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19-04-01田云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动手能力小学教学

摘  要: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其审美意识、审美创造能力培养都有直接关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树立科学的美术教育观念,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基于此,笔者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分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路径,希望本研究内容具有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  美术课程  动手能力

应试教育机制影响下的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活动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我们在小学美术实践教学活动中常见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就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来说,我们需要结合学科教学目标,为小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契机,锻炼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为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也积极的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课堂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教师也逐渐开始加强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传统教学影响,小学美术没有被重视

传统的教学将语文、数学、英语作为三大主科,所以在传统教学思维下,小学美术的教学受到冲击,小学美术教学的时长要远低于其他学科,部分学校甚至存在私自占用美术课堂进行其它科目的学习。在传统的科目考察下,忽略了对于美术科目的考试考察,这也造成了学生对于小学美术关注度不高的状况,在学校和学生的角度看,小学美术存在不被重视的局面。

(二)教育资源与美术教学不匹配

很多小学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程的发展,导致相关的美术教育资源建设不到位。首先美术教师不专业,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师,导致其在为学生进行美术知识讲解时不专业,教学手法单一不灵动,美术思想不到位,学生学习一知半解,最后打磨掉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在美术资源方面的投入不到位,没有合理的资源供学生进行创作性的学习。

二、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进行有效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对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的营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及进行想象,给学生创设发散性的情节思维,结合教材深入的挖掘情景教学的各种因素,在语言上要多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通过语言让学生的思维活力增大。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把学生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以“多姿多彩的靠垫”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靠垫的审美性、实用性的综合考虑,运用自己喜欢的纹样、色彩审计靠垫。靠垫作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家具物品,学生对它们很熟悉,但是动手设计却会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在课堂学习中也乐于参与。首先,教师要布置学生研究、分析教材,回答“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设计靠垫用社么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你喜欢什么图案纹样?打算如何进行色彩搭配?”这时学生通过仔细回想和积极抢答的方式,与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欣赏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

任何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美育功能,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欲望。但是教师在选择美术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作品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践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如果内容联系不够紧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使用需求进行二次创作。在《闪光的烟花》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网络上的一些图片或者优秀的摄影作品,为学生展示烟花绽放的精彩瞬间,激发学生的独立创作灵感,使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主动从开展创作活动。再如,在《玩泥巴》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的美术欣赏课仅仅局限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画,那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起到的作用明显不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可以在课前准备活动中,主动制作泥巴汽车、沙发、人物等等,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接触过实物之后,更有进行自主创作的冲动和欲望,这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加强学生对于美术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在学习《雪孩子》的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堆雪人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对雪人进行创作,在堆雪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选取合适的物品对雪人进行装饰,进而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四)设置相关的手工课程

手工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于手工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在实践的操作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美术学习不仅是绘画,还包括剪纸艺术、泥塑、雕刻等各个方面。在《化腐朽为神奇》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就可以收集相关的手工作品供学生参考。让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创作。比如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卡纸、碎布、纸盒等材料设计一个简易的房子;利用废旧的报纸完成人物造型的设计等。通过这种类似的手工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引导小学生的参与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能力培养平台,充分利用课上和课余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利于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价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美术学习中得以有效培养,能够促进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龚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11(20):147.

[2]赵颖.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新课程(上),2016,32(01):179.

[3]孙春艳.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神州,2018,32(01):145.

[4]何子艷.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16,22(02):244-245.

作者简介

田云婷(1978.07—),女,汉族,籍贯:安徽阜阳市,大专,小一,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动手能力小学教学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