方、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新道路。西方的现代化是以优先发展轻工业为条件,利用其投资少、资金周转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迅速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伴随着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科学技术时代的到来,西方在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现代化,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西方国家对外进行资本扩张。例如经济全球化,就是由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迟滞与苦难。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是以国家本位和西方中心主义为特征、以资本扩张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
相比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创新和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共同现代化道路。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经济文化大繁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在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地球村”时代,只有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同舟共济,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实现互惠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是对丰富全球治理体系的一大创新,是对以西方国家的价值理念为基础的西方全球治理思想和制度的超越。全球治理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均衡,方向迷失等一系列问题,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等因素严重威胁着全球治理体系。解决全球治理问题,既需要各国自己的努力,也需要从世界的视野、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寻求最佳方案。中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出发,主张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治理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其涵盖多行为体、多层面、多领域、多疆域,具有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联互通、互惠互利、共建共享五大属性,表现为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综合成果,同时又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国际层面的升华。全球的发展和治理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离不开各民族、国家、地区的配合与支持,从全球、全人类的角度出发,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中國为世界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人类命运关怀的整体视角,展现了中国的国际情怀,是中国对于世界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怀,为实现持久和平、摆脱安全困境、共享发展成果、打破历史隔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能被世界普遍接受的公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