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2019-04-01沈明军
沈明军
关键词:重庆市;綦江区;赶水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2-0048-02
綦江区赶水中学位于渝黔交界处的赶水镇,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办学效益显著,有“渝南教育明珠”之美誉,先后获得“綦江区最美校园”“綦江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綦江区义务教育均衡创建示范学校”“重庆市体育特色项目学校”“重庆市领导雁工程优秀学校”“重庆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一、寻根索源,追问重智轻体成因
早在2000年以前,我校就已经是闻名县内外的名校了,只不过那时候,我们主要是因为文化课教学质量出名,而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体育工作被弱化,体艺教师被边缘化,体育课堂涣散无力,学生不爱运动,体质逐年下降,近视率逐年上升,“小眼镜”逐年增多,所有这些现象都指向一个问题:学校管理呈现重智轻体现象,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
在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学校开始以抓“课间改革”和“体艺竞技”为突破口,踏上体育改革的征程。此后,随着中央7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53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27号文件的相继出台,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也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和创新,最终于2016年形成了以“40分钟高效课堂”“50分钟体能课”“60分钟体艺大课堂”“体育竞技比赛”为主体内容的德育课程体系。
二、纲目并举,强化体育课程的实施
(一)科学定位办学目标,为体育工作指明方向
学校确立“为师生搭建成功桥梁”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名学生合格”的办学目标。合格学生标准应同时具备四个要素:身心健康、品行良好、学业合格、具备一定的能力特长。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其中,身心健康最重要,摆在第一位。为确保办学目标的实现,学校紧紧围绕“让每一名学生合格”这一中心任务,根据四个要素构建了系统的管理体系,每个要素都有配套的具体管理措施。如为了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一方面大力办好学生食堂,另一方面大力加强体育卫生工作。办学理念的确定,彻底扭转了学校重智轻德轻体现象,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落实,体育工作与学校的智育工作、德育工作并驾齐驱,回归到应有的本位。
(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为体育工作注入灵魂
学校所在地赶水镇,素有“桥城”之美誉,受地域文化的影响,结合学校校情,学校构建了“桥文化”,其内涵在于不仅要为学生搭建成功桥梁,也在于为学生搭建身心健康之桥,搭建生命延续之桥。身心健康是体育的职责所在,体育与校园文化得到有机融合。
(三)增强基础能力,提升体育保障水平
学校注重运动场地的维护和器材设备的添置,最大限度地保证师生对场地和设施设备的需要,2016年国家对綦江区进行义务教育均衡验收,学校以各项指标完全达标,高标准通过验收,被评为“綦江区义务教育均衡创建先进集体”。同时,学校注重体育师资队伍的保障,在学校制定评优、评先、质量考核和绩效分配制度时,将体艺队伍与其他学科进行剥离,以与其他学科同等比例、同等额度划分指标对体艺组教师进行考核,保证了体育的主体地位,解除了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体艺教师的积极性。以教师最为关注的职称评定为例,体育教师7人,其中已评中级职称5人,系全校所有学科队伍中职称评定人数比例最高的团队。
(四)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确保体育工作成效
1.构建5+1+1+1体育课程体系,确保体育课程的开齐开足
“5”指每周5节体能训练课,三个“1”分别指:每周一节足球课,每周一节体育选修课,每周一节国家体育基础课程。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从学校管理层面确保了体育课的开齐开足。
2.构建40分钟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綦江区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起步早、区域整体推进”而全国闻名,在这个改革大潮中,体育课堂也不例外。40分钟高效课堂的特点重点体现在在传统课堂倡导“讲练”的基础上,以“问题式教学法”为主线,注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法元素,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构建50分钟体能课,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量
学校打造的50分钟体能课,每天1次,每次50分钟,内容包括:有序出操—跑操热身—健美操—体能训练—分班级活动(绳梯—跳绳—手语操)—总结。其特点为:
(1)师生全员参与。每天50分钟的体能课,师生全员参与,同运动,共健康。
(2)全程音乐指挥。50分钟体能课训练时间,全部由音乐指挥,师生锻炼的内容随着音乐的不停变换而不停变换,整堂课训练下来,音乐曲目达28首之多,说体能训练课是一场音乐大餐、听觉盛宴,一点不为过。
(3)体育与安全相结合。学校师生的出操路线,也是学校安全疏散演练的撤离路线,目的在于一旦有险情发生,全体师生能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撤离。
(4)集中与分散相结合。50分钟体能课训练的内容整体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全校集中,主要进行教师自主创编的健美操及体能训练;后半部分为分班级活动,主要由班级学生自主选择和创新训练内容,如此编排既体现体育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又给全体师生搭建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和创新的平台。
(5)体能与兴趣相结合。学校的体能训练既重视对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方面的练习,同时又融入了游戏、比赛等元素,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内驱力,让50分钟体能课永远充满生命力和活力。
(6)脑力与体力相结合。体能课不能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在设置训练内容时我们注重手、脚、眼、脑的结合,既培训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多点开花,体育改革结出累累硕果
(一)学生身心素质明显提升
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明显提升,无患抑郁症学生,无肥胖学生,学生视力近视率明显下降。以2019级学生为例,初一和初三比较,男生肺活量中上等人数比例由19.70%上升到51.50%,女生肺活量中上等人数比例由14.87%上升到50.89%。男生身高中上等人数比例由17.68%上升到51.50%,女生身高中上等人数比例由15.38%上升到50.89%。男生体重中上等人数比例由15.66%上升到51.50%,女生体重中上等人数比例由20.00%上升到50.80%。视力不良检出率低于50.00%。初三年级中考体考成绩人均46分以上,“健康第一”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
(二)教师素质得到提升
学校体育工作的扎实开展,造就了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团队,并荣获“重庆市优秀教研组”称号;同时体育课程的开齐开足,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倒逼其他学科教师改变传统的“时间加汗水”模式,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自扎实开展体育工作以来,在教学时间减少的情况下,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降反升。2011年,我校教学质量在全区初中一类学校名列倒数第一,办学水平考核名列倒数第一,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考核降至历史谷底;随后,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成绩开始反弹,2016年,我校教学质量位居全区初中一类学校前三名,办学水平考核位居全区初中一类学校第一名,此后一直保持这个优势,并开始逐步拉开与其他学校的差距。
(四)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攀升
自重視体育竞技工作以来,我校的各运动代表队在区级赛事中牢牢占据着初中一类学校前三强的位置,其中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多次夺得区级赛事的冠亚军,每年均有近六分之一的特长生以优异的成绩被市重点高中学校录取。
(五)家长满意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思想高度认同,民调工作名列各部门之首,周边学校和外省市学生纷至沓来,每年都有至少100名周边学校和外省市学生到我校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