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课外辅导

2019-04-01张鸿栋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外辅导利益教育

张鸿栋

摘 要: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已经是家庭、孩子所面临的社会性问题,文章从实际出发,分析了课外辅导产生的根源与背景,指出了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给学生本人、教师和家庭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监管合法性、取缔非法性课外辅导,依靠学校兼办、提高教师收入等措施消除个人隐蔽性社会辅导,建立教育良好秩序的设想。因此研究课外辅导的因与果、利与弊,制定有效的法规和政策,使之为教育服务,已经成为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课外辅导;教育;利益

一、课外辅导的根源与背景

(一)学生家庭及个人的需要

高考是绝大部分孩子和家庭改变前途命运的大事,是鱼跳龙门的机会。近年来,我国高考实行各省按成绩位次依次录取制度,分数高的孩子具有优先选择权,这就使高分就能上优等大学,享受优质教育,优等大学里面全是高分优秀孩子,一般大学里面全是分数一般的孩子,大学从生源上进一步进行了优化分级,好大学里面全是好学生、好老师,一般大学里面全是一般学生一般老师,高考分数高就意味着能享受到好的教学资源,能够结识一大批优秀的老师、同学,将来有更宽、更广的路能走。所以,追求高考高分已经成为多数家庭、孩子的唯一,教育很多时候拼的不全是智力,还有金钱与地位,小、初、高的家庭教育资金的投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结果的:高考的总知识点的量是一定的,别人一遍学会,我可以五遍学会,结果是一样的,仅存在投入差异而已。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认定:高考成绩=智力+努力+投入,只要自己努力,智力差一点是可以用投入补齐的。所以辅导能够繁荣昌盛的背景就在于有需求。

(二)利益是课外辅导的根源

所谓无利不起早,正是由于中介及个人看清楚了学生个人及家庭在课外辅导上的需求,抓住了学生及家长的迫切需要,遵循了市场导向规律,在精心的推动下,有偿课外辅导才迅速繁荣与发展。研究发现,参加有偿辅导的主要是中学教师,他们常年甚至一辈子只教授一门课,工龄超过10年的教师,这门课对他们来讲已经是小菜一碟,参加课外辅导不需要任何的备课等投入,相当于开办了一个没有投入且不需要备案和交税的工厂,接的每一笔业务都只有纯利润。在三线、四线等城市,假定一对一辅导1小时200元,一年寒暑假约80天,周末约80天,假期共约160天,假定一年只辅导80天,每天6小时,那么一年的收入就是80×6×200=96000元,而我国三、四线城市的中级职称的教师一年工资收入大约7万元,作为一个中学老师,只是牺牲了自己的一点儿休息时间,却能赚的比自己工资高的多的收入,那又有谁不想做呢?

(三)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课外辅导成多样性发展

以前,课外辅导的老师和学生主要集中在本地域,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辅导范围逐渐扩展到全国,跨地域网上辅导成为课外辅导的形式之一,除了中学教师以外,中介机构也组织了部分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大规模网上辅导,是课外辅导呈现复杂化趋势。

二、课外辅导的利与弊

(一)课外辅导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孩子的课下成长

(1)课外辅导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使世界更加花花,对于自制力较低的青少年,思想还未成熟,好奇心较重,容易走极端,易受到反面影响,关于青少年的沉迷网游、暴力模仿、打架斗殴等报道屡见不鲜,课外辅导能够使中学生把更多的课外时间用在学习上,远离社会污染,减少犯罪,保持社会安全稳定。

(2)课外辅导能够预防家长对学生疏于管理。作为经济社会,学生父母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每天为生计操劳奔波,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假期中的孩子没有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的陪伴,如果自制力较差,极容易因疏于管理而荒废学业、沉迷游戏不能自拔。很多时候,家长送孩子去学习班的直接目的,就是不放心孩子自己在家,找学习班管着孩子,而学习却是次要的。

(3)课外辅导能够提中下游学生成绩。参加课外辅导的既有上游学生,也有中游和下游的学生,据统计,有58.5%的家长认为参加辅导“有一定的效果”或“有明显效果”,有32.1%的家长感觉“没有什么效果”,也有一些家长表示“说不清楚”,有效果的主要是中下游学生,对上游学生,辅导班仅起到对已掌握知识的复习巩固作用。

(二)课外辅导会扰乱正常的教育投入和秩序

(1)课外辅导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和成本教育,家庭所承担的教育费用只是很少的部分,但辅导班的发展与普及,直接使家庭的初级教育投入大大增加,正是因为辅导机构抓住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互相攀比的心理,推出了各种档次和规格的课外辅导模式,在他们有意的推波助燃下,从低收入到高收入家庭将课外辅导的规格提高到自己家庭能够承受的极限,使课外辅导已经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份额,且逐年递增。

(2)课外辅导使部分老师没有道德底线。学校应该是纯净的沃土,老师应该是单纯的知识传道者。但辅导班的普及,使老师看到了商机,部分老师不再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职责,而是把教学看做赚钱的工具,本应该上课讲清楚的知识点,课上不讲或故意讲不清,留待辅导班上讲解,逼着学生上自己的辅导班,已达到盈利的目的。

(3)课外辅导造成学生心理负担。有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上辅导班,每年的寒暑假总是通过辅导班将下学期的课程学完,别人家孩子玩耍的时候她总是在学习,学习成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名利前茅,渐渐地心理产生了畸形,高二的时候开始一看书就头疼,最后退学了。实际上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正是由于家長受辅导班的影响,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日积月累的使孩子的心理产生畸形。

三、对课外辅导的对策与建议

(一)课外辅导应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之下

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正式注册的课外辅导机构,不仅是“经济人”,还应该是“道德人”,课外辅导机构不仅是为了赚取利润,同时也是作为教育多元化的组成部分服务社会,课外辅导机构所具有的营利性和公益性并不完全对立,是可以共生发展的,而共生发展的前提就是要在法定范畴内加强对其规制、监管、评估和考核。

非正式注册的课外辅导个人,具有非常强的隐蔽性,这部分人主要是中学教师,虽然政府一直明令禁止正式教师不能参与有偿辅导,但由于辅导市场的存在,辅导方式、手段的多样化,很难做到全面的直接监管,需多方面配合加强规制。

(二)严厉打击非法课外辅导

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对于没有备案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严厉打击,首先要发动学生及家长不接受这样的辅导,其次要发动群众对周围的个人非法辅导进行监督,严防以住宅和出租房作为辅导场所的辅导活动,营造草木皆兵的氛围,第三要进行网络监控,严查网络非法辅导。对在职教师进行非法辅导的,需承担法律責任。

(三)学校搞好第二课堂辅导,消除课外辅导的生源

在职教师参加课外辅导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如何使老师收心将全部心血放到正常授课上来,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考虑的重点。假期是我国的传统,古代师生放假的原因不外乎这几种:农忙时帮助家里农收、酷暑时躲避炎热、严寒是躲避寒冷。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已经使农忙不忙、酷暑不热、严寒不冷,放假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可以考虑在专家的论证和行政的指导下,学校不再放长假,多出的时间学校分类别、分层次的开设辅导课堂,给学生修补知识漏洞,提高素质和技能,使辅导纳入官方的计划和管理,孩子不缴纳辅导费,教师额外的报酬有政府支付,这样孩子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去上课外辅导,孩子放在学校家长最为放心,没有孩子的辅导班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这是造福所有孩子和家庭、稳定教育秩序的最有利措施。

(四)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实现优胜劣汰

教师除了基本的工资收入之外,应根据效绩对第二课堂进行补贴,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也应进行补助奖励,通过精神与物质、奖励与惩罚把教师规范到正常的教科研上来。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对于只追求利益、不负责任、得过且过、偷奸耍滑的人员坚决剔除教师队伍,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是教育所必的,也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四、结语

课外辅导是千家万户正在面临的教育问题,产生课外辅导的根源是需求和利益,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课外辅导对家庭、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将其融入到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之下,才能正确处理好课外辅导,使之利国利民,为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颖.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

[2] 方芳.课外辅导机构的法律地位与规制[J].教育科学研究,2018.07.

猜你喜欢

课外辅导利益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课外辅导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英国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教育公平:问题、策略与启示
课外辅导风起云涌,引发“高烧不退”之势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