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探析

2019-04-01周红玲

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心理学问题

周红玲

摘 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国力增强,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社会治理,在新时期增强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中社会治理的心理学问题就是新几年提出的,引起了心理学者的重视,从心理内涵出发,认识社会治理的核心。文章就根据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探讨社会治理的心理学问题。

关键词:社会治理;心理学;问题;心理建设

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以及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心理学的研究也就是通过精确的观察,描述发生的事情,然后解释发生的事情,并通过分析对将来进行预测,最后是对预测的事件进行控制。所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研究的成果应用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提高质量。而社会治理在发展的新时期,也面临着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逐渐的扩大,心理学具有社会学科的性质,而社会治理的思想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社会治理心理学的研究就有重要的价值,要想心理学服务于社会治理,就还需要从社会治理的心理学问题开始研究。

一、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指的政府、社会组织、各单位以及社区和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合作、对话、协商等方式,依法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就是对社会实施的管理,就包括了治理的手段、思想、方法、理念以及制度等。简单来讲,社会治理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团结、激发社会活力和防范社会风险的一系列体制机制、组织安排和工作过程。社会治理是一个国家开发经济和社会资源过程中实施管理的方式,社会治理是在执政党的领当下,有政府组织指导吸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治理主体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因此,社会治理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其根本的出发点是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遵循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其目标都是巩固马克思注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

在发展的新时期,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总结社会治理的成果和经验,不断地探索社会治理新方式。在新时期的社会治理,首先要统筹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的稳定关系。然后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加强社会治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从人民群众的實际需求出发,来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不断的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抓住与人民群众有关的直接利益。同时要加强体制改革,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培育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促进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后要创新治理方法,加强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把心理学服务与社会治理,也就是新时期下对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的思想与心理学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的研究对社会治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

(一)心理学对社会发展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开始了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心理学研究范围的扩展和研究内容的深入,无论是从研究的基础还是时代的发展要求,都表明了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国民经济有着积极作用,也就证明了心理学研究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国家战略来讲,心理学的思想角度,可以对社会群众的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服务,为解决社会的不良现象等提供一些研究。在社会方面,对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对社会的认知机制、行为特征、心理因素,建立社会和谐的心理模型,对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基础研究,为其提供一些建议。在制度上,心理学的研究,能对社会的重大事件进行研究,有助于对事件的发生进行应对,研究出有效的措施。比较常见的就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危机干预和预警,并对后期的结果、媒体动态等进行预测和制定措施。可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社会治理有着一定的作用,使社会发展更加地稳定。

(二)社会治理的心理学的价值

因为心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社会价值、社会责任,证明其能够回应社会的需求,在新时期的社会治理中,已经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的研究,为社会治理实践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社会治理的主体多元化,在社会问题中也有着不同的主体参与,而多元化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就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对于治理主体机构的信任,一旦这种信任消失,就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然而面对不信任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心理层面的问题,而心理学的研究就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就比如在社会认同上,一般都是通过身份信息来区分不同的群体,对于相同群体人员的信任,明显是要高于对不同群体人员的信任。如果提高不同群体之间的信任,就可以通过强调共同的利益,构建新的群体身份等。

社会治理强调的是协商民主的方式,这也是在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理方式,协商民主制度主要是通过协商讲话来让双方的相互理解,要想达到双方的理解,除了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还需要考虑其他群体的利益,把双方分歧的问题达到协商解决,让双方都能理解。在这一个过程中就涉及到了复杂的心理过程,就比如在工作中,一份合同就是建立在双方的相互需求和理解上的,建立在双方的共同利益上的,如果一旦有偏离,损坏了一方的利益,那么这个合同就是不成立的。所以,首先需要协商各方的心理诉求,人的需求是多个层面的,在发展的新时期,人的需求也呈现了多元化,其标准得到了提高、其差异化也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索当代人的心理需求结构,从心理层面保障协商民主的顺利进行。然后是探索在协商过程中的情绪变化、认知动态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去设计协商方案,尽量避免一些矛盾的激化等。所以,在进行协商民主的时候,要加强心理学的研究,提高协商民主的有效性。

社会治理中的心理疏导,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是社会治理的目标,在新时期,社会矛盾也是广泛存在的,在化解社会矛盾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处理,导致在处理矛盾的时候致使新的矛盾的产生,或者直接导致矛盾激化。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有社会不信任,底层不认同,社会群体性怨恨等。面对这样的形式,就必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把握社会心态,尊重社会心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情绪的宣泄、心理疏通、价值导向以及行为调适等方式让民众以更加理性、和平的参加社会的互动,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地引导人民正确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对待社会,才能更好的化解社会矛盾和预防社会矛盾,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来为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有效的理论建议。

最后是心理学中的心理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研究应用,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对社会治理提出了精细化治理的思路,这也为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传统化的粗放治理,全能型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精细化的治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精细化的治理就包括了治理技术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治理流程的规范化以及治理成本的节约和治理效果的提高,那么心理学研究在精细化治理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改变,通过心理干预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中,对人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人一般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展开便利性、情境性的微干预措施,以达到在不经意之间调节某些群体惯常思维与行为的效果。就比如国家针对贫困人口开展的干预治理技术,在决策的时候重视了他们最为贫困的时段,又或者是尽可能的简化决策时需要加工的认知任务,改善贫困者的境况。

三、结语

本文对社会治理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首先阐述了社会治理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心理学的研究对于社会治理的作用,最后详细地分析了心理学研究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和作用。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社会治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通过心理学研究服务于社会治理已经是社会治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就需要加强社会治理心理学的研究,注重理论本土文化和方法的多元化,坚持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定位,处理好科学研究和人文关怀的关系,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创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平.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0(06):54-57.

[2] 王俊秀.社会心理学如何响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10):579+589.

[3] 刘敏岚,邓荟.社区心理服务:一种社会精細化治理的路径[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20(01):61-66.

[4] 辛自强.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 2018,26(01):1-13.

[5] 杨玉芳,郭永玉.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02):107-116.

[6] 李凤英.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创新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5(45):45-48.

[7] 刘幼迟.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23):91-93.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心理学问题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