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2019-04-01王艳芬
王艳芬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教学始终与学生“运动兴趣”息息相关,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兴趣;策略方法
体育教学不仅具有传授体育科学知识和基本技术的任务,还有提高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等任务。因此,在体育课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具有本学科所具有的趣味性,而恰恰是这种趣味性才使得体育课上千篇一律的跑、跳、投等枯燥机械的重复动作练习,变得具有游戏般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爱上体育课,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能够成功地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来。因此,教师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例如,在蓝球教学课上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我在准备部分设置了“投活动篮比赛游戏”,这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传球、运球和双手胸前传球动作后,用比赛和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篮球活动的认识,是提高学生篮球运动的能力和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队指定三人手拉手围成一個圆圈,作为“活动篮”。“活动篮”可以在对方半场限制区内任意移动。游戏开始,双方互相攻守,进攻方设法通过运球、传球,投中由本方队员设在对方限制区内的“活动篮”,“活动篮”应主动配合,接住本队投来的球。投中得2分,投中后由对方双后场发端线球转入进攻。防守过程中抢到球,可随时转入反攻。在规定时间内,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游戏比赛中,不得抱球跑,不能推、拉、打、抱对方队员,不得用脚踢球,违者由对方队员在犯规地点附近发界外球。游戏时,各队攻守队员可在下半场互换;“活动篮”学生可即时调换,注意比赛时间不宜过长,全场以10?——15分钟为宜。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差异合理搭配,这样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体育课完成的效果如何,始终与学生“运动兴趣”息息相关,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就要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相信很多体育老师都发现一个现象,在体育课中总有一些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或者应付了事,喜欢自由式或放羊式的体育课。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参与体育活动,原因就是学生“运动兴趣”不高,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设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适时运动,激发乐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而不必强调为了达到运动量而完成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的前提是:1.对某些运动项目有着共同的爱好。2.身体素质相近。3.彼此间能建立信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在这些前提下分出来的小组会为达成教学目标起到铺垫的作用,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选择各小组不同的运动方式,由学生自我制定游戏规则和运动方式,教师只是在旁边进行相应的指点,由于是学生自我开发的课程,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如我在一节足球“传接球”的教学课上,从热身开始利用游戏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热身:球传到两个标志物之间(20分钟);场区:2/3场;组织一路纵队进行:1.慢跑。2.行进间做牵拉。3.两人一组一球,听到指令后将球传到两个标志物之间,一人传球一人跑动接球。指导要点:活动充分,抬头、传跑时机。练习:1.传接球,移动中完成动作,注意传球的时机,接球后下一动作的连接。2.行进间,W传球(30米),至少传5次球。3.3v1抢圈,传球时可以尝试一脚出球。要求学生在练习时要抬头注意观察传接位置,传球要准确到位。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室外活动来改善大脑的疲劳程度,一些体育运动便成了满足他们这种需要的源泉,学生在运动中寻找到了乐趣,从而达到了培养“运动兴趣”的目的。如果这些体育运动不能满足学生运动的需要,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他们就始终不会体会到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喜悦。在体育教学中,枯燥乏味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也就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所以,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游戏,对提高学生培养“运动兴趣”起着积极作用。例如,在短跑课上,需要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以原来那种蹲踞式起跑开始练习的方法,已经不能再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了学生被动的“学”。现在可以采用一些游戏进行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如“背向起跑”目的是提高反应、快速起跑能力和灵活性。在这个游戏上我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8人,开始时学生背对跑道蹲在起跑线后,两手扶地作好起跑的“预备”姿势。 听到发令,迅速转身起跑,在1 5米处设有裁判员,根据到达先后排出名次,然后将各组同名次者排在一起,再进行比赛。起跑的姿势可以是坐、俯卧、仰撑等动作形式,还可以利用背向跑动方向、侧向跑动方向、坐在地上等动作,预备在起跑线后,听到口令,马上起跑。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培养了“运动兴趣”。
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感,参与运动,体验乐趣
在学生达到一定运动量后,不必拘泥于固定教学手段,我给学生的任务是,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只要能达到运动量即可。经常做的一些运动已不能提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能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兴趣就成为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那么,在进行准备活动时,利用游戏“喊号追人”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速度及反应能力。课前准备:在空地上划一直径为10米的圆圈,组织学生站成圆圈,从排头开始1-4向后报数,要求每人记住自己的号数。游戏开始时,每人按规定方向沿圆圈慢跑,在跑步中听到教师喊“某”号时,该号数的人立即离队从队外沿圆圈向前疾跑去追赶前边的同号人。在跑回原位之前以手触及前面同号者得1分,如追不上,跑至自己原位时归队,重新开始。这种游戏摆脱了那种单一的直线跑形式,也可以在运动时采取各种模仿动物跑的动作和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和好奇。这样的游戏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为这节体育课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三、循序渐进,增强乐趣
在上足球课时,一开始就传授他们胸部停球、凌空抽射等难度较高的动作,他们在初期会感到好奇,可到了练习时,发现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动作,从而失去了信心,那么,这节足球课也将以失败告终。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从最基本的脚内侧踢球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例如,“定点射门柱子”练习,组织学生分两部分进行练习,第一部分练习为15米-20米射门横柱,第二部分练习为10米左右射标准桶,要求学生射门动作到位,击球点准确,能精准把握射门支撑脚和球的距离,注意支撑脚的角度和转体的协调发力,使用恰当的力量。这样学生在学会一个动作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对下个动作的兴趣,在整套动作完成之后,学生们虽感到非常辛苦,但也获得了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平等对待,普遍乐趣
如果单纯是为了培养几个“尖子生”,那么大多数学生就不会产生运动兴趣。例如,在上篮球课时,有的同学基础较好,动作掌握的既快又准,而有的同学基础差甚至没有基础,协调性又不好,假如在练习时重点让基础好的去练,而忽视了基础差的学生,会导致学生越差越远,最终失去了兴趣,这样一来,就无法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水平高与低只是起点问题,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让学生对运动产生更多的乐趣。
综上所述,体育课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门学科,但是,如果把握不当,或教法单调,就会使学生兴趣乏味,而体育兴趣是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动力,是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条件。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不单纯是传授体育技能,而是应当将培养体育兴趣作为体育课的首要任务,进而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情感,并能持之以恒,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