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专利产出对医药企业绩效的时滞效应研究
2019-04-01朱国军李箕贵刘钰彤
朱国军 李箕贵 刘钰彤
摘要:本文以2012—2017年128家中国医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使用皮尔森检验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专利产出对医药企业绩效的时滞效应存在差异性,其中发明专利对医药企业战略绩效影响的时滞效应最强,达到4年;其次为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对医药企业财务绩效的滞后效应最强为3年,而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对财务绩效时滞效应不显著。相关结论对于我国医药企业优化内部专利组合,改进专利运营策略,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专利产出;医药企业绩效;专利类型;时滞效应
中图分类号:F426;F27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9.01.006
我国医药行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连续多年超过15%。在医药企业绩效提升过程中,专利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一项新专利的产生,医药市场的接受会有一个过程,专利产出对医药企业绩效影响会有一个时间上的差异,这个差异即为其具有时间滞后性的体现。Ernst 将时滞因素和专利质量权数加入到专利申请与人均销售收入增加的关系测算中[1]。不同类型专利的新颖性和价值是有差异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作用也有所差别。医药企业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产出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与动态均衡关系。本文结合中国医药企业实际,通过实证检验不同类型专利产出与医药企业绩效的关系,重点聚焦研究专利产出对医药企业绩效影响的时滞效应,期望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假设
1.1 专利产出与医药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及时滞效应
大多数学者认为医药企业专利产出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专利产出可以通过扩大医药企业的销售收入来获取竞争优势[2]。美国医药企业专利授予的引用率与市场集中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呈现显著正相关[3]。医药企业专利申请与商业应用之间存在3年的时滞效应[4]。美国制药行业57家公司专利申请量与创新产品投放市场最初2年的销售收入显著正相关[5]。周煊提出专利申请数量代表着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数量,能够显著提高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其中市场导向性强的专利产出比科技含量高的专利产出更能够提升企业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6]。唐恒运用计量经济学协整分析和Granger 因果关系分析,提出在医药制造行业中实用新型专利对于公司业绩水平的贡献程度最大[7]。化学和生物制药企业所积累的实用新型专利与企业绩效呈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发明专利与医药企业的绩效之间关系不显著[8]。医药企业实用新型专利不需要长时间的吸收和转化,发挥作用更加持久[9]。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做出以下假设:
H1:医药企业专利产出与医药企业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
H2:实用新型专利相比发明和外觀设计专利对医药企业财务绩效的时滞效应更显著。
1.2 专利产出与医药企业战略绩效关系及时滞效应
专利资产体现企业未来成长价值。医药企业专利产出对公司股价、市值等战略绩效指标存在正向影响。中国上市医药公司专利产出与战略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中国医药企业专利产出的情况直接关系到能否突破美国、日本、德国等医药制造业传统强国的专利壁垒,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10]。不同专利类型对企业战略绩效的影响大小也不一样。美国20家生物技术公司专利授权进行质量加权后对市场价值具有更强的影响[11]。台湾医药制造企业专利权数与企业税后收益显著正相关且具有递延效果,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更大。夏太寿从技术覆盖范围、相对技术优势、加权平均存活年龄这三个方面组合,提出发明专利更能够帮助医药企业通过专利布局,在医药产业某些细分领域设置专利壁垒,创造出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12]。
综上,做出如下假设:
H3:专利产出与医药企业战略绩效显著正相关;
H4:发明专利产出相比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对医药企业战略绩效的时滞效应更显著。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和数据
以沪深两市的医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观测期内曾被 ST 和 PT 的公司和无法获取数据的公司,最终得到有效样本128家。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专利申请量对公司价值有4年的时滞,故我们获取2012—2017年样本公司年专利产出数据。
2.2 研究变量的选择
2.2.1企业绩效的测度
医药企业绩效具体包括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企业财务绩效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着眼于企业年度目标选择一定的市场策略实现主营产品销售额或者利润的提升,财务绩效可以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衡量;企业战略绩效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根据企业愿景和使命选择适合的战略并实施所取得的市场效果,可以通过市场对企业远期成长前景的预期来加以衡量,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战略期权价值,战略绩效可以用公司市值来衡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是 i 公司第 t 年主营业务收入,关注的是企业销售业绩。公司市值为 i 公司第 t 年市值,即股票最低价和最高价的平均值乘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2.2.2专利产出的测度
以专利申请数量代表专利产出水平。专利申请量 为i公司第 t-j 年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为 i 公司第 t-j 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用新型申请量为 i 公司第 t-j 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外观设计申请量为 i 公司第 t-j 年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
2.2.3控制变量
本文将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和资产负债率设置为控制变量。专利产出与企业绩效受公司规模影响较大,为 i 公司第 t 年总资产的对数。成长性大的公司在专利申请上会更为积极,公司业绩也往往更为突出。公司成长性为 i 年度第 t 年销售收入增长率。负债率高的公司的业绩往往也较低,因此有必要对公司资产负债率进行控制。资产负债率为 i 公司第 t 年资产负债率。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2.3 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假设,考虑专利产出对经营活动所发挥的作用会延续i个年度,本文构建了专利产出与医药企业绩效的时滞效应关系模型:
模型(1)(2)用来检验专利产出与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公司市值的回归关系,其中,表示专利申请量,i 表示公司,t 表示年度,j=0,1,2,m 时,t-j 分别表示当年、前一年、前两年和前 m年,C 是常量, 为残差项。将上述模型中的 PAT 换成 PIA 得到模型(3)(4)來检验发明专利产出与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市值的回归关系。
将上述模型中的 PIA 换成 PUA 得到模型(5)(6)来检验实用新型专利与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市值的回归关系。
将上述模型中的 PUA 换成 PUG 得到模型(7)(8)来检验外观设计专利与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市值的回归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用本研究方法确定滞后期基于一种假设,即专利数量与企业绩效是线性关系。本文确定的滞后期与 Ernst, Comanor 和 Sherer 等学者基于不同行业企业的研究结论较为接近,本文取滞后期方法是基本合理的。
3 实证结果
3.1 描述性分析
3.1.1描述性统计分析
128家样本企业2017年主营业收入均值为26.45亿元,市值均值为67.753亿元,发明专利均值最高,外观专利次之,实用新型最低。医药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专利质量相对较高。
3.1.2单变量相关性分析及递延效果评估
为确定回归分析中的滞后期(即i值),本文对公司市值、主营业务收入与2012—2017年专利产出数量的关系进行了皮尔森检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2017年公司市值与2015年医药企业专利申请量的相关系数(0.328)、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与2017年医药企业专利申请量的相关系数(0.205)是最大的。这说明专利产出对我国医药企业市值的影响大约存在2年滞后,而专利产出对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存在滞后影响。该结果与国外研究结论“专利申请量对滞后2到3年的主营业收入存在正向影响”存在差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专利质量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医药上市公司2012—2017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量比例在 1/2 左右,而发达国家超过 4/5 的医药专利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对公司绩效仅具有短期效应,从而缩短了时滞效应。
表3可知,2017年医药上市公司市值与2013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的相关系数(0.296)、2017年主营业收入与2017年发明专利申请量的相关系数(0.099)是最大的,这说明发明专利对医药企业市值和主营业收入影响的滞后期分别为4年和0年。发明专利对我国医药企业财务绩效的时滞效应不明显,但对战略绩效的时滞效应非常明显,原因是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20年,其申请过程相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技术质量更高,对于企业战略绩效的影响较其他两种专利更为持久,拥有较多发明专利医药企业会有更好的表现。
2017年医药上市主营业务收入与2014年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相关系数(0.101)、2017年公司市值与2014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相关系数(0.279)是最大的,这说明实用新型专利对医药企业市值和主营业收入影响的滞后期都为3年;我国医药企业实用新型专利产出无论是对财务绩效还是战略绩效的递延效果都很明显,原因是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目前还处于仿制阶段,很多创新就是对老品种重新设计,并利用后期广告和营销手段进行炒作。
2017年医药上市公司市值与2015年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的相关系数(0.273)、2017年主营业收入与2017年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的相关系数(0.268)是最大的,外观设计专利对医药企业市值和主营业收入影响的滞后期分别取2年和0年,医药企业外观设计专利对财务绩效无递延,但对战略绩效递延效果较明显。
3.2 回归分析
模型(1)和模型(3)中控制变量的符号显示,医药上市公司规模对企业主营业收入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企业成长性对企业主营业收入具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主营业收入有负向影响但极不显著。而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财务风险指标对公司市值具有正向影响,其中规模对公司市值的影响较为显著。由表4可知,医药上市公司专利产出与主营业务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回归系数为 0.29),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没有时滞效应;专利产出对医药企业市值影响的滞后期为2年,2015年专利产出对2017年市值的影响最显著(回归系数 1.179)。
由表5可知,医药上市公司发明专利与主营业收入呈现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回归系数为-0.409),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没有滞后期,原因是发明专利产出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会降低当前的财务绩效。发明专利产出对公司市值的影响滞后期为4年,时间较长,其中2015年医药上市公司发明专利对2017年公司市值影响最为显著(回归系数为1.735)。
由表6可知,实用新型专利产出对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滞后期为3年,其中2014年实用新型专利对2017年主营业收入影响最为显著(回归系数达到2.357)。实用新型专利产出对医药企业市值的影响滞后期也为3年,其中2014年实用新型专利对2017年公司市值影响最为显著(回归系数达到19.137)。
根据表7,外观设计专利产出对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没有滞后期,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对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757)。外观设计专利产出对公司市场价值影响的滞后期为2年,其中2015年外观设计专利产出对2017年公司市值影响最为显著(回归系数为2.009)。
4 研究结论及管理启示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综合使用皮尔森检验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利用128家中国医药上市公司2012—2017年的专利申请数据以及年报数据,对不同类型专利产出与医药企业绩效的回归关系和时滞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不同类型专利产出对医药企业绩效滞后效应存在差异性。发明专利科技含量最高,其申请的周期及授权保护期也最长,其影响医药企业绩效的时滞效应也最明显,发明专利对战略绩效影响的时滞效应最强,达到4年,其次为实用新型专利为3年,最后为外观设计专利为2年,实用新型专利对医药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时滞效应最强,为3年,而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对财务绩效的时滞效应不显著。
(2)不同类型专利产出与医药企业绩效具有相关性。发明专利对医药企业财务绩效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2015年发明专利对2017年战略绩效影响最为显著,2014年实用新型专利对2017年医药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影响最为显著,2016年实用新型专利对2017年战略绩效影响最为显著,外观设计专利产出对当年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015年外观设计专利对2017年战略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
4.2 管理启示
(1)医药企业领导层在制定专利战略时,可以利用不同类型专利产出在改善企业绩效的不同特点,合理计划不同类型的专利组合,以更有效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鉴于发明专利影响医药企业战略绩效的时滞效应作用显著,实用新型专利在提升财务绩效作用显著,医药企业管理层可以加大对高质量专利的研发投入,通过增加发明专利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战略地位,适度增加实用新型专利产出可以及时提高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获得充足的现金流,为企业更长远的发展提供支撑。
(3)政府部门在制定技术创新优惠政策时,可以重点考虑对申请发明专利的医药企业予以政策性扶持,提升发明专利在整个医药行业专利产出的比重,鼓励企业加大核心发明专利研发,提升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Patrick Thom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Indicators and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J].Scientometrics, 2001, 51(1): 319-333.
[2] 谌凯,应向伟,吴叶青,等.基于专利分析和文献计量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态势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 38(2): 103-111.
[3] 庞弘燊,宋亦兵,覃筱楚,等.广东省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 38(1): 92-102.
[4] 付韬,杨志慧,秦震.京津冀区域医药产业专利合作网络结构及其对医药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17, 37(22): 177-183.
[5] 潘玮,孙伟伟,张世玉,等.医药专利分析领域研究热点探测及对中药专利分析的启示[J].现代情报, 2017, 37(3): 148-152
[6] 周煊,程立茹,王皓.技术创新水平越高企业财务绩效越好吗?——基于16年中国制药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数据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8): 166-179.
[7] 唐恒,金志成.我国医药制造上市公司专利水平与公司业绩协整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8): 180-183,188.
[8] 王天歌,王金苗,袁红梅.基于专利维度的我国生物医药核心技术的识别与分析[J].情报杂志, 2016, 35(4): 112-117,69.
[9] 高军,索玮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多阶段时滞效应研究[J].管理评论,2018,30(8):69-78.
[10] 孙金花,杜姣.时滞效应视角下风险投资、R&D投入与知识产出的动态均衡关系——基于协整与VECM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15): 9-15.
[11] 索玮岚,高军,陈锐.科研机构科技资源使用效益评估研究——基于时滞效应和关联效应视角[J].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34-241.
[12] 夏太寿,王园磊.基于专利组合的我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竞争情报研究[J].图书情报研究, 2017, 10(1): 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