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来了,“老大”该怎么办?
2019-04-01蒋亚娟
蒋亚娟
摘 要: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老二”。随之而来的“老大”的嫉妒心变强、安全感降低、沉默寡言等心理问题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访谈十几位家有“老二”的父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文章分析在“老二”到来之后“老大”的相关表现等内容,主要从家长角度提出了对“老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解决策略,以促进“老大”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老大”;“老二”;表现;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5-0080-02
一、“老二”到来之后“老大”的表现
(一)嫉妒心变强
当家里只有“老大”时,玩具零食等都归他一人,同时家庭也都把重心放在“老大”身上,给予全部关爱,“老大”早已习惯这种家庭氛围、相处模式。自从“老二”到来,原有模式就发生了改变,爸爸下了班先去抱“老二”,妈妈平时陪“老大”的时间也在不断缩减。通过访谈得知,有时“老大”也会说出“妈妈只爱弟弟妹妹,不爱自己”的话语。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因为“老二”的到来,“老大”产生了嫉妒心。
(二)安全感降低,部分行为退化
对于在幼儿园的“老大”来讲,他们大都面临着入园焦虑以及和“老二”分享父母爱的双重焦虑,因此情绪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在访谈中,其中几位妈妈指出,大宝现在会经常让抱抱,让陪自己玩耍、讲故事。以前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但自从“老二”到来,这些情况发生的频率较之前来讲增加了许多。
此外,还有部分家长指出,大宝好像回到了更小的时候,明明自己会穿衣服,现在非要帮助才能穿上;看见弟弟妹妹喝奶瓶,自己也要喝;吃饭的时候要有人去喂;晚上也不愿意自己一个人睡,非要有人陪伴。之前这些事情对于“老大”来讲基本都能办到,自从有了“老二”,他们掌握的这些技能好像突然消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行为退化现象。
(三)经常哭泣或沉默不语
“我们家大宝不知道怎么了,最近她好像不怎么爱讲话了,以前幼儿园里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她都会主动给我讲,但现在她回到家里就坐在小凳子上不说话,我叫她她也不回应。”“我们家大宝最近好像受了很大委屈似的,总会莫名其妙地哭,我问了幼儿园老师,老师也说我们家孩子最近特爱哭,我也不知道哪里惹到他了,有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劝他。”这是访谈时一些父母告诉笔者的。同时通过搜集相关案例,笔者发现自从“老二”到来之后,“老大”确实相比之前情绪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四)故意和“老二”起冲突,甚至会欺负“老二”
通过搜集近两年的新闻案例,笔者发现许多“老大”欺负“老二”的情况,有的“老大”还会用脚踢“老二”,甚至会直接打“老二”头部,还有的“老大”会和二宝争夺玩具等。此类案例层出不穷,在进行访谈时有家长也说自己家“老大”有时会欺负“老二”,有时会争夺二宝的奶瓶,在二宝睡觉时会故意大声喊叫,在二宝哭闹时也不让爸妈抱,等等。还有一些较为极端的“老大”伤害“老二”的案例,虽然不太多,但同样应该引起重视。
二、“老大”在“老二”到来之后的行为变化原因分析
(一)原有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
在“老二”到来之前,家中一直维持“421”模式,即父母长辈四个、夫妻二人和孩子一个,所有的关爱都是围绕“老大”展开的。突然有一天家里来了新成员,爸妈抱“老大”的次数和给“老大”讲故事的次数相比之前都有所减少,以前爸妈买来玩具都是送给“老大”,现在好多新玩具都给这个新成员。这种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让“老大”的心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二)父母的“不公平”对待
在采访中,至少有三对夫妇告诉笔者,自从有了“老二”,自己对“老大”最常说的话就是“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可是却忘了“老大”也是一个需要呵护和关爱的孩子。诸多家庭在“老二”到来之后都会存在这种情况,正如以上所说,家庭模式发生了变化,“老大”不再是家中核心,“老二”年龄更小,更需要呵护。“老大”由于自身思维发展的限制,并不能理解父母对自己前后态度的转变,因为也会引发相应的心理问题。
(三)“老大”自身角色转换带来的冲突
所谓角色冲突主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同时担当的几个角色同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同时这几个角色之间又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感到左右为难。“老大” 作为家长的长子、长女,更多地是希望能夠扮演一个示范者的角色,为弟弟妹妹做出榜样,甚至帮助父母分担一些照顾自己弟弟妹妹的任务。但是突如其来的角色转换让“老大”在短期内很难适应,从而产生一定的角色冲突。
(四)他人的言语和行为误导
“你的爸妈不要你了,只要你的弟弟。”“以后你们家房子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了,你要分给你弟弟一份了。”“弟弟(妹妹)长得比哥哥(姐姐)更可爱。”……这样的话语我们经常会听到。其中在采访过程中,一个妈妈指出,孩子姑父就对“老大”说:“以后你妈妈就不要你了,只要你的妹妹,你的玩具也要给妹妹玩喽。”这句话正好让自己听到,当时大宝就委屈地哭了起来。还有部分家长指出,每次朋友过来看望“老二”也都直接越过“老大”,只抱小的。还有的只给二宝带礼物,没有给“老大”带礼物。这种他人言语的误导和行为的忽略都会对老大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虽然“老二”的到来对“老大”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让“老大”受一定“委屈”,但“老二”对“老大”的成长有着诸多不可忽视的意义。例如,可以促进“老大”责任心的建立、分享意识的强化和行为的发展,让“老大”拥有成长过程中的玩伴等。为了能够真正使这些益处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老二”到来后“老大”出现的心理问题。
三、对“老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对“老大”父母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继续和“老大”保持亲密关系
对于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是不能因为“老二”的到来而忽略“老大”的感受和对“老大”的陪伴。平时父母要多和家中大宝交流,关注其情绪的变化,对于“老大”增加的哭闹要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如果妈妈忙于照顾“老二”,那么爸爸就可以多抽时间来陪“老大”,爷爷、奶奶也不能因为小孙子的到来而减少对大孙子的爱。“老大”并非不爱“老二”,只是由于被家庭成员忽略,才表现出一些情緒,采取一些行动来“争宠”。因此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抑或是其他家庭成员,都不要忽略“老大”自身也是孩子,而要继续和“老大”保持亲密关系,不让其产生心理落差。
2.多到二孩家庭中走动,多用绘本、故事等来培养“老大”的角色意识
在家中“老二”到来时“老大”有时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接受自己的新身份。这时父母应该多带“老大”去有“老二”的家庭走动,让“老大”观察其他家庭两个孩子是如何相处的。同时父母也要多给“老大”购买一些有关兄弟姐妹之间相处的绘本,在空闲时给老大多读一些手足之间的故事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老大”了解和兄弟姐妹的相处之道,从而逐渐适应自己的新身份。
3.在一定程度上忽略“老大”的行为退化,并给予更多的关爱
根据前期的访谈以及相关视频和文献资料可以得知,在“老二”到来之后,“老大”出现了一定的行为退化,以前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现在都需要他人的辅助。这时父母不能一味苛责,要多些理解和包容,并反思最近是否减少了对大宝的陪伴和关爱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老大”这一行为的变化,保持对大宝的关爱。
4.培养两个孩子之间的情感,让“老大”参与对“老二”的照顾
如果没有家长的引导,“老二”的到来对于“老大”来讲就像一个陌生人闯入自己的生活中,同时还抢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这时就显示出培养两个孩子之间情感的重要性。爸妈在平时照顾“老二”时也应让“老大”参与其中,例如让“老大”帮忙递奶瓶,让其给弟弟妹妹搭配衣服和洗澡,等等。让“老大”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可培养“老大”的责任感。
5.家庭资源的平等、合理分配
首先在资源分配上,在给“老二”购买日常用品和玩具时,也要考虑老大的感受,给其同等待遇,不要让“老大”产生自己在家中地位逐渐下降的错觉和心理落差,觉得父母只爱弟弟妹妹不爱自己。同时在情感态度上,在给“老二”关爱的同时也要给予“老大”同样的关心与爱护,不要只顾照顾“老二”而忽略“老大”的感受,毕竟“老大”也是需要关爱的孩子。平时依旧给“老大”讲故事,陪“老大”做游戏,接送“老大”上下幼儿园等。
(二)对幼儿园的建议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讲要多对成为“老大”的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意识到成为哥哥姐姐是一件自豪的事情。同时也要多举办角色扮演活动,多让幼儿扮演哥哥姐姐,来体会照顾“弟弟妹妹”的乐趣。此外,教师也应多引导幼儿去学习有关手足情深之类的绘本,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榜样示范。幼儿园也可以开设一些混龄班进行混龄教育,把年龄相差十二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同一环境里,让其共同学习和生活,让大的孩子帮助小的孩子穿衣、系鞋带、拿杯子等,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年长幼儿的责任意识。
(三)对“老大”所在社区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响应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孩子生活的社区也应该积极开展相关讲座,提高家长的认知。同时,社区可创办一些育儿专栏,加强对二孩家庭中的“老大”进行教育内容的宣传。此外,社区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一些亲子互动小游戏,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架起情感交流的桥梁。对社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让社区教育走进家庭,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念丽,乔环环.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家庭第一个孩子面临的挑战[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8):570-573.
[2]邹丽琼.如何引导一孩悦纳二孩的到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