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分析
2019-04-01吕汉城
吕汉城
摘 要:大学生择业观事关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对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家庭环境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观的树立。尤其是家庭环境中的家庭收入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择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的制订。文章根据自编“大学生就业调查表”通过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大学生的择业观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影响因素
据教育部官方统计,我国2010年全国普通本专科高校中本科层次毕业人数为259万,专科层次毕业人数为316万,共575万,而到2017年本科层次毕业人数为384万,专科层次毕业人数为351万,共735万。在7年时间里增长了160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增长了125万人。由此可见我国的高层次人才正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发展。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和变化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现实问题,要求大学生要必须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尽早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树立应对市场变化正确的择业观和生涯规划。大学生的择业观不仅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客观因素影响。其中客观因素中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选择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情况、探析其选择背后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择业观影响,以探究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研究就吉林省長春市某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2份,问卷回收率为92%。样本在各变量的分布情况见表1。
(二)调查问卷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调查表”,问卷分为三个部分:(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2)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所在地、生源地、家庭子女数量、家庭月收入、父亲学历、母亲学历;(3)就业选择情况,包括所学专业发展前景、毕业方向选择、就业形势、就业准备开始时间、职业规划、对就业规划产生影响的因素、对择业产生影响的因素、未来就业区域选择、理想的工资水平、工作的最大意义等信息。
在参考以往相关调研基础上编制本调查问卷,初稿形成后,选取部分在校研究生进行试测,并随机抽取个别学生进行访谈,对问题设计、语句描述、是否贴近大学生实际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根据试测结果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和增删项目,形成最终的正式问卷。
(三)调研程序和数据处理
本研究正式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春某高校图书馆和食堂以及校园路上随机填写问卷,要求受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填写问卷,完成调查。
对回收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查,共剔除8份未回收问卷,保留92份有效问卷。使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家庭环境对择业观的影响
对样本数据进行家庭环境、毕业选择情况统计分析,以探究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分别分析家庭收入对择业观的影响、生源地对择业观的影响、父母学历对择业观的影响。(见表2、3)
根据下表可得出父母亲学历、生源地、对择业观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家庭月收入对毕业选择的Pearson 相关性值为0.216,对是否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的Pearson 相关性值为0.215,即表明家庭月收入对毕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具有显著的区别。这表明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择业方向以及职业规划。
另外从择业影响因素描述统计来看,大学生父母及亲友的建议对择业选择影响的比例为81.2%,所学专业对择业方向影响的比例为5.9%,自己的想法及规划对择业影响的比例为12.4%。根据数据显示父母及亲友的建业对择业选择的影响最深。
在家庭收入方面,家庭的收入与是否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具有负相关关系,与就业选择具有正相关关系,即家庭收入低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更明确,而就业选择则更偏向于就业而非急需深造;家庭收入高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较为模糊,其就业选择更偏向于急需深造而非直接就业。这是因为,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就业的紧迫感越差,较少关心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职业规划,并且越有经济能力继续深造。而家庭收入越低,大学生对就业压迫感就越强,并会很早制订自己清楚的职业规划,并且在毕业后直接工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三、研究建议
根据本研究结果所示大学生择业观与家庭环境呈相关关系,参考借鉴以往国内外关于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干预研究,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在进一步丰富职业指导理论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一)大学生及其家庭角度
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有个合理的规划,要充分了解和肯定自我,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掌握好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和完善自己;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认清就业形势,培养职业决策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更新自己的择业观念,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
此外,许多研究都表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择业观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者认为,应该鼓励家长对孩子在经济上、情感上和生活上给予大力支持,无论是物质支持、精神支持还是人际支持,都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家长应该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多一点的安慰和鼓励,减缓学生的就业焦虑和压力。
(二)学校和心理咨询工作角度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专业的人才。一是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应该要做好哪些准备;二是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建立高校专业信息预警机制,广泛及时地收集发布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和升学和出国的信息,定期举办与就业及升学有关的知识讲座,提供完整、准确和具有前瞻性的就业和升学信息,让学生及时充分了解到相关信息,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参考文献
[1]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0:34-41.
[2] 张帆.我国当代大学生择业观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 黄馨影.家庭环境.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1.
[4] 张良红.家庭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100-101.
[5] 潘国锋.家庭期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4.
[6] 汪玉敏.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moe_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