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将五邑华侨文化融入中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2019-04-01陈纳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德育策略中学德育

陈纳

【摘 要】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提高德育实效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如今,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学校道德教育应该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

【关键词】侨乡文化;中学德育;德育策略

五邑人杰地灵,她扎根于岭南大地。近现代以来,五邑地区一直英才辈出,文化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激荡时代风雷,既融会贯通,又独树一帜,形成了优秀的侨乡文化。五邑侨乡文化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新侨乡丰富的精神财富,是进行中学德育教育的丰富源泉和宝贵材料。

爱国爱乡的“根”文化,放眼世界追求真知的“真”文化,和睦相处、天下大同的“和”文化,乐善好施、扶贫助困的“义”文化,连通五洲、开放兼容的“桥”文化,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搏”文化等等,这些五邑侨乡文化内涵,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五邑华侨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和时代标杆,是引领思想、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的榜样,是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侨乡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建设富强民主的新侨乡的强大动力。

可是,一直以来,本地的许多中学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艰苦创业、坚强不屈、开拓进取、爱国爱乡等五邑华侨事迹和华侨精神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了结合五邑华侨精神进行系统的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反而舍近求远,生搬硬套外地(甚至国外)德育素材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由于所选用的德育素材较陌生以及人文地域的差异,学生对德育课堂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这样的德育课堂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一、爱国爱乡五邑华侨魂的形成与意义

五邑先民,漂洋过海,开启了五邑大地和世界交往的大门,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带来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中外文化相互碰撞,从中衍生出了优秀的侨乡文化,凝聚成了独特的侨乡之魂。

爱国爱乡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五邑华侨也不例外。一百多年来,海内外广大五邑侨乡人时刻不忘祖国、不忘故土,尤其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无数赤子倾其所有,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他们的感人事迹可歌可泣,光耀华夏大地。

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最初的成员有二十多人,其中五邑华侨人数甚多。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孙中山组织了10次武装起义,所有经费全靠华侨支持,五邑华侨的贡献很大。五邑华侨新会人李雁南,从年少起,立志于建立民主、文明的国家,甘愿为自由、平等献身。他早年参加过同盟会,参加过广州起义,牺牲时年仅31岁。台山华侨陈宜禧早年赴美谋生,在美从事铁路建设工作40多年,毅然回国,凭借一腔爱国热情,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创业精神,创建了新宁铁路,写下了我国自建铁路的光辉一页。“锡矿大王”和“橡胶大王”陆佑,世界著名调味品李锦记创始人李锦裳,“印刷大王”冯学洪,“但愿此身长报国”的金融巨子、香港恒生银行董事长利国伟,“永不言败”的美心品牌创始人伍舜德,“卖子救国”的郑潮炯,南楼七烈士等等,无不体现了爱国爱乡、坚贞不屈、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五邑华侨精神。

从近代到现代,有多少五邑华侨同胞为了家乡的建设,为了祖国的强大,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开拓进取,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可叹可敬的生动历史篇章,凝聚了爱国爱乡、坚贞不屈、艰苦創业、开拓进取的五邑华侨魂。

二、爱国爱乡五邑华侨魂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五邑华侨魂凝聚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一份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鲁迅说过:“儿童之精神,虽以外物而有殊别:然有不可不同具者,则为中国国民应有三:德与智与美三者。所以养成之者,则有小学校与社会教育。”弘扬五邑华侨坚贞不屈、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有利于培养中学生作为侨乡人的自豪感,使他们受到强烈的爱国爱乡精神的熏陶,培养中学生的忧患意识,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培养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这对中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三、将爱国爱乡五邑华侨魂融入中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与语文、政治、历史学科融合

语文、政治、历史学科的课堂,不是简单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教师必须结合本地著名人物的事迹,在课堂灵活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如教学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穿插五邑华侨爱国爱乡,捐资捐物建设祖国,毅然回乡创办企业,为国家、为家乡作出了巨大贡献等事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本地生动感人的故事,从中体会这些五邑华侨伟大的爱国情怀,从而“润物无声”地熏陶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献身祖国、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与信念。

(二)与主题班会融合

五邑华侨同胞为了家乡的建设,为了祖国的强大,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事迹是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历史故事。五邑华侨爱国爱乡的精神熠熠生辉,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也是激励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现在一些中学生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生活无规律,学习兴趣不足,人生目标不够明确。在这种背景下,五邑华侨爱国爱乡的精神更值得五邑的中学生去学习和发扬。但是,作为五邑人,许多中学生对五邑华侨的爱国爱乡精神却一无所知。因此,教师应当定期开展“歌颂五邑名人,感受爱国情怀”的主题班会,让中学生学习五邑华侨爱国爱乡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勇于奉献、敢于拼搏的精神。

(三)与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融合

感人肺腑、激人奋进的五邑华侨人的故事,激励着五邑一代代青年才俊努力奋进、艰苦创业,回报美丽的侨乡,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丽侨乡的热情。但是,受网络游戏和影视娱乐等的冲击,现在的中学生受到这种熏陶和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各学校应该结合本地华侨华人的先进事迹编写校本教材,在每周阅读课上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当地加以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地受到五邑华侨爱国爱乡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四)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融合

学校的日常管理时时刻刻都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或是一张宣传画,或是一场教学活动,或是一次参观活动……

五邑地区有着丰富的人文文化、历史文化、景观文化,尤其是华侨历史文化更是无处不在,如:梁启超故居、华侨广场、开平碉楼、陈白沙纪念馆等等。我校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名人故居、烈士纪念碑等,通过写感想,写体会,让学生在参观活动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从小树立爱国爱家爱侨乡的理想信念,长大后为侨乡作出贡献。此外,还可以每学期举办一场五邑华侨精神专场报告会,或者是一场五邑华侨精神专场画展,又或者是一场五邑华侨精神专场演讲比赛,等等。

鲁迅说过:“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他还说过:“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因此,中学德育应该尽早融合底蕴深厚、催人奋进的五邑侨乡文化,让学生学习侨乡文化,弘扬侨乡文化,并在课堂上把课内知识与五邑侨乡文化紧密结合。利用五邑侨乡文化熏陶、感染学生,并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加入现代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丰富侨乡文化内涵,把侨乡文化中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侨乡之魂发扬光大,为德育注入活力,打造高效的德育课堂,使五邑侨乡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这是作为五邑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克.传承侨乡优秀文化 构建先进文化育人体系[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2]冯海波.五邑银信:承载侨乡海丝记忆[N].广东科技报,2017-08-04(15).

猜你喜欢

德育策略中学德育
随班就读环境下的育人策略
浅析离异家庭学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
浅谈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德育策略
家校整合干预长子女心理健康策略探究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微德育”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浅析新时期如何提高中学德育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