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的几点小秘诀

2019-04-01郝龙华

黑河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幸福教育本领教育

郝龙华

[摘要]从2017年开始对《营造初中物理幸福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策略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很多年,都说物理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一个,在教学中本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困难的问题容易化的思想,在教学中不断针对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营造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提高教师的幸福教育指数。在教学中采用形象的比喻来解决学生理解上的困惑;用作图法来简化学生在计算上的难题;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真正做到营造幸福教育的宗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幸福。

[关键词]教育;教学;本领;幸福教育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授课上的难点,教师很难讲明白,学生就更难去理解。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跟不上,更有甚者,会直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以往的教学中注重这些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一、用形象的比喻来解决电路问题

教师把一个难的问题给学生讲会了,这是教师的本领。如果教师能把一个很难的问题讲容易了,那是教师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很难理解的原理或定义,这就需要教师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快乐和轻松中学会知识。

在电学的学习中,学生的第一个障碍就是电路的判断,这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后面对电学的学习,学生从定义上很容易记住串联和并联,但当一个稍微复杂的电路放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就会无从下手,几乎无法判斷。对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电流其实和人一样,它也有思想和判断能力,当有多个路径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它也会做出选择和判断。比如,从我们班级到学校大门有两条路,一条宽敞好走,而另一条崎岖难走,并且路上还有两只大狼狗,你们放学会走哪一条路呢?学生当然会选择好走的那一条了。然后,我接着问,那如果两条路都一样,都好走,你又会怎样选择呢?学生就会回答:那就两条路都会走。我借此机会告诉学生,电流其实和人一样,它的理念就是要走好走的路。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明白了电流的运动轨迹,同时也就判断出了电路的串联和并联。学生风趣地称这个为郝氏定理,学生运用它很容易就把原来很难理解的题解决了。

在讲到九年级第十三单元的第三节课时,学生对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大小的判断不是很理解。特别是当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吸收了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多的,吸热能力弱;相反,温度升高少的,吸热能力强。学生往往理解反了,教师又不好去解释,我便用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的例子做比喻:我和你两个人,同时吃了两个大小一样的饼,我已经吃饱了,而你却只是垫了个底儿。你说,我们俩谁更能吃呀?学生茅塞顿开,教师完全不用再做更多的解释。

二、用作图法解决力学难题

在教学中,有的难题虽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还是听得云里雾里。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争取做到把困难问题容易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学生听起课来轻松,教师讲起课来也更容易。

在讲八年级下册物理时,当讲到液体压强的时候,对于不同形状的杯子,里面装上液体,然后判断它们对杯底和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这几个图被老师和学生戏称为“死亡之图”。学生在几个公式的不断转化中,很快就迷失了方向。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发现了一种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作图法。题中往往会给出三个不同形状的杯子。一个是上下一样大的杯子;一个是上小底大的杯子;还有一个是底小上大的杯子。我们把里面装上一样多的同种液体,然后让学生判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和压力;还要判断整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其中,只有液体对杯底的压力学生很难比较,有很多学生甚至认为压力就是液体自身的重力,学生很难理解。在讲课中我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便想办法解决它。我通过认真分析,找到了一条捷径,那就是作图法。对于它们对杯底的压力,我们不用通过计算,而是用它们的底面的直径做一个边,再用液体的高当另一条边,来围成一个长方形,会看到三个大小不一样的图像。那个上下一样的杯子的图形是一个和杯子一样的长方形;那个上大下小的杯子的图形要比杯子小一些;而那个下大上小的杯子构成的图形要比原杯子大出了一部分。然后,很容易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很快就能够判断出来,简化了难点,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营造幸福教育奠定了基础。

有时作图不仅能简化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理论上的问题,使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更加明了化,也更加直观化。我在讲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时,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讲解,我以实验为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可我发现,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是出现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加入了作图辅助法,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完成物体成像的光学图。我以物体在二倍焦距点上为基点,通过作图在透镜的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然后,我和学生把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以外处,再作图,发现成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当物体在远离透镜时,它的像会向透镜靠近,从而导出: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并且让学生观察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再联系像的放大和缩小的情况,进一步让学生得出:像距大,则像放大;像距小,则像缩小。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些规律,并在做题时很好地加以应用。作图在教学中的确有很好的用途,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对学生来说,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工具。

三、用身体模型来解决抽象的问题

我从事物理教学以后,坚持做到把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用更直观的、更贴近生活的例子或语言来说明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把复杂的知识讲简单,把困难的知识讲容易,这是教师的一种能力。

我在讲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热机》时,学生对热机的工作过程不是很熟悉。虽然在课堂上用过模型来参与教学,也用课件视频来辅助教学,可学生对活塞、连杆和曲轴的运动情况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对旋转和做功就更是理不清关系了。我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开动思维,寻找生活中有关的例子。当时,我想到了很多,但都感觉不是很形象。有一次,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可以用手臂来模拟热机的工作。到了讲课时,我让学生跟着我,把右臂抬起来,手握成拳头,用拳头代替活塞,用小臂代替连杆,引起活塞运动。同时,用大臂代替曲轴,引导学生和我一起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让拳头和小臂往下运动,带动着大臂旋转半圈——这是吸气冲程;然后拳头和小臂再往上运动,大臂会随之旋转另一个半圈——这是压缩冲程;上面火花塞把压缩的气体点燃,巨大的能量推动我的拳头和小臂又往下运动,同时我的大臂也会又旋转半圈——这是做功冲程;随之,由于惯性,大臂会继续旋转半圈,把我的小臂和拳头送上去,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中的最后的冲程——排气冲程。之后,我让学生模仿我的操作,去完成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的过程。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记住了有关活塞的上下运动次数、曲轴的旋转次数和做功的次数关系,把本来枯燥、抽象的知识讲活了。

在讲第二十章第五节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其中必须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学生感到有些迷茫。因为磁感线是虚的,学生对其不能形成空间的概念,我引导学生以自己为模型,以地面为N极,以教室的顶棚为S极,学生就是一条条磁感线,头就是磁场的方向。我用我的手臂代替导线,当我在两名学生之间上下移动手臂时,我问学生:“我能割到他们吗?”答案是否定的,当我把手臂横着来回移动时,附近的学生赶紧躲开,我笑了,学生也笑了,学生也明白了什么是切割磁感线了。同时,也形成了永久性的记忆。

四、利用节点法来解决电压表的难题

在讲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时候,容易忽略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阻碍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我在讲电压表的使用时,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各种角色,如电源、灯泡、开关和电压表等电学原件。我引导学生表演连接电路,通过各组的比赛,学生会找出电压表使用的注意点等,轻松地给学生讲解了平时电路连接的方法。学生在做题中很快发现,在电路中电压表到底在测哪个用电器会成为分析中的拦路虎,学生只从定义或经验上进行判断,总是会出现问题。通过努力,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我告诉学生,每个电压表伸出的两条线都会和电路有两个交点,而这两个交点会把一个完整的电路分成两部分,其中有一部分有电源,而另一部分没有电源,我们认为,电压表就在测没有电源的那一部分,如果有电源的那一部分中没有任何用电器,只有一个电源,那这个电压表就是在测总电压(电源电压)。学生利用这个方法,省去了用定义来确定的过程,简化了分析过程,也简化了分析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寻找方法,争取把物理教学变得更简单,更精彩,在物理教学中感受职业幸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堂双.感受教育教学的“真善美”[J].黑河教育,2017,(08).

[2]秦培元.洋思高效课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幸福教育本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小透明,大本领
题解教育『三问』
谁的本领最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的本领大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幸福教育课程:儿童个性发展特需